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气断绝?且慢,我能开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昆仑

入夜,浓稠的黑暗从四周涌来,仰头望去,天穹之上数以亿计的星光闪烁着,熠熠生辉,

罡风掠过嶙峋山脊的呜咽声里,隐约裹挟着冰层断裂的钝响。

背风处,平坦的空地,有一座小小的帐篷,呈漆黑色,与夜色融为一体。

里面一盏油灯摇曳着,驱散了黑暗,散发出几丝暖意。

策凛裹着军绿色的大衣,坐在干燥温暖的地垫上,正在伏案书写,羊羔绒的领口凝满了霜花。

良久,她凝视着案桌上歪扭的字迹,叹了口气。

“晚上的昆仑山区竟如此寒凉,看来还是小觑了。”她喃喃自语。

寒气正顺着腰椎攀爬,在骨髓深处凝成细小的冰棱,她微微侧身,看了一眼挂于门缝处的煤油温度计。

零下二十度的低温,显然不适合进行文字类的撰述工作。

轻呼出一口气,策凛将冻得青紫的指尖贴近太阳能取暖器,橘色光斑在腕表镜面跳跃,倒映出凌晨十二点的刻度。

“滴答,滴答,滴答……”

伴着风声和时针的匀速转动,身子逐渐暖和起来。

策凛思绪放空,看着眼前暖橘色的光晕,神思恍惚中,牧民布满沟壑的脸突然浮现在脑海中,她不由得想起来时的路。

三个昼夜前穿越塔克拉玛干的烟尘还粘在鬓角,策凛还记得,那个帕米尔汉子递来装备时,铜铃铛在牦牛皮袄下发出闷响。

“三日内回,走时跪拜。”

带着羊膻味的汉语混在风里,比帐篷钉更沉重。

男人朝着暮色中的雪峰合掌低诵时,经幡的呜咽吞没了所有追问。

轻轻呼出一口浊气,策凛低头看着案桌,上面只有一本泛黄的日记本,而记录的时间显示,今天正是第三天。

成败与否,就在这短短十二小时里了。

顺手熄灭将要燃尽的煤油灯,她合上眼,微不可闻地叹息一声。

往年深秋,有人言之凿凿发帖,山海经中所记载,存于万年前的藻类现身青藏高原,于可可西里无人区被人目击。

模糊的照片中,一抹极其绚烂,不属于任何色谱的诡谲色泽,像封存在冰层深处的上古虹霓引爆了整个学术界。

“瑶池虹髓”在这一刻具象化,简单地说,这世界上所能找到的任何颜色,它都有。

一眼看过,望山是山,望水是水,它千变万化,婀娜多姿,承载着无数极致的绚丽,让人潸然。

你看它是热烈的红色,那它便是,你看它像无底深渊,它亦是。

无数人疯狂地前往帖中提到的地区寻找,而一个月后,关于“瑶池虹髓”的半点消息未曾听说,倒是传来数十人不幸罹难的噩耗。

一时间,众说纷纭。

“有鬼神!他亲眼见到的,他发消息和我说了!”有人哭嚎,那是罹难者的亲属。

“无人区会平等的给每个试图无视它的人予警告。”距离可可西里无人区几十公里的牧羊人说。

“这肯定是一场针对学者的阴谋!他们想诱骗我们去送死。”也有人嗤之以鼻,不以为然。

对于这些言论,策凛不置可否。

作为北华古生物溯源专业保送的最后候选人,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什么样的存在。

生命的禁区,死或者生,只是一念间。

那里荒草丛生,地貌复杂,雪山,冰川,草原,沼泽……稍有不慎,就会踩踏迷失。

更别说各种凶猛的动物,如野牦牛,棕熊,成群结队狩猎的野狼等,一旦遭遇,只能说尸骨无存。

最可怕的还要属复杂多变的气候,磁场在这里失灵,定位无法实现,电磁风暴摧毁了一切电子设备。

而白天和夜晚悬殊的气温差距,导致人体很容易脱水失温,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援,很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中死去。

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在蓝星中存在了数千年的环境地貌,人力不能平。

如果还是不能理解,那么说有什么能在可可西里横扫,那只有以蘑菇云覆盖真理的国之重器。

但很显然,高层不会轻易动用这种级别的武器。

策凛开始只当这种存在与己无关,根本不认为自己会踏上寻找的路途。

毕竟她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学生。

但当一封盖着朱红校徽的加密邮件悄然出现在收件箱时,灰阶扫描的羊皮纸上,仅有用水书篆刻着的寥寥数语和一个简短的坐标。

000.000,000.000

几乎是瞬间,她就皱起眉,经纬度皆为0,这针对青藏高原的坐标点,绝不是国际公认的几内亚湾。

那么0,代表了什么?

来自最高学府的加密邮件,这是希望她去这个坐标点吗?

