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外科手术策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炎症性肠病概述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溃疡性结肠炎是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连续性弥漫性炎症,疾病通常累及直肠,并可逆行向结肠近段蔓延。克罗恩病为跳跃的透壁性炎症,可累及全消化道,最常累及部位为回肠末端、结肠和肛周。

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最早描述尚有争议,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描述了一种以慢性腹泻和便血为特征的疾病,其与大肠的溃疡和发炎有关。1859年,Wils将其列为一种单独的疾病并用UC来命名。

早期CD是作为孤立病例出现的,英格兰第一任国王阿尔弗雷德(Alfred the Great,849—899年)可能患有CD。1913年,英国医师Dalziel对CD进行了精准的描述。随后在1932年,Crohn、Ginzburg和Oppenheimer一起提出了区域性回肠炎的概念,并从病理和临床上将其与肠结核相区别,该疾病后来便被称为CD。

19世纪50年代,人们注意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改善UC和CD患者的症状,证明了这是一种肠道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巯嘌呤为主的传统的免疫调节剂开始应用于治疗。1997年,Targan及其同事评估了抗肿瘤坏死因子(TNF)cA2[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在诱导腔内CD缓解方面的有效性,开启了生物制剂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