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3章 走马上任
历经数月风霜,终于回到苏州。
赵子称虽然不愿意,但回到苏州后第一件必须做的事情,就是上门拜访朱勔。
如今东南官员,大多出自朱勔授意。朱勔甚至能对各知州、知县“奴视之”,也就是对地方官员呼来喝去如同奴仆,其权势之熏天,可见一斑。
赵子称既然陷在这个局中,未来半年内估计都很难有什么忤逆朱勔的作为空间。至少要熬到方腊造反前夕,才能跟朱勔正面冲突。
比时代快半步的人是先驱。
比时代快两步的人是先烈。
节奏感很重要,赵子称只想做先驱,不想做先烈。
回到苏州的当天,赵子称甚至都没来得及去慕容家,只是让慕容言带着管事和家丁自己先回家,然后他本人就孤身一人,先去了应奉局报到。
离开了快半年,应奉局的门吏乍一看都没认出他来,还是赵子称递了名刺,才很快被引了进去。
朱勔倒是没让他多等,在应奉局茶房里坐了没两盏茶的工夫,朱勔就亲自接见了他。
“学生拜见相公。”赵子称深呼吸了一口,尽量控制好情绪。
朱勔的反应,则让他微微有些意外。
只见朱勔也挤出几丝笑容,随口道:“在东京做得好大事!竟然都得了梁相公赏识,以后我倒是不好使唤你了。”
赵子称心中一动,飞快盘算了一番,估摸着应该是梁师成给朱勔带的话,比自己先到了。赵子称连忙得体应对:
“不过是机缘巧合,送花石纲到将作监时,见将作监众人做事迟钝,学生多嘴了几句,没想到梁相公虚心纳谏,竟采用了。一切都是相公提携,学生才有这个机缘。”
当着朱勔的面,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不管赵子称心里怎么想,明面上一定要强调自己并没有主动改换门庭的想法。
朱勔抬了抬手,制止他继续说下去,只是无所谓地说:“不必解释,能为国出力,本官还能拦着你不成?都是为陛下尽忠,为朝廷做事罢了。
听说令尊都被朝廷记挂,分袭了令祖父的爵位,还被破格任命为嘉兴知县,可喜可贺啊。你有空,也可以回乡看看。”
(注:历史上,嘉兴这个地名要等主角的儿子登基后,才改其出生地名为嘉兴。但为了便于大家阅读,我就提前统一叫嘉兴了。)
这个消息,着实是让赵子称都大为意外。
离开汴京时,他已经猜到自己短期内仕途肯定会顺利,也基本确认了离京前在樊楼遇到的那个“宗室伯父”就是皇帝赵佶。但自己的父亲都会被赏赐、破格不降等袭爵,这个优待赵子称也是万万没想到。
看来,是宣布给父亲袭爵的圣旨,比自己先到了江南。而秀州离苏州很近,朱勔消息灵通,也已提前知道了。
赵子称顺着这个思路略一盘算,又很快推断出几个关键点:如果只是给他本人仕途保护,那有可能只是梁师成本人的意思。但如果恩赏扩大到了对自己父亲的爵位,那就绝不是梁师成能插手的了。
给宗室旁支不降等袭爵、或是“推恩”分拆袭爵,这种决断,梁师成一个宦官,从没敢染指过,也犯不着惹这身骚,所以这个决断只可能是出自圣意!
如此一来,朱勔的消息源也就呼之欲出了:朱勔应该已经知道,赵子称这次去了东京,估计是机缘巧合直接讨得了皇帝本人的欢心!