沉默了很久,策凛终于将图片打印出来,纸张滑落的瞬间,这封邮件在短短几秒内就悄然删除,不留一丝痕迹。

经年之后,时值深秋十月,当昆仑山第一场雪叩响古籍部的雕花木窗,策凛终于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抬起头来。

蛰伏四季的时光在她指腹磨出薄茧,那些泛黄舆图上蜿蜒的朱砂批注,敦煌残卷里飘忽的星象谶语,连同某种与生俱来的天赋直觉(正是这份灵性让她从万千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最终在雪线之上交织成经纬,将那个神秘的坐标锚定在这座冰川秘境之中。

昆仑山脉,自古以来就被称作万山之祖,在更远古的时代,某座峰体,甚至被尊称为“昆仑仙山”。

《山海经》中描述,其为“帝之下都”,是“百神之所在”,四周环绕着不死之水,象征着生命和神秘。

而羊皮纸上,用作祭祀祷告,连接神明的水书,其上篆刻的,正是“墟,死生,昼夜”,几个字。

辩证后,大体判定,‘墟’为昆仑之墟,即昆仑山,‘死生’代表着神话传说中,瑶池的不死之水,至于‘昼夜’……

有一种说法,指代的是日月同辉这种自然现象。

理论上来说,在大气条件比较好,且满足天体亮度不能太低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场景。

但《山海经》又有一卷所说,昆仑之墟,日月同悬于中天,其光明亮,发丝纤毫毕现。

文字所表达的却又是另一个意境,既然明亮到连发丝都能看见,那么一定不是现在清晨或黄昏日月同辉朦胧的光亮所能媲美的。

策凛不由联想,是否曾有一天,正当午时,日与月同时现身,古人仰头凝望,写下其光明亮,发丝纤毫毕现呢?

将思绪从回忆拉了出来,策凛指尖轻敲桌面,摇摇头,不由得哂笑一声,真是越来越迷信了。

明照毫发的描述如果成立,那绝对不是现世所能窥探的。

实际上,她认为‘昼夜’指的是昆仑的诡异磁场,因着地脉板块的不稳定及多发的地震,磁场周围时常会爆发电磁弧光,这也导致白天和黑夜的界限并不分明。

瑶池虹髓,一簇突然出现在中科院遥感图上的异常光谱,策凛试图从无数记录中破解它的神秘面纱。

它太美了,不存于世的光彩让人迷醉,仅仅只是一个模糊的照片就吸引了无数人趋之若鹜的追寻,甚至甘愿为此付出生命。

她不由得思考,瑶池虹髓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短暂停留于视网膜上的献祭?就像飞蛾扑火那般,于飞蛾眼底残留的光轨。

天气愈发寒凉,已经不足以只靠军大衣保暖了,从战术背包中取出折叠起来的金属火盆,策凛熟练的放入棉芯、硝石,煤油,用打火机将之点燃。

烟火气顺着连通帐篷的呼吸口缓慢上升,不消片刻,温度缓慢回涨。

策凛双手揉搓了几下,再次握住特制的水笔,写下几行字:

11月1号,凌晨1点,

第三次黎明前的地动比前日剧烈,冰裂声持续117秒,

虹光折射角度偏移0.3°,疑似深层地质活动,

补给剩余37%——

写完这几行字,策凛合上笔记本,放下水笔,钻进睡袋,正准备关掉旁边的军用夜灯,入睡以度过这个夜晚。

刚探出手,她的动作却突然顿住了。

夜灯静静的立在水壶旁边,开关分明卡在“OFF”档位。

它并没有打开。

看着屋内朦胧的亮光,策凛只觉得一股幽寒之气从脚底慢慢攀爬至后背,冷汗瞬间落下。

煤油灯分明关了,既然夜灯也同样处于关闭的状态,那她是怎么看见,且点燃炭火,书写日记的呢?

眼瞳慢慢睁大,手指开始颤抖,她的呼吸变得沉重起来。

“滴答,滴答,滴答……”

手表的指针正在转动,却在下一刻骤然停滞。

帐篷毫无征兆地战栗,岩壁剥落的冰晶在帐篷帆布上凿出大小不一的坑点,背包里的放射性同位素检测仪突然响起了尖锐短促的报警声。

策凛回神,迅速钻出来,解开登山包夹层的铅封,一把抓过检测仪,上面幽蓝色的液体数值疯狂跳动,马上要突破仪表界限了。

这异常的反应代表着周围的放射性元素,正在以一个不可思议的速度攀升,但这怎么可能?

从它的设计原理来说,即使在核废水里,涨幅也不会如此之快,更别说短短几秒就要突破界限。

策凛心脏砰砰狂跳。

有什么东西出现了。

“呼……哈……呼……哈”

天地间只剩一道呼吸声,仿佛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