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章 少林寺学成神功三清观再访老道
第十五回少林寺学成神功三清观再访老道
铁袖神功是先皇年间一代大侠陶洪次女陶四秋所创,经历代女侠修整创新,成了巾帼英雄梦寐以求的宝典。全套神功分六路三十六招,上下前后左右六路,铁袖成刀、枪、剑、棍、斧、鞭、六种兵刃,能砍、削、刺、扎、点、挑、砸、扫、噼、斩、打、戳、挥、推、舞,特别是能以铁袖点穴,防不胜防,十分厉害。虽说石人不拍点穴、砍削刺扎点砸噼打,倘若能斩戳他的肩胛、腿弯处,挑断它的机簧,使之不能行动,再借力推到,乱其阵脚,就有取胜的把握。于是就在屋前的院子里练了起来,按照秘籍上的方法,练气运功,传到袖子上的不同位置,横竖交叉,左右挪移,上下叠加,正反跳跃,一截长袖本来掖在腰间,现在却挥舞自如,似刀似枪似棍,端的是铁袖无疑。学艺心切,功底扎实,一整夜便学了三分之一。
拂晓,竹林间雾气缭绕,山清水秀,鸟声鸣鸣,远处山峦重叠,迷迷蒙蒙,世外桃源一般,弹跳腾挪一晚,确实有点累了,就在一块青石上打坐,运气一周天,调经活血消除疲劳,模煳之际,彷佛有人近前,在院门口弯了弯腰就走了,睁眼一看,一个小沙弥的背影消失在竹林间,武松起身走到门口,见地下一个竹篮,里边是一桶稀饭,十个馒头,一碗咸菜,心中一热,高声叫道:“多谢大师关照!”心想差点冤枉好人,少林寺诸位大师一心成全调教于他,此番深情厚意唯有学成武功,打破石人阵,才不辜负众位高僧的栽培。
早饭喝了一桶稀饭四个馒头,剩下的用荷叶包好带着当中饭了,穿过竹林,来到场边,一排六个石人早已严阵以待,就等他来闯关。武松一个箭步先声夺人,单掌朝左边一个石人扑去,石人晃了一晃,险些跌倒,其余五个立马围了上来,用头、肩撞他,武松左躲右闪,脚下走的是醉八仙的醉步,石人到底不是真人,步伐不如活人轻巧,但是力大无穷,不怕掌扑拳揍,武松奈何不得它们,亏了习得一些铁袖功,能作推挡之用,未撑到天晚败下阵来,精疲力尽退回竹林,石人照旧是嘿嘿嘿地冷笑,得胜而归。
晚上,武松将白天的情境回顾了一番,虽说尽了全力,但总是不得要领,毫无破解之法,只有挨打的份儿,落败也在情理之中,翻开《玄功》秘籍,第二式《天旋地转》,天旋就是头肩、地转即是腿脚,既可单独,也可合二为一,正是今日石人的武功破解之法,一面研读一面比划,可惜没有图解,不然定会事倍功半。进而又练了铁袖神功,觉得有些累了,想小睡一会,于是推开左边侧门,里面有一张石床,既可睡眠也可打坐。奇怪的是此屋三面木墙,一面石壁,不合常理。武松好奇,就着火光仔细地观察了石壁,觉得非常诡异。这方面他是行家,先上下左右对称敲打,听声音辨厚薄找破绽,一无所得;再细看石门,有无不对称不协调之处,终于被他发觉四个角上各有十六个右旋卍字,右上角第二行第三个是左旋卐,这是一个开启石门的暗钮无疑。
武松用力一按,听见细微的声音,知道有门路了,随即用了七成功力,石璧震动了一下,加到十成功力,只听见咔咔声响,徐徐地开启,里面是一条既大又深的山洞,黑咕隆咚的,阴风阵阵使人毛骨悚然,看来久远未有人进入,高举火把入内,里边倒也干燥,洞里的石壁上尽是刻的图像,像中有单人双人,有画有题无字,武松走近首处看了大吃一惊,五个大字《达摩神功图》,第一式《天高地厚》,竟同《玄功》第二式相差二字,意思相近,再仔细揣摩八幅图,简直就是《天旋地转》的插图,人体内运功气息走势均用红线标明,一目了然;反过来《天旋地转》就成了《天高地厚》的文字解释。武松沿着山洞走了一圈又回到原处,共有十八式一百四十四幅壁图,一式八图。武松回到第一式图前,再闭眼默念了一遍,退出山洞,在卐字上重重地按了一下,洞门复又关上,屋内恢复原样。
武松这才想起都烈大师的揭语:《福者有福,缘者有缘。》后面八个字何日应验呢?
