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千金要方》在西方国家的传播与影响
孙思邈的著作很早就传到了西方,其中影响较大的是20世纪40年代初期,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其中引用了很多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观点。例如,他在第六卷“生物学及相关技术”第六分册“医学”第44章53页提到:“中国炼丹家首次在头脑中将这两种观念结合起来,是从公元前4世纪的邹衍时代开始的。直到这种结合从中国经由阿拉伯文化区传入西方后,欧洲才产生了严格意义上的炼丹术。对长生术的关注使得中国的炼丹术,几乎是从一开始实际上就成为一种医疗化学(iatro-chemistry),而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最重要的医生和医学著作家则完全或者一定程度上是道教信徒。这里只需提到公元300年左右的葛洪和伟大的医生孙思邈(鼎盛于公元673年)。”这段引语可以说明以下几点:①中国道教提倡的长生术与炼丹术从一开始就紧密结合,对欧洲产生影响;②李约瑟认为孙思邈在中国历史上的医学家中地位至重;③孙思邈被视为“道教信徒”。
另外,李约瑟在“保健法与预防医学”部分中还提及:“在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他概括出了一种预防方案”,即《千金要方》卷二十七中“养性篇”所记载的“凡人自觉十日已上康健,即须灸三数穴,以泄风气,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预防诸病也。”在“营养养生法的原理”这一部分中,李约瑟如是说:“《千金方》中著名的‘食治’引用了一些早期的文献”,这里“早期的文献”应指的是“食治”大量引用的《素问》中关于饮食和保健的重要性。从李约瑟提及孙思邈的表述中不难看出,李约瑟对于孙思邈及其《千金要方》有着高度评价,他认为:“在科学与技术的许多分支里,古代的中国人作出了同样或是超越了古典西方世界的贡献。”
著名汉学家、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史研究所所长文树德教授翻译出版了大量中医典籍,如《素问》《灵枢》《难经》《医学源流论》等,虽然没有翻译《千金要方》,但他与J.克瓦斯奇(Jurgen Kovacs)博士一起耗时8年,翻译完成中医眼科巨作《银海精微》,1995年出版。《银海精微》虽为后世假托孙思邈之名所著,但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孙思邈在医学界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