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员
西藏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与民生改善研究
本书采用一般与特殊相结合、文献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比较分析、系统分析、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西藏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理论框架、现状、提升路径等进行了系统论述。本书可以为提升西藏自治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对于实现社会稳定与推动发展进步、构建西藏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学15.2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中国少数民族的差异性研究
本书主要基于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在2012年共同完成的“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家庭调查数据”,着重分析研究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尤其是汉族与不同族别的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异,具体围绕微观的家庭和个体层面,对少数民族的家庭经济生活状况、收入分配、贫困、语言能力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幸福感、各类经济政策对家庭生计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民族学13.6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同济大学社区研究·上海社区研究与规划
2014年,同济大学社会学系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启动了“社区研究与社区规划”课题,从社区健康、社会融合、社区认同、城市更新等角度,对上海市居住型社区进行研究。本书汇集、呈现了第一阶段的调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推动社会学与城市规划学科交叉打下坚实的基础。民族学19.1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三辑)
本书所收录论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宗教与文化研究成果,共收录22篇文章。本辑分为基础理论、历史探微、民族文化以及专题研究四个栏目,围绕文化人类学、民族史、民族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本书相关论述涉及学术前沿,史料考述翔实,田野调查扎实,资料丰富,观点鲜明,具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民族学32.8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太始有道:田野散记
本民族志记述了作者自1993年至2019年间在摩哈苴彝族村、捞车土家族村、周城白族村等地考察的所见、所闻、所触、所感、所悟、所思,以田野散记的形式构建了一部“感性民族志”。本民族志的文本书写将文学性、哲理性融入民族志叙事之中,同时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游观”理念与“散点透视”技法,营构了一种独特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与经典民族志的平衡性、对称性、必然性、理性叙事风格不同,呈现出一种跳跃性、非对民族学14.7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本书是在作者主持并组织课题组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3BJY038)《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的结项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凝结修改而成的。课题组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有关文献研究资料、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指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关问题,通过大量的发放问卷、田野调查等方式,深入基层,深入农牧户家中,掌握了第民族学18.1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民族理论研究(第4辑)
《民族理论研究》以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重点招标课题“构建中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少数民族视域研究”为依托,聚焦民族理论相关问题研究,设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民族工作研究、世界民族问题与理论政策、学术史与研究动态五个版块。本书为第四辑。民族学10.4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透过“机会之窗”分析苗族经济困境与路径依赖
本书对云南省文山县170个苗族村作了实地问卷调查,以对当前苗族农业困境的现状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探析了苗族农业发展困境背后的传统路径依赖及其解决之道。通过苗族内部和国家政策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使其成为破解苗族农业困境与路径依赖的内生变量,从根本上改变苗族经济社会的落后状况。民族学10.5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清真食品品牌溢价机制研究
论著以消费者选择及清真食品性质为出发点,在当前的清真食品认证制度前提下揭示了清真食品自身品牌和第三方认证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引入顾客感知品牌资产来揭示清真食品企业实现产品溢价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目标顾客实现品牌溢价,从而揭示清真食品品牌溢价的内在机制。本研究通过有限样本对清真食品消费者态度进行了调研,同时采用了Logit分析法,主成分因素分析法以及结构方程对数字进行了处理。同时这一民族学10.4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辑)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宗教与文化的论文集,精选了本学科论文十余篇。本辑分为理论与对话、宗教与文化、民族专题、学苑论坛四大部分,从文化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医疗人类学等诸多角度阐释了当下人类学领域的重要议题。本书相关论述涉及学术前沿,史实考述翔实,田野调查扎实,理论观点鲜明,具有学术参考价值。民族学20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西藏农牧区妇女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本书通过对西藏地区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现状、发展、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实地问卷调查,较详尽、系统地了解了西藏农牧区妇女目前的教育状况,经过研究分析对当前西藏农牧区妇女教育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归纳与阐述,就西藏农牧区妇女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解决措施,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提高西藏地区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民族学8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八辑)
