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和珅?我要掏空大清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8章 南下机会

反复看了几遍后,乾隆道:“朕说话算话,十额驸,你有什么想要的赏赐?”

丰绅殷德想了想道:“臣下斗胆想去地方做个微不足道的小官,稍微积累积累经验。”

这话让乾隆、和珅都大为吃惊。

乾隆饶有兴致道:“想一想,你确实还没有任何官身。但以你的身份,做个一等侍卫也毫无问题。”

御前侍卫品级很高,而且升迁非常快。

侍卫大体分成四个等级:

蓝翎侍卫,正六品;

三等侍卫,正五品;

二等侍卫,正四品;

一等侍卫,正三品。

能做到一等侍卫的,往往前途不可限量。

而且丰绅殷德已经地位等同贝子,是超品,远在一品之上。

丰绅殷德说:“臣下是想为陛下分忧,同时做出点成绩,才对得起陛下的恩赏。”

这番话说得比较有水平。

从基层干起,积累经验,以后省得别人说闲话。

不管有没有成绩,总归是自己做出来的。

和珅以前也有类似的想法。

乾隆道:“十额驸,你想去哪里?”

“臣下想去南方。”

乾隆道:“南方?好地方啊,你去想做什么?”

“臣认为财政乃国之大事,如果可以为陛下增加府库银两,就是为陛下分忧。”丰绅殷德道。

和珅就是乾隆的白手套,敛财的好手。

整个乾隆朝最大的贪官实际上根本不是和珅,而是他乾隆自己。

乾隆有多爱财,根本不用多说。

乾隆没想到丰绅殷德竟然也有赚钱的想法,非常欣慰。

毕竟有钱才好办事。

乾隆朝穷兵黩武,所谓十大武功,花去的银子可太多了,要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根本支撑不起来。

所以乾隆最喜欢的就是能赚钱的臣子。

至于下面的官员贪不贪,他不是很在乎,只要捞钱的时候带上自己就行,否则就是抄家一条龙。

乾隆想了想说:“朕也没有思量好怎么安排,但你既然有这份心,就不能亏待。朕先御赐你头等侍卫衔,至于你去了南方想做什么,就让和爱卿考虑后,给你暂时定个官品吧。”

说白了,还是“行走”衔。朝廷不承担薪资,最多给点路费。

要是以后能办出点事来,可以再灵活嘉赏具体官职。

在大清朝也不算什么新鲜操作。

乾隆对和珅道:“和爱卿,你觉得呢?”

和珅咬了咬牙,说:“万岁恩宠,令奴才感激涕零,肝脑涂地!若是犬子做错了,也希望陛下不要太怪罪。”

和大人得给丰绅殷德想好后路。

乾隆笑道:“不怕年轻人犯错,就怕年轻人不敢干。”

言外之意,就是只要真能赚到钱,什么错都可以免了。

“有万岁爷这句话,奴才就放心了。”和珅叩首道。

离开长春园时,和珅问道:“德儿,你怎么事先没给为父商量商量,就向陛下说自己要去南方为官?”

丰绅殷德说:“我也没想到万岁爷那么喜欢这首诗,脑子临时一热,就说了出来。而且我也真的想历练历练。”

“但你太年轻,官场险恶……”

“古人也有十二岁为丞相的。”丰绅殷德道。

“好吧!”和珅叹道,“毕竟皇上都开了金口了。但这次南下,最多只能呆半年。”

“半年就很多了!”丰绅殷德道。

“先不要离开太远,就先去……扬州吧。”和珅道。

扬州属于和珅的绝对势力范围,两江总督苏凌阿、两淮盐政阿克当阿等重要人物,更是和珅的党羽。

而且从京城去扬州也比较方便,可以沿着大运河一路走水路南下,非常迅捷。

丰绅殷德同样非常满意:“扬州好!首富之地!”

乾隆年间,全国最富的城市当之无愧就是扬州,其他城市最多只能算二线。

和珅道:“我会给苏凌阿大人修书一封,你到了扬州若是遇到什么麻烦,不要硬来,知会给苏大人,他自会帮你解决。”

丰绅殷德说:“我怎么会遇到麻烦。”

“出门在外,自然要小心为上。”和珅道。

“孩儿谨记在心。”丰绅殷德道。

“还有,千万不要耽误地方官员办事。”

“我明白。”

丰绅殷德想做的事,应该不会影响地方官员的正常业绩。

南下要等开了春,官员们放完“寒假”才行,这一个多月还是要待在京城。

官员们有假期,但私塾往往是要继续上的,假期并没有那么长。

当戴联奎又到咸安宫官学时,丰绅殷德也得过去再听听课。

他依旧提前到达。

昭梿、庆玉他们都听说了丰绅殷德得到皇上召见的事情,打千时明显更深了一分。

首先上的依旧是算学课。

但听起来确实毫无新意。

上课的李潢看出丰绅殷德的神情,下课后,单独对丰绅殷德道:“十额驸自然对这些算学不放在心上,你都已经学过。”

“不,我是太放在心上了。但课上内容实在过于浅显,恐怕上几十节课,也讲不到一元二次方程之类的内容。”丰绅殷德说。

李潢听到这个名词非常震惊:“额驸,你已经自学了这么多关于算学的内容?”

李潢自己是比较懂的,但他更懂那些八旗子弟们什么水平,所以只能讲一些非常浅显的内容。

丰绅殷德道:“我不仅自学算学,还在自学物理学。”

“物理学?”

“额,就是……格物学。”

丰绅殷德想到了这个清朝时期的远古词汇。

“学这些……只能作为一点业余兴趣,”李潢道,“不过额驸也无需花时间于科举之上。”

丰绅殷德道:“我觉得它们用处大着哪。”

“就算执掌户部,也不需要学那么深入的算学。”李潢道。

丰绅殷德志不仅于此,但没法给他说太多,于是笑道:“以后的事,谁知道呢。”

接下来就是“正课”,由戴联奎上,除了讲讲经史子集,还是会照例讲一些《资治通鉴》之类的内容。

下课后,丰绅殷德交上了自己那篇关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作业。

不知道戴联奎看后会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