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在曹魏当细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思巢成顶流,千金换飞禽

石韬被授了官,便是曹操当初许给徐庶的尚书丞之职,自然的曹操也为其备了座府邸。

单论对文人的待遇,各诸侯也唯有曹操一人独占鳌头。

徐庶与石韬相较于朝中那些权贵世家子弟,勉强能算是出身寒门,只不过在寒门中也属最底层的。

若不是身份而致,加之欲成大业和诸葛亮的缘故,徐庶在北地安稳度日自无不可,想到此处徐庶不得不关注石韬了。

还没等徐庶说话,石韬神情恍惚的回身望了眼丞相府,旋即啐了口唾沫。

“这曹操端的是可恶,嘴上说着优待文人,实际上却如此下作。”

对方所指的,自然是曹操名为邀请实则让人将他拿去审问,好在是提前与徐庶透过气,不然此行凶多吉少。

徐庶对此也自知理亏,当初不是他胡乱行事,石韬也不至于落到这般境地,今后也需万般小心。

徐庶并没有制止对方,石韬如此既是做给曹操看,也是做给自己看的,但现实问题他还是需要研究一番,好早做打算。

“广元!而今你我各有府邸,今后往来恐为不便啊......”

此刻石韬也收敛起来,对于徐庶的话他自是晓得,但他本就是闲云野鹤惯了,官场上朝堂中的事务令他不堪其扰,但眼下他也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处境了。

两人无言,直到行至徐府,徐庶安排下人收拾石韬的物品,石韬才回过神来。

“你是怕我走漏消息不再让我经手此间之事?”

对于徐庶的行为,石韬免不了气愤,却见徐庶苦笑摇了摇头,开口解释起来。

“广元本就因我身陷曹营,而今又岂敢让兄冒险,做这内应之事?”

“况曹操为人疑心颇重,到不如减少你我联系以安其心,方便传信于孔明,以待日后......”

非是徐庶不相信石韬,奈何自己决定帮助诸葛亮辅佐刘备起,便想着退路了,若是自己不幸失败,免得牵连了这位好友。

石韬听是为了安抚曹操的疑心,便也作罢,只是不时叮嘱徐庶若有用得到他的地方不可推诿。

将石韬的东西收拾好,对方也没有停留的理由,便也随着车队前往自己的府邸。

送走对方徐庶便闭门谢客了,而后便见徐府门外张贴了一张书满文字的白布告示。

其上所言,乃是重金寻一飞禽,名曰思巢!

对这个所谓的思巢,来往的众人并不关心,只是惊叹于徐庶的大手笔。

皆知道千金买马骨的典故,而今便要多一个千金换飞禽的典故了。

文人们对此大多抨击,笑那徐庶想成名想疯了,反倒是市井百姓听闻孝子徐庶欲千两白银收飞禽,顿时掀起了一阵捕禽热。

每日城门令都免不了骂上徐庶几句,本是个清闲之职,而今却为了这飞禽热进出人口飞增。

其中登记往来的笔吏是最为痛恨徐庶的,但奈何丞相有令,随那些人去,驻守城门的文武也不得不依令行事。

至于那罪魁祸首徐庶,下朝后隔日便进驻了太常官衙府中,每日也不知做些什么,惹得那些太学生们诸多不满。

“也不知这徐庶神气个什么,不过是因丧母才被丞相封了个官,而今岂敢如此羞辱我等。”

“谁说不是呢,我叔父朝中秩千石,我的策问由叔父指点,他却说我的策问华而不实!”

“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到他自己就好玩了......”

而今徐庶初上任,被太常分配去管理太学府事宜,太学府实际上与后世大学一般,只不过整个大汉只有这一所大学。

太学设有五经博士传授四书五经,太学生们也会寻访名士自求学问,而今的太学府却不是当初的太学府了。

自董卓一把火焚烧了汉都洛阳,这太学早已名存实亡,而今的太学府不过是曹操设立的“小太学”。

目的是为了给手下的功勋的子弟们寻求一个跳板,徐庶来此就是个闲职,每日按时当值即可。

可他徐庶可不是来走个过场的,若是不好好干消极怠工,曹操可就在背后盯着。

人总归是会有背德感的,一心造曹操反的徐庶,便也难得的认真对待起自己的职位了。

可这便苦了那些进来学习的太学生了,能被安排进这里学习的,谁家不是世家大族?

自幼培养的文书草拟策问答疑,到了徐庶这里就成了浪费笔墨。

其中不少小年轻,被徐庶一顿说教羞愧难当掩面痛哭,也仅有那些老油条对此腹意颇多。

丞相府中,曹操对于太常上书所言的学子不满也是头疼,但对于徐庶所施行的改革法却极为上心。

以往官员行文,免不了引经据典去谈论利弊,可这徐庶却别具一格,要求上言需依实而书,建议之事留后再述。

这对于大部分文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不少人因此都不会策问了,但曹操却敏锐的观察到这里面的好处。

朝堂之上,很多事恨不得精简到极致,然其下官员上书免不了为了彰显才华大书特书,这也使得而今朝堂上诸公事务繁忙。

不说其他人,曹操这位极其喜好文章的人,不时也为那些繁杂的文章头疼。

毕竟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事情,总归是有人为了些许利益彰显才华长篇大论。

却不知上官在乎的不是那些辞藻堆砌的文章,所求不过是朝廷政令布政下去的反馈和结果。

对此曹操并无太多反感,反倒是徐庶如此才让他心中安定些许,毕竟徐庶当真要是有二心,又岂会做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但世家的反扑,也的确不是徐庶能扛下来的,即便是他曹操也得思量思量,对此曹操也只能将太常的上书按下。

此事有利于朝政,曹操不可能不做,但绝不是现在去做,按下不发便是他的态度。

至于徐庶能做到何等地步,便要看他自己的才能了!

忍耐许久的太学生们见曹操没有表态,而今也不敢和徐庶反着来,只得隐忍以待休沐之后询问家中长辈再做计较。

此事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徐庶对此也没有按照后世公文去强行要求,反倒是退步让他们将建议书写在后面。

虽然这样做,很多人的“才华”会被掩盖,但徐庶是真的不想再看那些整卷看不到一句实在话的文章了。

况且近日朝廷调度粮草,官衙中是个人都被拉去帮忙了,自己手下也就一笔吏跟随。

即便是这些策问早就由五经博士们批阅了,徐庶还得耐着性子去看完,毕竟他是分管这里的,那太常时不时就要过来拷问一番。

徐庶的改革如火如荼,却不知自己重金寻鸟的消息近些时日已然传到了南方。

......

新野城外,自那玄德公请的诸葛亮出山相助,军营之中连番变动,新募的兵员也达数千。

刘备看着手中近日许都的情报,对徐庶所为多有不解,便来寻诸葛亮商议。

听闻徐庶作为,诸葛亮不由得一笑,竟当着刘备的面调侃起来。

“元直性烈,而今如此恐怕是那曹操看的太紧了,不得已以民声传递消息了!”

“而今曹欲南下也随元直这千金买鸟传遍天下,况这鸟儿臣也大概知其妙用了!”

诸葛亮的话刘备也是听的云里雾里,但见自家军师不愿多言,便也不再多问。

却见诸葛亮唤来一书童,命其前往益州收购此鸟,自益州请商队送往许都与江夏。

送往许都倒也还好理解,只是为何要送往江夏?刘备困惑,却见某个谜语人笑而不答,为此也是茶不思饭不想了一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