具体细节朱勔可能不知道,也不敢问。
但这就够了,赵子称推算出这一点后,心中大定。
当然,明面上赵子称还是要装无辜的。
赵子称遇到了皇帝伯父,并得到其赏识。
朱勔也知道赵子称遇到了皇帝伯父,
但赵子称自己不能表现得知道自己遇到了皇帝伯父,
也不能表现得知道朱勔知道自己遇到了皇帝伯父。
逻辑有点绕,稍微捋一捋还是能想明白的。
……
赵子称拿捏准了尺度后,继续跟朱勔沟通就顺畅了很多。
他秉持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的就不知道,足以确保未来一年半载内,自己在苏州做官的一切顺利。
朱勔又客套地问了他几句施政想法,想看看赵子称有没有什么不知天高地厚的“新官上任三把火”计划。
赵子称也都应对得很得体,主要就是表达“如今已将入冬,今年的税赋钱粮肯定已经有前任办结,自己初来乍到,不熟俗务,自当以多听多看多学为主,不宜轻举妄动。今年剩下的时间,只专注于琢磨工巧营建、与民兴利,以及教谕劝善为主”。
说大白话,就是秋税季已经过去了,钱粮、吏治,自己刚回苏州,什么都不会动。
种田,搞技术,趁着冬天农闲兴修水利之类利民的小举措,或是以工代赈,会考虑帮衬着主官一起做做,别的不会多生事端。
跟朱勔的沟通中,赵子称还得知,现在的姑苏知县,就是半年前的那位李县丞。
那李县丞一贯巴结朱勔巴结得很牢,也是因为蹭到了之前追回花石纲、剿灭太湖水贼“海沙帮”石生的功劳,如今就地转升知县了。腾出来的县丞缺就留给了赵子称。
赵子称也知道,自己应该也会比较快再次升迁。初任没法直接当知县,只是受限于朝廷体制,太学生两优新候缺没有直接给正七品知县的先例,毕竟不是原先科举时的一甲进士。所以哪怕上面关系再好,也得先八品县丞过渡一下。
既然自己也是要升的,就没必要再跟李知县冲突。反正到时候不是李知县平调去附近的外地,就是自己升半级到附近的外地,两个人肯定会走一个。
……
赵子称面见完朱勔,尽到礼数,也摸清了情况后,就离开应奉局,又火速赶去县衙,跟自己的龙套上官李知县见了一面。
跟李知县的沟通就顺畅多了,话里话外无非是把刚才想到的那几层利害关系,跟对方隐晦地转达了一番,示意双方没有利益冲突。自己这个冬天乃至来年春天,就只管一些边缘小事,不会妨碍知县捞钱和任用亲信。
李知县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见赵县丞一不插手钱粮税收,二不插手吏治,只是想分管一点营建或是以工代赈之类的差事,或许再外加教育工作,而且不会要县里多拨钱粮,双方立刻就达成了默契。
原本那些政府操持的工程事项,也都是捞钱的肥缺,但关键要看管工程的人问衙门要多少钱粮。如果钱粮可以自筹,或者说至少不要官府操心,你自己去下面找富户摊派,上官就懒得干涉你了。
当然赵子称肯定不会去搞摊派的事情,他要了这么一个由头,只是方便自己攀科技种田。至于钱粮来源,他决定暂时另想办法倒贴钱做官,邀买人心。反正这种状态也持续不了多久,算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赵子称估计,今年冬天,乃至明年春天,半年之内,县里正副职都可以各管各的,分两摊子事儿互不干涉。
按原本的历史,方腊要明年十月份正式造反,也就是距离现在一周年整,也可能会因为蝴蝶效应稍稍提前。自己截止到明年春季都不跟上官冲突,先站稳脚跟发展自己。
……
跟所有上官都稳住关系后,赵子称才终于有时间回住处。
县丞按说是有自己的官邸住的,但他才第一天回来,地方还没收拾,所以照例回慕容家的庄园暂住。
赵子称已经是本县的父母官了,慕容家当然不会拒绝。之前他们因为家中没有正常男丁顶门立户,已经被多年的花石纲逼得一退再退,各种忍让。
现在终于有一个跟他们家交情莫逆的父母官罩着,总算可以不再被欺负。就算将来苏州还会被征很多花石纲,也摊派不到他们家头上了。
赵子称抵达慕容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时分。他连晚饭都是跟李知县在应酬酒桌上解决的。
慕容妍却一直在等他消息,不敢先歇息。甚至连带着慕容妍的母亲和姐姐,也都在后院等消息。
“跟朱勔和李知县接洽可顺利么?没有被刁难吧。”慕容妍一见到他,就一边亲手倒茶一边嘘寒问暖。
“放心,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也算是有点意外之喜,朱勔似乎知道我在东京时,另有福缘际遇,已经不敢再将我视为呼来喝去之辈。不过更可能是他有更多用起来更方便的奴才,所以懒得招惹我了。
李知县那边,也跟我形成了默契,我今年不管钱粮吏治的事儿,别的没油水的方面,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我分管。我主要是要了冬季农闲时徭役的分管之权,如果到时候有什么兴修水利,或是以工代赈的机会,都归我管,但县里不给钱粮。我要扩张文教的话,也可以,但也是一样不给钱,经费自筹。”
赵子称就等于是分管政府工程和科教文卫工作的副县长了。
慕容姐妹以及在幕后旁听的段语嫣,暂时都不理解赵子称要这些权限有什么用,只当他是想暂时韬光养晦,避开上官的锋芒。
慕容妍说出了心中疑惑后,赵子称也简单解释了几句:“先把名目要来总没坏处的,我也需要做点自己的事情,还要设法安置杨志的士卒。
这一路上,杨志虽然对我绝对听命,令行禁止,可那毕竟是建立在私交和旧恩上的。如今回到了苏州,暂时还得按官场规矩来,我只是县丞,没有资格调动他的。
但朝廷经常让厢军给地方上营建工程,兴修水利,给没有战事的厢军找点活干,只要地方上出钱粮。我把这个由头攥在手里,才好巧立名目给杨志扩充人马,刻苦操练。朱勔越来越变本加厉,我觉得江南迟早要乱,苗头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
PS:换地图,切换到官场戏了,需要交代的背景比较多,流水账尽快过一下,别嫌水。
今天晚上第二更就进一点种田戏,快速过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