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接触,建立依恋
正常出生的婴儿敏感性极高,这对他们早期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父母与孩子的联系。经历了12小时的出生考验之后,杰克被放到了杰西卡的怀里。接下来的一两个小时中,杰克的每一个感官、意识和全部的注意力,都是为了适应对他而言全新而又重要的环境刺激—轮流抱着他的妈妈和爸爸。他的高度敏感与父母的兴奋正好匹配,而儿茶酚胺使瞳孔扩大,又增加了他的吸引力,让父母爱不释手。
早在20世纪70年代,部分学者认为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是形成亲子连接的“敏感期”,是通过肌肤相亲形成母婴之间联系的最佳时期。很多种哺乳动物(山羊和绵羊是研究得最多的对象)在出生后的几个小时到几天内,都会表现出“母系印随效应”,母亲通过视觉和嗅觉与孩子形成强烈而长久的连接。虽然这种印随效应在与我们相近的类人猿身上并没有体现,但学者们仍然认为这种“如胶似漆般”的相互关联阶段,在母亲与刚刚降生的婴儿之间也存在。
以前研究还找到了一些令人注目的证据,表明早期的接触可以提高育儿技能以及儿童的认知能力。然而,这些发现在随后的详细调查中很难站稳脚跟,到了20世纪80年代早期,连母婴早期敏感期这个概念都被否认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并没有在孩子出生时瞬间形成的纽带。双亲的爱是在孩子生命的第一年或前几年中慢慢形成的。很多孩子都错过了与父母早期接触的机会,包括领养的孩子和出生后就需要治疗的孩子,但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并不比那些有早期接触的父母逊色。
无论早期接触对父母与婴儿是否有必要,总是没有坏处的。关于依恋的研究在这一点上持肯定意见。在医院的这段时间里,早早接触婴儿确实能改善父母的育儿技巧和与孩子之间的联系—这并不奇怪,父母确实很难与一个无法触碰的婴儿形成依恋。这样的说法提出之后,医院改变了一般的医疗程序,把清洗、称重、打针和滴眼药放到后面,允许刚出生的婴儿与父母有更多的接触,包括肌肤相亲和即刻母乳喂养。并且让新生儿与母亲同室,而不是直接把母亲推到病房看护。在这一方面,这项研究对许多婴儿的早期敏感期都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