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业导向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文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绿色创业内涵的认识

1.绿色创业的定义

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主题,绿色创业在名称表述上如前文所列还不完全一致,概念界定上也尚未统一,但这并不影响研究者对绿色创业基本内涵达成共识。目前关于绿色创业的代表性定义有:绿色创业就是“识别、评价和利用经济机会的过程,这些机会出现于市场失灵状态下,有利于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而且与环境具有密切联系”;绿色创业关注的是那些把“未来”产品和服务带到现实当中的机会,绿色创业就是对这种机会的识别、创造和利用的过程,同时还包括由谁完成以及将会产生什么经济、心理、社会和环境结果等问题。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对绿色创业的理解基本一致,即整合商业创业和可持续发展两个概念分析企业创业活动,强调对机会的识别与利用,目的是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从绿色创业的概念层次看,本研究认为绿色创业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绿色创业是指既有企业出于追求在成本、创新或者营销方面的优势而实现绿色化,或是创立一个提供环保类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企业,这种绿色创业是短期的、局部的;广义的绿色创业则是建立在环境创新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性、市场导向、个体推动的价值创造形式,或是出于绿色化目的而创建新企业,并且这类企业是以“可持续”为目标,这种绿色创业是长期的、全面的。绿色创业的实施个体被称为“绿色创业者”,他们通过创建那些在设计、工艺等每一环节都“绿色化”的企业,寻求如何实现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对绿色创业者而言,追求个人伦理价值观推动了环保主义理念和创业动机的整合。环保主义体现了关怀自然、保护生态的“可持续”价值观,创业活动则是创业者个人环境价值观推动的结果。环境价值观引起的创业动力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识别某些机会领域,创业是唯一一种可以直接把个人价值观融合进来的商业模式,因而比其他强制性变革更有可能推动环境保护。同时,环境保护的伦理属性还可以强化创业。

2.绿色创业的特征

理解绿色创业的基本内涵,还要把握如下三个特征。首先,在组织途径、形式和方式上,绿色创业是创业型的。所有的绿色创业者都承担了创业的风险,他们的创业结果是无法预计的,失败的可能性也随时存在的。与其他创业者相同,他们必须敏锐地认知并开发一个商业机会,通过资源的整合将创意转化为现实,同时构建和发展一套新事业规划并管理其成长过程。与任何新创事业的产出都具有不确定性一样,绿色创业不是政策制定者一声令下就能实现或自动存活成长,其成功也需要一个合适的创业系统:一个创业者或小的领导团队,他们负责创业项目的实施;同时,存在一个合适的市场利基;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足够的启动和成长资本;获取便利的商业支持和建议,不论是从个人还是从公共机构。但这仍然不全面,环境、机会和外部市场等创业因素对绿色创业同样重要。

其次,绿色创业的商业活动总体上会对自然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其发展更具可持续性。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绿色创业作为一种结构体系,内部的各个要素和环节都会对环境产生或中立或积极的影响;但另一种更现实的情况是,整个绿色创业过程中某些方面是绿色的,而其他方面仍有可能是“棕色的”(不利于环境的)。事实上,因为我们生存在一个并不完美的世界,现实情况是很少有新创企业保持100%的绿色,浪费、污染或非环保资源的使用随处可见。不过,绿色创业创造并实施的项目对所处环境体系的综合影响是积极的。这也反映了组织与环境互动的关系。创业环境在本质的意义上是一种制度环境,需要组织遵从“合法性”(legitimacy),也就是某一组织向相同层次或更高层次体系正当化其存在权利的过程,因此,绿色创业也为组织获取其生存和成长所需要的其他资源提供了可能。

再次,绿色创业者具有“意向性”(intentionality)。绿色创业者有自己的个人信仰体系——自身一整套价值观和理想抱负,往往能认识到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并有一种推动环境向可持续道路发展的意愿,而且这对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种对绿色创业的“意向性”也不是至高无上的,不同绿色创业者的“意向性”程度往往也是不同的。在一些新创企业中,利他主义(altruistic)的目标要比财务收益和财务流动性还重要;还有一些企业,利他主义的地位与传统的经济和财务收益是相当的;同时仍有其他企业仍然把利他作为排在财务流动性之后的第二位目标。但是,针对“意向性”这一方面,我们可以把绿色创业与“无意识绿色创业”进行区分,后者指的是创业者开办的新企业经营是具有环境友好的特质的,但是,这种结果更多的是一种商业过程之外不曾预料到的副产品,而不是源于有意识地对绿色问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