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斯蒂芬·格林布莱特文化诗学思想研究
更新时间:2019-04-01 18:24:08
最新章节:第12章 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论著以新历史主义视域中格林布莱特的文化诗学批评观为研究个案,结合其具象化批评实践活动,通过重点分析他的经典性论断和代表性论著,逐步演绎出其批评思想的来龙去脉和精髓要旨,目的在于从理论的源头上厘清与把握文化诗学批评观的学理思路和实践走向,揭示其“文化的主体性”与“主体性的文化”、“历史文本化”与“文本历史化”、“权力话语化”与“话语权力化”等多重互文批评范畴的文化品格、历史语境和政治内涵。与此同时,重估和重构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批评流派的发展脉络与理论框架,并开诚布公、实事求是地阐明其理论价值与历史局限,对中国文化诗学批评理论的当代阐释和主体重建无疑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启示价值和历史观映鉴意义。我们有着充沛的理由与依据来确信,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批评理论一旦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文学批评生态,势必助力于其自身批评实践的疆域扩展与理论完善,夯实在“立场自醒、理论自觉和价值自省”的思想基础之上,,还将强力拉动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向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生态型批评”理想不断靠拢,从而保持一种涵养传统与吸纳新知“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批评态势。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04-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斯蒂芬·格林布莱特文化诗学思想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12章 后记
- 第11章 参考文献
- 第10章 结语
- 第9章 批评实践的范式转换
- 第8章 “意识形态批判”论
- 第7章 “自我塑型”论
- 第6章 诗学维度的“文本阐释”观
- 第5章 史学维度的文化诗学批评形态
- 第4章 文化诗学批评理论的学术渊源
- 第3章 绪论
最新上架
- 会员
上海鲁迅:形象建构与多维透视(1927—1936)
本书运用文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通过20世纪30年代上海各种政治集团和文化力量对“鲁迅形象”的不同选择、阐释和评判,明确提出“上海鲁迅”的重要概念,深度发掘其背后所潜藏的话语冲突,具体呈现鲁迅形象建构与30年代中国革命之间的密切关联,将研究视野从文学史范畴延伸到了文化史、思想史、革命史等领域,极大地拓展了鲁迅研究的深广度,有助于双向考察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在互文视野中将研究论题不断引向深入。文学24.8万字 - 会员
陕西女作家小说创作论
陕西女作家其诞生、发展、成长与时代的发展有紧密的关系。不同时代的波澜壮阔发展、影响并缔造出了陕西女作家创作群体。她们有的引领文坛风骚,有的默默深耕,有的稳扎稳打,有的见解出众。从内容上看,她们有的重视城市发展,为西安城的历史化转折,精雕细琢;有的关注农村,为现代化农村的变革,浅斟低唱……她们的审美特征以时代发展为节奏,大雅为正,是中国文坛中的一脉强劲音符。文学17.8万字 - 会员
从“共同体”到“多元体”:加拿大英语诗歌民族性建构研究
本书主要以“共同体想象”为主线来研究200年来的加拿大诗歌创作,包括诗歌史中的几个主要时期:拓荒时期、联邦时期、20世纪上半期与“建国”百周时期,整体突出加拿大英语诗歌的民族想象从“共同体”到“多元共同体”的演变。主体部分包括《通往“共同体”:历史政治与民族建构》、《经历风雪:自然主题与地域诗学》、《彰显“后现代”:国际主义与形式手法》与《走向“多元体”:多元文化与族裔改写》四大篇章,分别从历史想文学20.5万字 - 会员
浅读巴金《随想录》
本书是一部文学理论作品,是青年作家金小安对巴金《随想录》的解读作品,用大众化的语言阐释了巴金的经典著作中包含的文学内涵和时代意义。巴金《随想录》共五集,即《随想录》《探索集》《病中集》《真话集》《无题集》。作者摘录了巴金原文中的金句并加以解读,揭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深入浅出地带领读者走近巴金、理解巴金。文学19.3万字 - 会员
北美汉学界的宋诗研究
本书以宋诗在北美的跨文化传播为考察对象,以学术史梳理、话语分析为基本视角,以北美汉学界的宋诗研究成果之发展史、研究领域、主要特征、研究方法为论域,通过对大量散见于专著、学位论文、期刊中的英文文献进行搜罗、整理与研究,深入全面呈现北美汉学界宋诗研究的基本概况、传播规律、研究范式、名家名著,并揭示其对当下中国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借鉴意义。北美汉学界主要从宋诗类别、宋诗“自我”、宋诗“因革”、宋诗与政治、文学16.6万字 - 会员
20世纪中国新诗论纲
本书采用以史带论的形式勾画了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流变的全过程,对自新诗诞生以来各主要的诗歌群体、流派及代表诗人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梳理。本书既重视从宏观的视野探讨社会思潮的重大转型与新诗潮流嬗变之间的关系,又重视对经典性文本、异质性文本的细读和阐释,对诗歌史上一些被忽略、被遮蔽的现象、诗作进行了重新发掘,对新诗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诗歌论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是研究中国新诗发展历程及诗歌精神演变史文学19.8万字 - 会员
晚明诗人心态与诗歌研究
本书在梳理晚明诗歌演进的基础上,从诗人心态的角度探究晚明诗歌的发展轨迹,论析晚明诗风由“复古”走向“性灵”的原因及晚明诗人对“师心”与“师古”的反思,并论述了明末爱国主义诗歌的创作情况。本书重点研究晚明主流诗人心态对诗歌走向的影响,以便准确把握晚明诗风的传承与新变。此外,本书还从晚明女性意识觉醒角度出发,对闺阁女性、青楼女性及“女山人”等创作群体进行深入剖析,总结了晚明女性诗歌发展的新动向。文学24.4万字 - 会员
读者·阅读·评论:网络文学接受效应研究
本书在实证考察读者分布的基础上,理解什么是网络文学读者和网络文学粉丝,进而理解他们的“三观”与阅读兴趣构建。然后,以“入场”姿态解析网络媒介对阅读方式的深刻影响,把握网络文学阅读的独特性。而对读者们的书评话语,则抓住主要关键词进行分析,不仅体现读者的欣赏取向和审美心理机制,也深入分析网络文学的接受与传播,进而在理解读者批评的基本价值指归基础上构建网络文学读者批评理论,以期从接受之维推进对网络文学的文学16.1万字 - 会员
英美科幻小说科技伦理研究
科幻小说以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为基础,对科学的可能性、人类的潜能和社会的未来景观进行合乎情理、合乎逻辑的想象,向读者呈现一种兼具科学与文学享受的、关于未来神话的盛宴,但这种享受绝非单纯的娱乐,而是还兼具重要的人文关怀功能,这种人文关怀功能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其所呈现的科技伦理中。本书的研究对象就是“英美科幻小说科技伦理研究”。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包括七章正文,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英美科幻小说中的生命干预及其文学31.4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