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草
概 说
龙胆草,又名龙胆,首载于《本经》,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根及根茎,以根粗长、味极苦、无茎叶及杂质者为佳。《本草纲目》认为因其“叶似龙葵,味苦如胆,因以为名”,可见本品是根据形状、味道而得名。生用。
性能特点
龙胆草所含的龙胆苦苷、当药苦苷、当药苷、苦龙胆酯苷等成分均具有明显的苦味,苦的程度不亚于黄连,可以说是味极苦,所以,临床上龙胆草的用量不宜过大。龙胆草大苦大寒,只归肝胆经,既能泻肝胆实火,还能清肝胆湿热。
功效应用
龙胆草味极苦性大寒,属于大苦大寒之品,归经也很单纯,限于肝胆经,能够清肝胆实火,泻肝胆湿热,所治病证是肝胆实火证和肝胆湿热证,此证除患者主诉外,常伴有口苦、舌红、苔黄或黄腻等。无论是肝胆实火还是肝胆湿热,均可用龙胆泻肝汤来治疗。
1.用于肝胆湿热证,症见黄疸、黄带等。治疗湿热黄疸,可与茵陈、栀子、大黄等同用;治疗湿热下注之带下黄臭、睾丸肿痛、阴部湿痒、湿疹瘙痒等,常配伍泽泻、车前子等,如龙胆泻肝汤。
2.用于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晕、头胀、头痛、胁痛、口苦、目赤、耳聋等,多配伍黄芩、栀子等,如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既能清肝胆实火,也能泻肝胆湿热,是治疗肝胆有热或湿热的常用方剂,现有诸多中药厂商生产龙胆泻肝丸,服用方便。不能否认,有些医生对龙胆泻肝汤或龙胆泻肝丸过于偏爱,该用的时候一定不会放过,但不该用的时候也用上了龙胆,说明临床上存在乱用龙胆草的情况,龙胆草的不合理应用会伤及脾胃,虽然龙胆草无毒,但也应该坚持对证下药。
应用龙胆草是否对证,患者是标准、是裁判,也是我们中医的最好的老师。使用龙胆草对证时,龙胆草煎液虽苦,但患者感到药后口中清爽,舌苔由黄变淡、腻苔转润、厚苔变薄,舌质由红转浅。若不对证,患者往往诉说味苦难喝,有时闻药味即欲呕吐。这些细节,都需要我们医者在临床上仔细询问,才能获取一手的用药经验。
用法用量
煎服,3~6g。龙胆草味极苦性大寒,用量不可过大,也不可长期服用。从临床报道的情况来看,有不少中医使用龙胆草的剂量达10g之多,甚至更大的剂量。
使用注意
龙胆草苦寒,易伤脾胃,所以对于脾胃虚寒者忌用。笔者使用龙胆草时,常配伍大枣10~20g,干姜10~20g,不仅能够缓和龙胆草的苦寒之性,还能固护胃气。
笔者治一29岁女患者,脾气暴躁,每副药配伍龙胆草10g,5剂后脾气好转,但食欲全无,这是龙胆草伤其脾胃的原因所致。
临床经验
赵炳南经验:我早年曾治一患者,据其肝胆湿热炽盛而投用龙胆草15g(在此之前我最多用9g),谁知药后病人竟昏厥在地,呼之不应,我急往视之,其脉尚存,经采用灌浓糖水等措施。患者很快清醒,并大呼“苦死我也”。当时我曾亲尝药液,确实苦涩良久不消。然而药苦何以能产生如此强烈反应?以后读《本草经疏》得知,“龙胆草味既大苦,性复大寒,纯阴之药也,虽能除实热,胃虚血少之人不可轻投。”而我当时对病情观察不细,没有了解到病人因病痛已数日进食不多,服药时又系空腹,加之对药性认识不够,所以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终致有此意外之事。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即使胃虚之人,有肝胆实热证,龙胆草亦可使用,但必须同时兼顾脾胃。相反,无胃虚情况,若重用胆草时,亦应事先告知病家药苦,使其有精神准备,或在服药后吃些糖果,以缓和胆草的苦味,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名老中医医话》)
吴忠文经验:吴师提倡反佐药的应用,在其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经验方——龙虎清肝汤中即以龙胆草与干姜配合。龙胆草苦寒,归肝、胆经,主要功能清热燥湿、泻肝胆火,但其性过于苦寒易伤脾胃,且肝木之病多克脾土,以致脾失健运,表现纳差、乏力、便溏等。若单用一派苦寒之品势必犯虚虚之戒,此时佐用辛热而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功能的干姜1~2g,情况便发生了改变,龙胆草清泄肝胆湿热之功不减,苦寒之性得以遏制,固护了脾肾之阳,两药合用祛邪而不伤正,治肝兼顾脾肾,屡用屡验。[李永贵.吴忠文主任医师学术思想探析.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