网络语言广告:理论与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六、本章小结

在本章中,我们依次对“信号理论”“情感迁移理论”“印象管理理论”“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调节定向理论”进行了回顾,并简要说明了这些理论和网络语言广告研究的相关之处。本章内容的主要作用是为研究网络语言广告提供一系列可能的理论视角,从而提出合理的研究假设,为实证研究提供方向。

对于本章内容,有以下几点需要做出补充说明:

第一,这些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从属于心理学,部分理论也涉及传播学。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网络语言广告本身就是营销传播的一种形式,而心理学为解释大部分传播现象提供了底层理论框架。

第二,受笔者学识和篇幅所限,本章内容无法对其他也可能影响网络语言广告研究的理论进行回顾,但这绝不意味着因此限制对于新理论的不断尝试和探索。恰恰相反,只有不断采用或者构建新的理论解释,才有可能深化我们对于网络语言广告的认识,也才能够为商业应用提供更好的指导。

第三,本章内容和后续章节中的实证研究存在一定的关系。例如,实证研究中假设的提出和理论框架可能基于本章中的某一理论。之所以将这些理论集中介绍,而非嵌入其他章节,是出于全书整体性、可读性和避免重复的考虑。特此说明。


(1)也有文献译为调节聚焦理论,如朱丽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