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 参
概 说
苦参首载于《本经》,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因其味极苦,又兼人参的气味而得名。生用。
性能特点
苦参所含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味极苦,其苦的程度不亚于黄连,而且苦味不正,难以下咽。其苦味不似黄连,黄连虽苦而味正。苦参属于大苦大寒之品,能够清心肝之火,除大肠、膀胱湿热,故归心、肝、大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
苦参味极苦而性大寒,具有较强的清热燥湿之功,还能杀虫止痒、利尿。其杀虫止痒与利尿之功,都是在清热燥湿的基础上发挥出来的。《本经》载其主“黄疸,溺有余沥,逐水”,《名医别录》用之“除伏热肠澼……疗恶疮下部疡”,《药性论》曰“治热毒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脱眉”,皆为湿热所致。苦参所含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广泛用于皮肤、外科、肛肠、泌尿、妇科等的感染性疾患。
就中医而言,苦参多用于各种湿热证,尤其用于下焦湿热证。如治疗湿热泻痢,可配伍黄连、黄柏等清热燥湿之品;治疗湿热黄疸,可配伍龙胆、茵陈等;用治湿热黄带、阴肿阴痒,可配伍蛇床子、白鲜皮等,不仅可以内服,也可以煎汤外洗;用治湿疹、风疹之瘙痒、红肿等,常与防风、荆芥等配伍,如消风散;用治湿热淋证,可配伍车前子、栀子等。
苦参利尿作用在《金匮要略》中即有应用的记录:“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当归贝母苦参丸由当归、贝母、苦参三药组成。由于妊娠期间,胞胎需要气血的温养,故相对于未妊娠者而言,患者血虚,故用当归滋补阴血。贝母、苦参皆苦寒之品,易于伤阴,故当归亦可制约二者苦燥伤阴。所以,一般认为本方主治妊娠血虚热郁之小便不畅或淋沥涩痛,或尿急尿频,小腹胀满、拘急等,本方证最多见于泌尿系感染。方中苦参治疗泌尿系感染具有确切的药理学依据,苦参不仅具有明显的抗菌消炎作用,其利尿作用也比较确切。
笔者常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习惯性便秘和便秘引起的肛裂出血,屡用屡效;治疗脚部的感染,如脚气、烂脚丫等,配伍薏苡仁、白鲜皮、当归等,煎汤外洗,疗效满意。
70年代末,笔者曾治一不寐患者,不寐有年,长期来,每夜仅能入睡1~2小时,白天即感头晕头痛,昏昏沉沉,口苦心烦,食不甘味,身疲肢酸,舌红苔薄黄,脉偏弦。投安神清心诸剂,疗效不佳。一日偶发湿疹,瘙痒不堪,遂于养心安神诸药中加入苦参30g,不意非独身痒得除,睡眠亦大为改善。嗣后遂照前方调治,顽疾竟得痊愈。苦参之能疗不寐,遍寻医书,不得其解,后偶翻某医学杂志,见有外科患者因硬膜外麻醉后顽固失眠,以苦参单味煎服有效的报道,始知苦参治疗不寐,确有疗效。此后治疗不寐,每于辨证用药基础上加苦参一味,屡获良效。然苦参须重用,宜用至30g以上。[郑敏.重用苦参治不寐.中医杂志,1995,36(11):645]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由于味极苦,而且苦味不正,让人难以忍受,所以用量不宜过大。笔者做过实验,将煎过两次的苦参再煎第三次,其汤液仍然具有明显的苦味,可见其苦的程度。
使用注意
苦参不宜与藜芦同用,这是十八反的内容,不过,临床上藜芦很少应用,苦参与藜芦应用的机会就更不多见。
脾胃虚寒者忌用。苦参大苦大寒,不宜用于脾胃虚寒患者,其败胃作用显著。
临床经验
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芩、连、龙胆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较之芩、连力量益烈。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剂,盖不特畏其苦味难服,亦嫌其峻厉而避之也。然毒风恶癞,非此不除,今人但以为洗疮之用,恐未免因噎而废食耳。(《本草正义》)
宋祚民经验:苦参多服败胃。苦参味苦性寒,为清化湿热之品。用其治疗急性肾炎、肠炎、痢疾都有一定效果。妇科用以治滴虫。但一般多用于外洗剂,内服剂量宜小,亦不可长期服用,恐其过苦伤胃,亦防其阴燥。在《本草汇言》中,姚斐成云:“苦参,祛风泻火,燥湿祛虫之药也。盖此药味苦气腥,阴燥之物,秽恶难服,唯肾气实而湿热胜者宜之。”此论甚中肯。(《燕山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