次日清晨,武松率先闯关,依然是六个石人挡道,用头肩顶撞,武松以牙还牙,左推右挡,间或也用头顶,战成一团。越战越快,越战越激,活人与石人融为一体,突然武松觉得功力大增数倍以上,知晓玄振已到,大喝一声:“倒也!”右手左袖同时将左边石人放倒,其余五石人骨牌效应一齐倒了。武松跳后一步:“六位石兄,承让!”
绕过倒地的石人,来到广场中央,又有六个石人阻挡,发了疯似地狂跳乱踢,若被踏上一脚,脚趾骨断然碎了。武松将功运到腿脚,施开三十六路鸳鸯腿,踢、蹬、踹、扫,与之盘旋,看清了石人的套路,也用同样的腿功路数展开激战,越战越烈,玄振时功力复又提升,再大喝一声,将石人放倒,胜了第二场。
最后六个石人上场,自然是上三路、下三路并举,武松也是用了全力,直打得广场上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眼看天色已晚,不分胜负。武松卖个破绽跳出圈外,一拱手:“六位石兄,明日再战!”
回到茅屋,用过素斋,灯下再看秘籍,回忆了今日战况,总结了第三场不能取胜的原因,一是上下并用不够熟练,缺乏运用自如的能力,第二是单臂功力略嫌不够,三是能量补充不足,单靠早饭留下的几个馒头确实不行,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于是晚间趁着月光再练了两个时辰神功,跳到河中洗了一个凉澡,回到石屋打坐,养精蓄锐,准备明日一举成功。
第二天早上,小沙弥照例来送早饭,还是放在地下就走,饭篮换成了竹筐,乾饭代替了稀饭,馒头增加了三个,多了一碗南瓜、一碗青菜豆腐。武松朝着走远了的小沙弥:“多谢了,多谢了!”心中感激,少林寺真是仁义之帮、大德之所。
这一日三次打倒了石人,初入达摩神功殿堂,铁袖功也大有进展。晚上研究了玄功第三式《电闪雷鸣》,再进入山洞观摩了达摩神功第二式《雷电交加》八幅图,三天学会。第七天至第九天,学了《**》,也就是《暴风骤雨》。最后一式是《夕阳西下》、《日暮西山》,历时五十四天,而后又是半个月的整体磨合,融为贯通,终将达摩神功全部学成。
功德圆满这一天,六大高僧露面,祝贺他神功学成,武松自是感激涕零,再三深谢,为了成全他圆满学艺,少林寺上下可谓煞费苦心,功德无量。方丈尘心大师道:“你不要谢我们,一来是都烈大师所托,二来是本寺硕果仅存的法严、法慈、法悲、法怜四位长老,也是我们的师叔慈悲为怀,看在尊师法相大师金面,一心成全你,不然谁有此功力,驱动六个石人伴你练功,还不谢过!”武松跪下谢恩,大石后面走出四位老和尚,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大德高僧相。“罢了罢了,算你有福有缘,瞻仰得达摩师祖的神功图,恐怕你还有奇缘,不然不会进展如此神速!”“正是!师叔法眼正藏,学得神功还有赖《玄功》秘籍,师叔请看。”“看就不必了,早听说儒家有玄功一书,与少林达摩神功有异曲同工之妙,今日终得一见,传言并非虚诓,看来儒家学说不可小譃了。阿弥陀佛!”六位大师异口同声道:“师叔教诲的是!”“铁袖功是山西陶家密传,你也有份,可谓吉人自有天相,尔要与人为善,慈悲为怀,不可坏了佛家宗旨!”“是,都力紧记!”
