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内向者要不要、能不能改变性格
一个学员曾向我提出一个疑问:他一个朋友劝告他,如果他本身是内向者,喜欢独处,不要强迫自己不断去社交,不要强迫自己去和别人说话,让自己舒服就行了。强迫自己变得外向,就是不认可本身真实内向的自己,反而显得是假装外向,他朋友觉得完全没必要和别人刻意社交。而我的理念是鼓励内向者大胆去社交,改变自己的不擅长沟通的状态,增加自己的人脉或异性资源。他觉得互相矛盾,很困惑,不知道该听谁的。
这位朋友很有可能是全盘接受了国外内向书籍作者的观点,导致他不知道内向也分为“先天”与“后天”,并且决定性格的因素除了内向遗传基因外,还有“后天环境”与“个人意愿”。
内向者面对自己的性格和人际交往的短板一直存在以下两个模糊的困惑。
我要不要改变性格?
我能不能改变性格?
前者,是个人意志;后者,是实际能力。前者,是主观意愿;后者,是客观条件。
我要不要变得外向?这取决于你是否有强烈的改变意愿。
我能不能变得外向?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我的观点是虽然改变起来比较费劲,但还是可以的。可以通过后面的测试,来了解自己的状况以及先天条件是否更适合,比如,你通过基因检测、心理测试和回忆童年发现,你小时候是偏向活泼外向的,同时你又受够了长期内向给你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你可以尝试进行改变。
我的观点是内向者性格变得活泼,的确是更容易社交。但同时我又不认同强迫内向者刻意去变得外向或假装外向。更加不认同劝告所有内向者不分情况,违背自身意愿只做一个“安分”的内向者。
减肥对很多人来说有难度,但只要方法对也不是不能解决,性格改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但改变内向者在沟通社交时的状态、表现,却相对容易。如果你很喜欢现在自己的状态,我不会勉强你去改变。如果你内心有强烈的交友和改变的意愿,那你其实可以有另一种选择和生活方式。
我本人就是小时候先天很活泼,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变得后天内向,但后来通过觉醒和寻找解决方法,最后我摆脱了自己内向性格的困扰,使自己在公开社交场合也可以像外向者那样活泼开朗,而且我用这套方法也帮助很多人获得了改变。所以我对内向者如何能真正改变深有体会。而且我经过和很多学员、咨询者、读者交流发现,很多人的“内向性格”并非天生的,而且后天内向者有更强烈改变的意愿。
判断自己是先天内向还是后天内向的方法如下。
首先要询问内向者四个小问题,做一个简单且不那么严谨的小测试,后面会附带更全面的测试题。
第一题,请认真回忆一下或问父母,你年纪非常小的时候,性格偏向活泼还是安静?
第二题,发自内心询问自己,你想结交新朋友吗?
第三题,你是否有强烈改变自己的意愿?
第四题,你是否同时伴随自卑心理、缺乏沟通社交方法,阻碍你改变的意愿?
如果第一题的答案是活泼的,第二、第三、第四题中你至少有一个以上是肯定的答案,那你可能比较偏向于“后天内向”。
我们是如何成为后天内向者的呢?那些内向书籍作者大多是欧美人,欧美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环境与中国有非常大的不同,欧美的教育是鼓励个性发展,不打骂,不打压,讲究沟通。而中国的教育环境(家庭、学校)大部分是压抑个性的,根据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童年阴影”理论,和阿德勒的自卑理论,都认为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创伤经历,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原生家庭理论”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
从小就被要求不能调皮捣蛋,要做一个听话的孩子,一吵闹就会被训斥或被打,刚开始还是会继续吵,但随着时间推移,年纪变大,吃到的苦头够多(断零钱、体罚打骂等),慢慢也就被驯服了,就像动物园里被拔了牙的老虎被大妈骑着拍照一样无奈。
上学时都被要求戴红领巾,不带就要被记过,被要求穿难看的校服,剪统一的发型。有些家庭父母经常吵架、父母离异、肆意打骂教育孩子等这一切,都是在无形中压抑了孩子的个性,使孩子渐渐地由原来天真活泼开朗被迫影响和改造成了不爱说话、不敢表达自己的内向性格。
这刚好符合“习得性无助”的原理。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他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状态。
回到开头学员的朋友的那番观点,我认为他只对了一半。如果他是天生内向(虽然不是决定性因素),并且没有改变的意愿,那想干吗就干吗,我不会有任何强迫或误导。但如果你根据前面的小测试,了解到自己并非天生内向,那是不是就不适用这套逻辑了呢?
