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 蜕
概 说
蝉蜕首载于《名医别录》,为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又名蝉衣、蝉壳、虫退等。生用。
性能特点
虽然古人认为蝉蜕味甘,但品尝蝉蜕,无明显味道。其性凉,属于发散风热药。凡发散之品多归肺经,因本品又能明目,并可息风止痉,所以又归肝经。
功效应用
1.疏散风热,利咽:《本草纲目》记载:“蝉,主疗皆一切风热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本草拾遗》曰“主哑病”,《本草纲目》曰治“大人失音”。蝉蜕不仅能够疏散风热,更为重要的是其具有良好的利咽之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伴有声音嘶哑或咽喉肿痛者,可与薄荷、胖大海等同用。如果外感风热而无咽喉肿痛或声音嘶哑者,一般不用蝉蜕来治疗。
2.透疹止痒:用于多种瘙痒如老年性皮肤瘙痒、湿疹、风疹、荨麻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是治疗皮肤瘙痒的常用药,常与地肤子、苦参、白鲜皮等同用。对于风盛作痒者,能够祛风止痒,标本兼治;对于其他原因所致的瘙痒者,能够止痒治标。蝉蜕有抗过敏作用,这是其止痒的药理学基础,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咽炎、过敏性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尤其胃肠型慢性荨麻疹,以及过敏性肠炎等,在辨证处方中加蝉蜕,往往比用其他抗组织胺制剂疗效理想。
3.明目退翳:《本草衍义》用蝉蜕“治目昏翳”,是现在中医临床的眼科常用药,治疗目赤翳障等眼疾,常与菊花、枸杞子、决明子、谷精草等同用。临床上对于中心性视网膜炎、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多种眼疾,常在中医辨证用方的基础上,加用上述药物。
4.息风止痉:《名医别录》曰“主小儿痫”,《药性论》曰“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本草纲目》云治“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均说明蝉蜕具有息风止痉、镇静安神之功,无论是急惊风还是慢惊风,都可以应用。药理研究也发现,蝉蜕具有抗惊厥、镇静等作用。由于高热抽风、破伤风等疾病的病情较急且重,多由西医来治疗,而治疗脾虚所致的慢惊风,则是中医的优势所在。中医治疗慢惊风,大多以补气健脾治本,以息风止痉治标,方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由于慢惊风在临床上也不多见,所以在息风止痉方面,蝉蜕也不是临床常用药。小儿夜啼为临床常见,多属于中医心神不安范畴,在辨证处方的基础上配伍本品能够明显增强疗效,是取其镇静安神之功也。
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王翘楚的体会是:服抗精神、安眠药物后,常会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如手足颤抖、周身肌肉跳动,常用蝉蜕配僵蚕治疗,效果良好。荨麻疹经常反复发作不愈者,一定要用。
用法用量
多煎服,3~15g;止痉则需大量,可达30g,甚至更大。
痉,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吾先师已故名老中医刘名声先生,行医50余载,他的经验:临床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抽搐,在方药中加入大剂量蝉蜕,疗效很好。笔者验之临床,每获效应。吾效刘师之法,临证中凡见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口噤不开,如现代医学之破伤风、乙脑、流脑、癫痫等病出现抽搐,在方药中投大剂量蝉蜕,疗效甚佳。剂量一般在50~120g,多与僵蚕、天麻、全蝎等解痉驱风之药配合应用。[张居运,等.大剂量蝉蜕治痉功效卓著.中医杂志,1994,35(7):390]
临床经验
咳喘之病,病位在肺,多由风邪诱发。所谓风邪,一是外界贼风导致肺失宣肃而为喘为咳;二是肝风为患,肝为风木之脏,或疏泄不及,或升发太过,都可影响肺之宣肃,如风动金鸣,木击钟响,常可导致喘咳骤然发生和加剧。蝉蜕,味甘咸,性寒,入肺、肝两经。既可疏风泄热宣肺主外风,又可平肝解痉主内风。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蝉蜕具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抗过敏等作用。对于喘咳,蝉蜕可谓肝肺内外同治的一味良药。笔者临床中治疗喘咳,每于辨证施治基础上加用蝉蜕,常可明显地加强止咳平喘的效果。尤对肝肺郁热之咳喘有良效。肺卫风热咳喘者,常选用桑菊饮、泻白散、麻杏甘石汤加蝉蜕、僵蚕;肝火犯肺喘咳者,常用黛蛤散合泻白散加蝉蜕、地龙。[鲜光亚.止咳平喘话蝉蜕.中医杂志,1994,35(5):262]
蝉蜕除具有为人常知的疏散风热、清利咽喉、消退目翳、定惊解痉等功效外,还具有开耳窍、治耳聋之功效。但根据耳聋的性质不同其疗效亦异,如蝉蜕对神经性耳聋疗效为佳,对药源性耳聋则疗效次之,但需说明的是,蝉蜕对先天性耳聋无效。从药理分析,蝉蜕的主要成分为甲壳质,有镇静、降低横纹肌紧张度,降低反射反应,并具有神经节阻断作用;从蝉蜕的形态和本性来讲,它善于走窜,且喜好鸣,有鸣音者必有接受音者,这其中必有很深的奥妙之处,所以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它治耳聋的真正原因。[傅贵平.蝉蜕治耳聋.中医杂志,1994,35(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