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 芍
概 说
现一般认为,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根,白芍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赤芍多为野生,白芍多为栽培。赤芍采收后,洗净泥沙,切段阴干即可;白芍采收后,除去泥沙及须根,再去栓皮,煮至透心方可。从外观来,赤芍色红,白芍色白。可见,赤白芍能够从来源上还分得清。但在实际采收中,二者难以区分。
实际情况是,无论是野生者还是栽培者,对于根细者,直接切段,生用,即为赤芍;根粗者,去栓皮再煮透,即为白芍。
芍药最早见于《本经》,理论上讲应该是指白芍,实际上难以区分。自陶弘景开始将芍药分为白芍与赤芍。
赤芍在质量上是有差别的,以条粗长、断面粉白色、粉性大者为佳。以内蒙古多伦所产质量最优,称“多伦赤芍”。
性能特点
《本经》谓赤芍苦寒,品尝可知赤芍味微苦。其性微寒,善入血分,既能清热凉血,也能活血,故归肝经。
功效应用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而入血分,能够清热凉血,这是其最基本作用。
首先,赤芍能够清热凉血,可用于多种血热证,对于杂病血热证最为常用,常与牡丹皮同用,可以说二药如同兄弟。不过,与生地黄等同用的机会也较多。用治温毒发斑,常与牡丹皮、生地黄等配伍,如犀角地黄汤;用治血热吐衄,常与大蓟、白茅根等配伍。
其次,赤芍活血止痛之功也为临床常用,其止痛机理有二:一是活血止痛,二是本品具有一定的缓急止痛的作用。用治肝郁血滞之胁痛,常配伍柴胡、牡丹皮等;用治血瘀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常配伍当归、川芎等,如少腹逐瘀汤;用治跌打损伤,可配伍虎杖、乳香、没药等。
以上两种作用在一般的教材中都有论述,除以上作用外,赤芍还具有良好的退黄作用,这种作用已为临床医生所熟知并应用于临床,首先报道者当属汪承柏,他在1985年第10期的《中医杂志》中指出:“赤芍有解痉、轻度扩张血管作用,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能改善肝脏微循环,从而减轻肝内胆汁淤积。”赤芍退黄时,其用量多在100~200g,量小则效差。
笔者认为,赤芍退黄之功,除了能够缓解或扩张胆道外,还与其活血作用有关,从使用本品退黄的处方来看,常与丹参同用,这是取其活血作用的一个例证。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大剂量可用至100g,甚至200g。
使用注意
十八反中有“诸参辛芍叛藜芦”,所以,赤芍不宜与藜芦同用,藜芦在临床上很少应用,与赤芍几乎没有同用的机会。
临床经验
俞尚德经验: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治胆病宜选生甘草与赤芍。盖肝胆属木,郁则化火,发病较急,《丹溪心法》云:“火急甚重者,必缓之以生甘草。”此谓甘草缓急迫也。赤芍治血涩作痛,《名医别录》言其“通顺血脉,缓中”,《药品化义》言其“泻肝火”。通过以上治案,古人经验可资信服。而白芍则适用于“肝胆气浮,恣肆横逆”之证,以其酸摄,非胆病通剂所宜。(《浙江名中医临床经验选辑(第一辑)》)
赤芍除了大家熟悉的功效诸如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外,还有很好的利水作用,如《神农本草经》曰:“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常取其趋下走内的利水功效,用于治疗水肿,收效颇佳。(《王新陆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