国外作者可能不了解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内向,以及后天内向的原因,所以没有提出后天内向的说法。这也不奇怪,那些看了国外书籍的人,在没有进行辩证的思考的情况下,没有考虑“中国特色”,就全盘接受作者的观点,并认为既然自己是内向性格,那就老老实实完全接受内向者的行为模式来生活吧。
我于是让学员询问一下他的朋友,关于测试小问题,给出的答案和我预想的一样,也是偏向后天内向。学员的朋友还说,他只想交值得交往的朋友,这句话本身就存在问题。什么样的朋友才值得交往呢?你不先去扩大社交圈,认识更多的人,就无法筛选出适合自己的朋友。这正如:在封建社会里如果奴隶接受了他们天生就应该被奴役这一现状,那他们永远不可能翻身做主人,永远都被别人欺压,永远没有公平。如果没有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不会有秦王朝的覆灭;如果没有马丁·路德·金为黑人民权运动做出呐喊“I have a dream.”那黑人摆脱种族歧视的压迫不知道还得延后多少年。
既然存在后天内向这一情况,同时很多人的内向都是在后天的成长环境中被改变的,那由此可得出,你如果有强烈的意愿想改变,想变得外向,或者说变得相对活泼一些,这是有可能的,是可以通过外部环境和训练方法来改变这一点,并且并不违反本性,因为你天生其实就是活泼外向的性格。
那现在问题来了,如果你符合这个前提,你是否愿意一辈子做一个内向的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为什么不尝试改变呢?为什么甘愿做一个无法活出真实而精彩的自己的人呢?我说说自己的例子。
印象中,我慢慢开始变得内向,是从小学四年级转学到了一个新学校,不适应新环境,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开始的。当时班主任是语文老师,他和数学老师都喜欢打骂体罚学生。我记得当时有两件小事:一是体检时要测视力,由于我之前没有健康用眼导致近视,班主任就说出了“你们这些学生怎么都那么多人近视,拖累我们班的表现”之类的责备言语;二是数学老师,天天一副恶狠狠的架势,你稍微有做不好的地方,就当众责骂你。这两个老师的当众负面教育,给我当时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我在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影响的情况下,不适应与新同学的交往,很抗拒老师的教学方式,整个人成天都处于负面的情绪中,成绩开始变差,甚至厌恶学习。可我在转学前,成绩还是不错的,在班里名列前茅。以至于毕业很多年后,有同学要组织去看望老师,我都内心抗拒,不想见到给我带来心理阴影的老师。同时,父母没有在此时采用鼓励的态度和有实质效果的提升成绩的方法帮助我,而是对我这个三观还未形成的小孩子采用激将法——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好,你应该多努力,等等。处于成长和青春期的孩子都是有叛逆和逆反心理的,这种方式只起到了反效果。
然后,从小学毕业时,开始长青春痘,初中高中大学皮肤都处于非常差的状态,对着镜子看感觉很恐怖,直到大学毕业后,才通过清洁皮肤慢慢变好,但这对我整个青春期造成了巨大影响,让我有时候都不敢抬头看别人,尤其是异性,让我感到自卑和不敢表现自己,对我的自信心有巨大的打击,而内向的表现就是这些因素的综合结果。我估计很多人也有和我类似的境遇。
那估计你们也很好奇,我是用什么方法改变的呢?
我的这本书中,就有帮助后天内向者逐步找到改变自己的入门方法,但也请不要天真地以为看完书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改变,不是你知道了方法,就能立刻变身超人,还需要进行扭转错误行为的系统思维升级,加上一套有效且可复制的行动指南,同时不断地进行训练、反馈、调整、再训练。
请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