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两个人
我和鹏辉首次一起出书,且是系列,自然是高兴加感慨了。按理说,找个人写序更合适一些,但有嫌麻烦和逃避之意,容易遭人误解,所以,这个念头,就此作罢。
写作这东西,最骗不了人的是写作者的年龄。鹏辉的文字和我的文字放在一起,敏感的人一眼便可以看出,他比我要小许多,隔着辈儿的。他的散文和童话,比我的作品有锐气,有着当代年轻作家的随性和洒脱,真的是不拘一格。我先前总是希望他规整一点,收拢一些,后来一想,这不是和我一样了吗?我的经验不能成为他的枷锁,我的标准不能成为他的束缚。文学如人生一样,都要靠自己跌跌撞撞前行,自己摸索,自己总结,最后成为更丰富更完美的自己。
鹏辉有个绰号:小酷哥哥。他的童话如他的名字一样,开朗、幽默、阳光、乐观。如归类的话,他的童话当属于幽默一派。他的童话世界,如一群小孩叽叽喳喳喧嚣个不停。喜欢安静的人,喜欢抒情的人,是不大能忍受得了他的童话的,如同不适应孩子们的打闹一样。尽管我和鹏辉性格和血液中有相似的东西,但我也会头昏脑涨的。因为他喜欢不断地刺激我的神经,不停地制造笑点。但是,孩子们喜欢他的东西,他也常常在校园里讲他的童话故事。孩子们的兴奋、尖叫,会让他有成就感,他和孩子们一起亢奋。这是他的童话人生吧。
我们不同的是,我的童话温情的比较多,幽默的,诗意的,都有。而鹏辉特别善于在生活中寻找童话元素,把现实生活的东西塞进童话里。真正童话的元素在他这里倒成了一种道具。所以,他的童话更贴
近小说。或者说,借鉴小说的元素比较多。毫无疑问,这样做是有难度的,因为他必须得多和孩子们接触,多熟悉校园生活。没有这个基本条件是不行的。他在大学时代,就做过兼职教师,再加上他近几年进校园活动频繁,所以,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也成就了他独特的童话风格。在我印象中,这样的写作风格在市场上很少遇到。
这倒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体验不同童话风格的审美机会。
其实,我们的童话都适合儿童读。适合少年读的,倒是我们的散文。
我们的散文,差别也很大。我写的散文,基本上都是当作文章来写的,主题鲜明;他的散文,更倾向于随笔,主题多元,来源于生活的细枝末节,是他读书、心情、旅行、讲座、思考的日记和感悟。属于边走边写,边读边写。我的散文像是一个湖,他的散文像是一条河。若想了解他,读读他的散文便可一览无余。真实的小酷哥哥,小酷哥哥真实的生活都可以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我们有一点相似,都爱阅读。我的散文中基本上都是和阅读有关的,他的散文中也有不少是关于阅读的。不过,区别在于,他的文章并不是独立和完整地评价一本书,点滴感想和认识都穿插在他的生活中。相比之下,他的散文更富于青春色彩,更显活泼。无论是人生阅历还是阅读的经验以及对文学的认识,我们总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构成了这套书的丰富性。
我们拥有的共同的东西是勤奋,朴素,真诚,坚韧,简单,拼搏,喜欢书和孩子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