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琉璃盏
吴铭刚转进灶间,苏辙便忧心忡忡地说:“哥哥,这鱼香肉丝连你都未曾听闻,怕是家黑店……”
“你当这是哪儿?”苏轼不以为然,“东京的川饭店,大至分茶,小至拍户,哪家不掺些北人口味?这叫因地制宜,你又何必多虑。”
说着忽然使劲吸了吸鼻子。
“你闻到了么?”
“闻到什么?”
“醋香啊!如此醇正的醋香,定是蜀地的保宁醋!”
保宁醋与阆中醋并称蜀中双绝,遍尝蜀地美食的苏轼对这气味再熟悉不过了。
苏辙只觉得坐立难安,什么醋香酱香鸟语花香,全然无心理会。
父子三人于三月出川北上,五月抵京,借住在兴国寺浴室长老的院中,此后便闭门不出,潜心备考,至今已有半月。
整整半月吃着豆饭菜羹,苏辙尚能忍受,苏轼却是个好吃贪吃之人,早就叫苦不迭。
父翁今日去拜谒欧阳学士,倒让这饕货逮着机会,非拉着他出来开荤。
苏辙也是一时冲动,竟轻易地从了。
如今在此枯坐,越想越后悔,门外凡有风吹草动,便惊得他后背绷直,仿佛父翁随时会掀帘而入。
“我真不该听信你的鬼话,偷溜出来找什么川饭店,若是爹爹回来发现……”
“绝无可能!”苏轼言之凿凿,“爹爹的文章你又不是没看过,足够大学士留他连吃三顿宴席!”
苏辙无言以对。
兄弟俩自幼形影不离,情谊甚笃,性格却迥异,他其实很羡慕哥哥的从容和率性,而他总是思虑太多。
苏轼拎起桌上的茶壶晃了晃,小声嘟囔着:“这店家,也不给客人看茶……”
不多时,吴铭便端上两盘热气腾腾的盖饭,模仿古装剧里店小二的口吻道:“二位客官请慢用!”
得知了二人的身份,他特意多加了点料,将原本三份的量炒作两份,不怕吃不完,就怕吃不饱,怠慢了贵客。
苏轼立时挺直腰杆,苏辙瞬间将担忧抛到九霄云外。
好香!
锅气混着醋香、酱香和肉香扑到脸上,淡淡的辛辣味刺得人鼻尖发痒,口齿生津!
兄弟俩盯着白瓷盘里泛着油光的肉丝,狂咽唾沫。
说是盖饭,可浇头的分量甚至比饭更多,盖满了整个盘面,几乎全是肉,夹杂着少许黑色的木耳丝、嫩黄的姜丝和鲜红的茱萸(?)丝,卖相一绝!
苏轼忽然想起一件要命的事,下意识摸了摸腰间的褡裢。
苏家并非大富大贵之家,出川北上这一路所费不赀,抵京时盘缠仅剩五千钱,都在父翁手里攥得死死的。
苏轼身上这点“私房钱”是临行前母亲悄悄塞给兄弟俩的,作应急之用。
正是因为囊中羞涩,他才特意找了家不知名的小店,本以为花不了几个钱,没想到小作坊下料这么猛,想来这顿饭不会便宜。
罢了,饭菜都端上来了,多思无益,吃完再说。
一念及此,苏轼拎起桌上的茶壶问店家:“有茶否?”
吴铭本想说没有,忽然想起冰箱里有几罐王老吉,仍在保质期内,于是说:“只有凉茶。”
宋朝也有凉茶,乃常见的消暑饮品。
苏轼颔首道:“凉茶也好,东京真够热的,正好消消暑气。”
吴铭回到后厨,从冰箱里取出两罐,本想将原装的王老吉带给二苏,结果“哔”的一声,门上弹出报错信息:
【检测到违规物品】
【千年光阴,唯店长和美食可穿越】
吴铭只好将凉茶倒入啤酒杯中,这回就没问题了,顺利通过“安检”。
虽说规则是唯店长和美食可穿越,但很显然,店长的贴身衣物和常见的餐具也包括在内。
吴铭送上凉茶时,兄弟俩正闷头干饭。
出乎他的意料,课本里那个不拘小节的大苏在细嚼慢咽,品尝滋味,而以老成持重闻名的小苏反倒不顾吃相,狼吞虎咽,眨眼的工夫,便将盘中饭菜干了个七七八八。
苏轼本以为这道鱼香肉丝又是外地食店对川菜的魔改,细细一品,入口是甜咸打底,回口有醋的酸爽、姜的辛辣,肉丝的嫩与木耳丝的脆、姜丝的韧融于一体,层次之丰富,竟是回味无穷!
端的是好手艺,绝不逊于蜀地名厨,甚至犹有过之!
苏轼不禁对店主人刮目相看。
吴铭没有察觉到大苏的神色变化,将凉茶放至二人手边,问:“可要添饭?”
“有劳了!”
苏辙递出餐盘,腮帮子鼓鼓胀胀的,嘴里含糊不清。
吴铭回后厨为小苏添饭,兄弟俩的目光同时落到装凉茶的啤酒杯上,一时之间,瞠目结舌。
“莫非这便是典籍中记载的琉璃盏?”
“不止,此杯晶莹剔透,无一丝杂质,该是最上等的琉璃。东京果真富庶,便连这不知名的小店,出手竟也如此阔绰。”
苏辙握住杯身,立时惊呼出声:“哥哥,这凉茶是冰的!”
苏轼也是一惊,却故作淡定不表现出来,以免显得自己像个土包子。
冬季储冰夏季饮,在北方并不稀奇,朝廷甚至为此设立了一个官署叫冰井务,专司储冰鬻冰。
至于价钱,用脚趾想也知道不会便宜。
苏轼忍不住再度摸了摸褡裢,有点发愁。
万一不够饭钱……
只能把弟弟暂时抵押给店家,他回头再想办法。
钱是哥哥在保管,苏辙犯不着操这个心,他啜饮着冰镇凉茶,说不出的惬意。
二苏饭量惊人,各添了一回饭不说,又将盘中饭菜连汤带汁尽数食尽,白瓷盘面光可鉴人。
“不知可还合二位口味?”
吴铭边收碗箸边问。
苏轼打个饱嗝,眼底犹带满足之色:“处处不见鱼,处处是鱼味,这'鱼香'二字果非虚言。只是……”
他拈起一根辣椒丝,疑惑道:“这根红丝味似茱萸,色似茱萸,然辛香烈性犹胜茱萸十倍,不知是何物?”
辣椒走进老百姓的餐桌是几百年以后的事,宋人自然没见过。
吴铭料到会有此一问,早就想好说辞,从容作答:“这是本店秘制的辣椒,有调味增香之效。”
其实传统的鱼香肉丝应该用泡红椒,考虑到宋人的口味较现代人清淡,才换成了辣度较低的辣椒。
有道是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根据当地人的口味调整传统菜式的味型是每个厨师的必修课。
这倒不是什么难事,毕竟川菜厨师最擅长的便是调味。
“辣椒……”
苏轼重复着这个新鲜的词汇,随后取下褡裢,唤店家结账,只是底气略显不足,看向弟弟的眼神尤其心虚。
苏辙浑然不觉,仍然捧着所剩无几的冰镇凉茶,小口啜饮着,心想要是每天都能吃上盖饭配凉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