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序言
韩振江
理查德·罗蒂以新实用主义哲学闻名于世,然而其晚期却以文学教授的身份探索着哲学、文学与文化的复杂关联性。我对于罗蒂知之甚少,只是在研读齐泽克等左翼哲学美学时涉猎了一部分罗蒂的思想,处于初学者的状态。因此,当我在大连理工大学时的同事、外国语学院的马莉博士把她的著作书稿《文学救赎:罗蒂的新实用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发给我时,我很高兴。这部沉甸甸的专著给我打开了学习罗蒂文学文化思想的大门。不过,当马莉博士叮嘱我为其著作写序时,我还是感觉压力颇大,所谓序言实不敢当,权当学习的心得吧。
近年来,新实用主义在西方文艺理论界的影响力日渐攀升,然而在国内外研究罗蒂文学和文化思想的著作还不是太多。马莉从2008年在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时就开始研究罗蒂的哲学思想了,颇有心得。这部著作也是她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的结项成果,是一部系统性地发掘罗蒂文学思想的著作。该著的最大特点在于将罗蒂的新实用主义哲学观、科学观和文学观融会贯通,将三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考量。
这本书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这部专著以大量国内外文献为依据,系统地梳理、论证罗蒂的新实用主义文学观点。书中探讨了文学的本体论议题和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议题,内容涉及罗蒂如何处理文学的概念与文学的本质问题,如何看待文学经典、文学批评以及文学的价值,如何重视文学的社会伦理功能,如何理解文本阐释以及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兼顾与米勒、布鲁姆、德曼等当代西方文论家观点的比较。马莉博士在书中清晰地呈现出罗蒂新实用主义文学理论中的关键词——反本质主义、偶然性、多元、对话、包容、想象力等。这些关键词具有重要的作用:既有益于读者全面体悟罗蒂的文学观,也便于读者把捉新实用主义文论中所浸润的实用主义者对人的终极幸福的实用性追求。
其二,这本研究罗蒂新实用主义文学理论的著作,不仅探讨了“何为”的问题,更追溯了“为何”和“如何”的问题。在她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马莉博士将罗蒂的文学思想溯源至以维特根斯坦和蒯因为代表的分析哲学,以尼采和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大陆哲学,以詹姆斯和杜威为翘楚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19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发掘罗蒂之所以能够形成书中所述文学思想,有着怎样深厚的理论根源。这本书还进一步探究在科技为王的当今时代,罗蒂何以推崇文学,如何将文学所代表的文化范式奉为一定意义上的“救赎文化”。为此,作者全面剖析罗蒂如何通过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反表象主义和反二元论来颠覆传统形而上学,如何通过强调科学是一种普通工具、文化整体的一小部分和一种文学样式来重塑科学文化的新形象,进而预言哲学文化、科学文化的陨落和文学文化的兴起。
其三,在罗蒂由哲学转向文学的职业生涯转型背后,马莉博士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罗蒂拟以文学作为社会的希望和人的救赎工具。21世纪以来,世界局势日益复杂动荡,各领域专业人士都试图以不同的学科视角提供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维护国家与地区和平的良方妙药。罗蒂主张通过文学阅读来张扬想象力、同情心,从而避免残酷,增进团结,希冀的结果必然是促进各国、各种族、各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加入一个命运的共同体。诉诸文学救赎的倡议体现出罗蒂作为左派知识分子的浪漫情怀,只关注每一小群“我们”则折射出他的救赎路径的实用主义风格。正如约翰逊所言,罗蒂和努斯鲍姆一样,“让文学在伦理学中占据了关键位置”[1]。罗蒂也让文学在公共事务中的作用凸显出来。
当前学界对新实用主义文学理论仍处于探索阶段,马莉博士这部名为“文学救赎”的新著是目前为数不多优秀研究成果之一。这部专著为多维度阐发罗蒂的文艺观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当代西方文论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对推动国内西方论文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相信对新实用主义感兴趣的文艺研究者们,或多或少能在这本书中觅得一些启发。
是为序。
2023年3月24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