本文集收录的二十余篇论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宗教与文化研究的成果,从不同的学术视野关注了民族历史与文化、宗教现状调查与分析、民族文献考证、氏族谱系研究等,描绘了文化多元与多元信仰的文化图景,史实考述翔实,田野调查扎实,理论观点鲜明,具有学术参考价值。民族学22.7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一带一路”倡议下宁夏区域文化研究(第二辑)
《“一带一路”战略下宁夏区域文化研究(第二辑)》征集了宁夏社科联、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文保中心、宁夏地方志办公室、宁夏文化馆、宁夏民族艺术研究所等单位各位专家、学者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下宁夏区域文化研究方面的文章。书稿在第一辑的基础上,继续从丝绸之路与历史文化、丝绸之路与地域文化、丝绸之路与旅游文化、丝绸之路与文化建设、丝绸之路与文化产业、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这些方面展开论述,有弥补、有延伸,所收文民族学14.3万字2.1万人气 - 会员
湘黔桂边区的三个族群方言岛:草苗-那溪人-本地人语言文化调查研究
在黔湘桂交界的三省坡及其周边居住着三个土著族群,他们自称为草苗、那溪人和本地人。因地处偏僻,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外人对其不甚了解,更无人对其进行过调查研究,所以他们的语言文化一直鲜为人知。从上世纪90年代起至今,笔者在南开大学、贵州大学、吉首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和贵州师范学院的支持和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下,先后对上述三个族群进行了十余次的田野调查,终于揭开了其语言文化的神秘面纱。民族学7万字2.1万人气 - 会员
杨廷瑞“游牧论”文集
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游牧社会与草原环境也在快速发生着变化,并面临着一系列社会、环境、文化及经济等层面的问题。本书是老一辈学者杨廷瑞先生倾注毕生精力,以长期在牧区扎实的田野资料为基础汇集的论文集。出版杨廷瑞先生的《游牧论》,一是对当下流行的“游牧已经是一种过时的生计方式”的一种回应;二是希望对积累和发展中国牧区知识,深化国内游牧研究和牧区发展研究提供参考。民族学18.8万字2.1万人气 - 会员
马萨达神话与以色列集体记忆塑造
本书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尤其从集体记忆的路径,深入系统地研究了马萨达神话与现代以色列集体记忆的塑造。作为表征国族的视觉形象与政治隐喻,马萨达神话在20世纪的兴起及演变历程,折射出“自然国族化”和“国族自然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马萨达神话成为犹太民族主义者借助传统象征资源塑造集体记忆、构建民族国家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它反过来塑造了以色列的对外行为和民族性格,成为民族学16.7万字2.1万人气 - 会员
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财政保障机制研究
本书按照“理论分析—主体需求—实践对应—改进机制”的思路展开,采用大样本调查与深度个案分析相互结合的方法,基于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高质量均衡发展的视角,围绕“队伍稳定、素质提升、能力施展”三个政策要点,从“职业吸引力均衡”“专业发展质量均衡”“专业施展机会均衡”三个维度,对基于主体需求的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财政保障机制进行分析与构建;基于“配置、决策、评价”三个政策关键点民族学20万字2.1万人气 - 会员
民族福利与民族认同:制度实施与行动解构
本书从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视角出发,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民族福利制度供给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关联,既关注制度层面的结构特征及实施过程,又关注个体视角下的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特征,讨论制度背景与社会行动之间的双向关系,突出民族福利制度的实施对民族认同及中华民族认同的作用,表明我国当前的民族优惠政策是符合新时代下国情民情的,民族优惠政策实施背景下的民族混杂居地区是多元共生、群体性适应的格民族学23.5万字2.1万人气 - 会员
阿尔及利亚柏柏尔主义研究
本书是国内首部关于柏柏尔人问题研究的专门著述,书中参考了丰富的外文文献,其中包括阿拉伯文文献,并形成了独立的学术见解。通过本书,读者可了解阿尔及利亚柏柏尔主义的根源、表现、特征与发展趋势,亦可了解阿尔及利亚的民族国家构建和政治发展。本书对于阿尔及利亚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研究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民族学16.6万字2.1万人气 - 会员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民族地区智慧城市研究
本书对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及发展现状、类型、建设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民族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针对民族地区特殊的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基础,结合其他学者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并且与不同领域研究的内容相互融合,从而确定了民族地区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以三个样本城市为分析对象,对城市居民的智慧城市需求、体验与满意度进行调查,得出结论,并从智慧城市的评民族学20万字2.1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