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从畋十八日不返国晏子谏第二十三
景公畋于署梁[1],十有八日而不返。晏子自国往见公。比[2]至,衣冠不正,不革[3]衣冠,望游[4]而驰。公望见晏子,下车逆劳[5]曰:“夫子何为遽[6]?国家无有故乎?”晏子对曰:“不亦急也!虽然,婴愿有复也。国人皆以为君安野而不安国,好兽而恶民,毋乃不可乎?”
公曰:“何哉?吾为夫妇狱讼之不正乎?则泰士[7]子牛存矣;为社稷宗庙之不享乎?则泰祝[8]子游存矣;为诸侯宾客莫之应乎?则行人[9]子羽存矣;为田野之不僻、仓库之不实?则申田存焉;为国家之有余不足聘[10]乎?则吾子存矣。寡人之有五子,犹心之有四支[11],心有四支,故心得佚[12]焉。今寡人有五子,故寡人得佚焉,岂不可哉!”
晏子对曰:“婴闻之,与君言异。若乃心之有四支,而心得佚焉则可;令四支无心,十有八日,不亦久乎?”公于是罢畋而归。
[1]畋(tián):这里是打猎的意思。署梁:齐国地名。
[2]比:及,等到之意。
[3]革:变革。这里是更改、更换的意思。
[4]游:同“旒(liú)”,古代旌旗下方的垂饰物。
[5]逆劳:犹“迎劳”,迎接自远处来的人。
[6]遽(jù):本意为立刻、马上之意。这里是急速的意思。
[7]泰:泰,通“太”,大的意思。泰士:即大士,齐国的官名。
[8]享:古时烹饪、享献、亨通都作“享”。这里是贡献、祭祀的意思。泰祝:即为大祝史。祝史,就是男巫,在古代朝廷里是指主管祭祀仪式的官员。
[9]行人:这里指专门负责国家外交的使臣。
[10]聘:这里是探问、访问的意思。
[11]支:通“肢”,肢体。四支,即为“四肢”。
[12]佚(yì):通“逸”,这里是安逸的意思。
景公悠闲地到署梁一带去狩猎,连续十八天都没有回宫治理朝政。于是,晏子从国都前往署梁去拜见景公。等到了那里的时候,晏子早已衣冠不整,但他全然不顾,也不重新更换衣帽,远远地望见景公仪仗队上空飘扬的旌旗就疾驰而去了。
景公看见晏子匆匆赶来,便急忙走下马车迎接晏子,然后问道:“先生为什么这样急速奔来,国家不会是有什么变故了吧?”晏子回答说:“其实也不算太紧急。虽然如此,但我还是想要向君王有所禀告,希望您能就此返回宫中。现在,齐国人民都以为君王安心于郊野狩猎而不安于治理国事,甚至是喜好野兽而厌恶人民,这样下去恐怕不可以吧?”
景公说:“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我审理夫妇间的诉讼案件不公正吗?那么,还有大士子牛在呀;是国家社稷宗庙没有贡献祭祀的物品吗?有大祝子游在呀;是各国诸侯宾客来往没有接待之人吗?有专门负责外交的官员子羽在呀;是因为齐国的田野没有人去开辟,粮仓国库不充实吗?有申田在呀;是因为国家的余亏无人管理、不足以访问他国吗?有晏子先生你在呀。我有你们五个忠诚的大臣,就像心拥有了四肢一样,因为心有了四肢的辅助,所以心就能够安逸了。现在我有你们五个人的辅佐,所以我就能够安逸了啊,难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吗?”
晏子回答:“我听说的,和君王您说的有所不同。如果说心拥有了四肢,心就能得到安逸,可以;假如让四肢没有了心的支配,一连十八天,这不是太长久了吗?”于是景公停止了郊野狩猎,带领随从回到了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