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本草讲读:一位二十年临床工作者的中药学讲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桑 叶

概 说

桑叶首载于《本经》,为桑科植物桑树的干燥叶。春天采收的名春桑叶,长于发散,多用于风热感冒;秋后经霜采收者名霜桑叶,长于清肺止咳。生用或蜜炙用,蜜炙长于润肺止咳。

性能特点

桑叶以叶入药,其质轻,性寒凉,能够疏散风热之邪,多用于风热感冒。历代医家谓其味苦,这是实际品尝的味道。其味甘而质润,能够润肺,特别是蜜炙后,甘味更浓。归肺经是解表药的共同特点。因本品能够明目,所以又归肝经。

功效应用

1.疏散风热:《本经》载桑叶“除寒热,出汗”,《日华子本草》曰“除风痛,出汗”。本品能够疏散风热,但作用较为缓和,可用于风热感冒之轻证,常与菊花相须为用,并配伍连翘、桔梗等,如桑菊饮。其中,桑叶与菊花在治疗风热感冒轻证方面可以说是最常用的药对。此外,对于风热感冒以咳嗽为主诉者,桑菊饮较为常用。现有桑菊感冒片成药,临床使用方便。据笔者临床体会,桑菊感冒片的临床疗效一般。

2.清肺润燥止咳:《本草纲目》载桑叶“治劳热咳嗽”。本品质润,蜜炙后,能够清肺润燥,可用于肺热咳嗽或燥热咳嗽,宜选用冬桑叶,因冬桑叶寒性较重。无论是肺热咳嗽,还是燥热咳嗽,其共同表现是咳嗽痰少、色黄而黏稠,或干咳少痰、咽痒等,轻者配伍杏仁、沙参等,如桑杏汤,重者配石膏、麦冬等,如清燥救肺汤。

3.平肝明目:桑叶量大具有平肝镇肝之功,可用于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须配伍菊花、石决明等平肝清肝之品。同时,桑叶也具有一定的明目之功,如《本草纲目》明确记载“明目”,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目疾,如治疗肝肾不足之眼目昏花,常与滋补精血之黑芝麻配伍,即桑麻丸。由于中药中具有明目作用的药物较多,所以,桑叶算不上是明目常用药。

用法用量

一般宜煎服,5~30g。治疗风热感冒时用量不宜大,一般在10g左右;若用于肝阳上亢,必须量大。

临床经验

魏龙骧经验:桑叶止夜汗。1973年冬,患者陈某,男性,年35岁。因夜汗长达一年之久,来我院中医科就诊。自述:每夜12时左右,即汗出如洗,枕被尽湿,夜夜如此,症已经年,医治无效。其特点:夜尿时,必如冷风袭人,皮肤粟起,内则若有热流上冲,旋即头眩欲仆,摇摇不能自持,并见口苦、音嘶、小便短赤等症,脉细微而数,舌质淡红。

从症而论,颇似《金匮要略》所论百合病,时人颇多此类神经官能症,并有营卫失和使然。病之所苦在夜汗,求愈之迫者在此,故医者务在止汗,方可偿其所愿。《伤寒论》曰:“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宜桂枝汤主之。”病人脏无他病,其非形体实质之病变可知,盖所指亦即神经官能症也。依证立方,乃投桂枝汤。是方兼具平冲逆、障风袭、止汗出三症之用。复以百合滑石代赭汤。百合滋而润之,滑石清而利之,赭石重而镇之,以其有口苦、音嘶、小便短赤、头眩上逆诸症故也。汤药之外,嘱病人每日吞干桑叶末三钱,米汤下之。上方进3剂,夜汗顿止,续服5剂,虚热上冲、淅然恶风、头眩欲仆诸症悉除。后以益气养阴、清轻调理之味以善其后。

盖余用桑叶止汗,乃从偶阅小说中得到启示。书中言,一僧,每就枕则汗出遍身,衣被皆透,20年不愈,监寺教以霜桑叶焙末,米汤下二钱,数日遂愈。今适遇此症,不妨一试,果真有验。然转思本例与桂枝汤合用,取效是否乃桂枝汤调和营卫之结果,而非桑叶之功?不久,又连遇夜汗者数例,不杂他药,独取桑叶一味治之,多能应手取效。于是,桑叶有止夜汗之功,确信无疑矣。(《名老中医医话》)

谢海洲经验:民间常用桑叶焙干为末,空腹温米饮调下治盗汗。我曾用于小儿体弱,睡后汗出,头面如洗,选桑叶60g焙干研细末,每晚睡前米汤送服5~10g,不及1周,盗汗竟除。实践证明桑叶辛凉宣透,为小儿盗汗首选药物。(《名老中医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