晚上,方丈设素宴招待武松,席间藏经阁主尘了大师道:“把存孝小施主唤出来,你恐怕要不认识了!”小沙弥将施存孝领出来,果然武松几乎认不出来,两个多月不见,个头又长了少许,一身少林武僧装束,只是未曾剃度,近前朝六位大师行弟子礼:“存孝参见各位大师!”尘了大师逗他,指着武松说;“还有一位呢?”存孝一见武松,到底还是孩子,扑了过来哭出声音:“伯伯终于出现,想杀孝儿了!”也难怪伤心,这世上只有武松是他唯一的亲人了。武僧团的尘勇大师一个劲地夸他刻苦好学,将来定为武林大放光彩。
当夜,伯侄二人彻夜长谈,各自讲述经过,天一亮,等寺里早课完毕,告别诸位大师,取了林张氏遗骨离开嵩山少林寺,取道直奔许昌而去。许昌走水路到漯河,在漯河买了一匹黄膘,一匹三岁半的青骢小马,一路走一路教存孝骑马,不走官道大路,专走人烟稀少的小路,晚上住残院破庙、茂密林中,餐晓路宿、饱经风霜,为的是让他经受江湖煎熬。每晚教他内功心法,舞刀弄棍,好在少林寺已启蒙练武,有了两个多月的基础,武松再用达摩神功给他洗髓,比少林《易筋经》更好,小小年纪无多时日,武功大进,寻常江湖人已非对手,照化不小。
这一天,到了长江北岸浦口镇,对岸就是古都南京。几天以来,不但马术娴熟,同小马也有了感情,存孝央求伯伯不要卖掉,一同过江。长江渡口不比黄河,江面虽宽河水却不湍急,渡船又大,人、马同渡的不少,武松也就答应了。
船靠码头,弃舟登岸。南京先秦时别称金陵,六朝吴国孙权在此建都名(建业),晋灭吴后,改建业为(建邺),建武元年,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建立东晋。此后宋、齐、梁、陈相继在此建都,史称南朝。随灭陈后,建石头城;唐朝初年置江宁郡,后置升州,改为金陵府。南唐在金陵建都,称江宁府,一直延至北宋。故有金陵帝王都之别号,另一个名胜就是“十里秦淮河”了。武松领着他几处名胜游览一转,最后到了“夫子庙”,先去“贡院”,看一看天下的举子的考场,再上夫子庙有名的酒楼“和合居”,找了临窗的雅座,打一顿牙祭。
酒保见二人风尘仆仆,像是匆匆赶路的外乡人,过来招呼:“二位老哥、小哥,本店是江宁府有名的酒楼,各地名菜应有尽有,只要你说得上来,大师傅就做得出,保你满意!”武松笑道:“那敢情好,先来个几个下酒的小菜:长江鲥鱼、江宁板鸭、无锡肉骨头、扬州炒乾丝、四个高邮双黄咸鸭蛋、外加一碟苏州蜜汁豆腐乾,不要酱油来一盆镇江醋就行。有冬天的雪水加春天的桃花酿成的桃花酒就更好!”“哎哟喂!乖乖弄的冬,韭菜炒大葱!行家老吃客,门槛精得不得了!我还当他是猪头三,今个看走眼了!”酒保头摇得像拨浪鼓似地走了。一会儿菜上齐,酒保赔笑说道:“哎哟喂,老哥哥,拉个什呢桃花酒没得,以小人之见来一壶《洋河大曲》怎麽样?”“好吧,就依小二哥!”“好来,马上就到!”伯侄二人酒足菜謦饭饱,酒保递上热毛巾,擦了手脸,送出门外,说声没事再来。
出江宁府南门,南下太湖,路经句容,宝华山是不去了,都烈大师虽是师兄,实是师尊,不便再次打扰,与一怪老道倒是十分投机,不如停留一阵歇歇脚,多日不见怪想念的,于是直奔茅山,牵马攀登而上。山虽不高上行总归吃力,边走边观景,仅当游山玩水。走时正值盛夏,如今已是初冬了,满山的野花早已凋谢,山风一起,落叶无数;山泉依旧,只是透彻冰凉,不能进嘴了。山里的天,说变就变,突然间狂风大作,彤云密布,紧跟着雨点就下来了,间杂着早临的雪花,纷纷落下。二人在山崖下躲了一阵,不见雨雪停,还是快速赶路,一顿饭的功夫到了三清观。
老道右一怪见武松来访,喜出望外,见他手捧骸骨盒、还带了一个男童随访,忙将骨盒安置妥当,再端详这孩子:聪明伶俐,五官端正、面貌清秀,配上黄眉金眼,甚是奇特,老道识得,此人非池中之物,日后大有作为,不是等闲之人。真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就是这个道理。二人全身湿透,天寒地冷,冻着不是小事,领他们先去观中温泉泡澡,去除体内寒气,然后吩咐斋堂备饭,看二人吃了个狼吞虎咽,自己也陪了半碗,火工道人撤去碗盏,三人坐回禅房品茶。
武松先谢老道殷勤招待。老道便问此子是谁,武松叹了口长气:“此子名叫施存孝,是我拜弟金眼凋施恩之子,施恩征方腊途中殁于常熟,弟妹也于三月前亡故,小小年纪就无爹无娘,跟我行走江湖了。”说罢一阵唏嘘,感叹不已。老道也唉声叹气,同情了一会。存孝刚才洗澡时将贴身的玉佩除下,放在衣兜里,如今复再戴上,谁知老道见了噼手夺去,厉声问道:“你,你这是哪里来的?”
二零一零年七月十六日(452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