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学习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一、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们每个人都为学习认真努力过,在每个学期之初,我们都信誓旦旦,坚称这个学期一定要好好学习;在被老师或家长训导之后,我们都下定决心,要多多努力;在考试之前,我们都做好计划,想着要仔细复习,取得好成绩。

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失败了。许下的承诺最多坚持一个月,下定的决心最多让我们努力一周,做好的计划最多遵守3天,然后就没了动力,开始松懈。因此,我们总被认为是“三分钟热度”“仰卧起坐式努力”“脉冲式学习”。这是不够努力造成的吗?

不一定。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人甚至没我们努力,但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却远超过我们。他们记的笔记没我们细,做的题没我们多,学的时间没我们长,但取得的成绩却让我们无比羡慕。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他们的学习方法似乎与我们大有不同。对,我们缺的就是这个——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成就非凡的达·芬奇

在阅读了《达·芬奇笔记》这本书之后,我深深为达·芬奇写下的笔记所折服。达·芬奇不仅是一位艺术家,画出了《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旷世之作,还是一位科学家。作为一个生活在500多年前的人,他竟然在十几个学科领域取得大量成就,其中的很多成就领先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几百年。他是怎么做到的?

我开始大量阅读与达·芬奇相关的书籍,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为达·芬奇的非凡感到震惊。在某个关于“人类历史上最聪明的人”的排行榜上,达·芬奇排第一,而爱因斯坦仅排在第十名。连爱因斯坦都曾坦言,“如果达·芬奇将他的成果发表,那人类科学的重大进展至少可以提前半个世纪出现。”

达·芬奇来自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公证员,他的母亲是一个农民家庭的孤儿。由于他是私生子,他从小和祖父一起居住,当了近12年的“留守儿童”。为了学习日后谋生的本领,他被父亲接到身边,读了几年的“算盘学校”,掌握了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14岁时,他被送到韦罗基奥的工作室正式学习画画。6年后,达·芬奇结束了学徒状态,又过了几年,他开设了自己的画坊。

从二十多岁开始,达·芬奇开始写笔记,记录自己的学习收获和研究成果。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他67岁——生命结束之时。正是通过这些笔记,现在的我们才得以窥见达·芬奇“爆发”的后半生。

三、达·芬奇学习法的七原则

作为一个并没有接受过多少正规学校教育的人,达·芬奇是如何坚持自学数十年,并取得这些非凡成就的?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有没有可能借鉴他的方法,成为“小小号的达·芬奇”?我们不奢求成为达·芬奇那样横跨十几个学科的全才,只想自己能学得更好一些、更轻松一些,不让家长和老师过分担心。

我阅读了大量与达·芬奇相关的资料,研究了历史学家、科学家对达·芬奇的各种分析,逐步找到了他的学习方法和成长脉络。在《像达·芬奇那样思考》的作者麦克尔·盖博的启发下,我总结出达·芬奇学习法的7个原则。

●原则1:保持好奇心。

●原则2:坚持实践。

●原则3:充分感受。

●原则4:接纳结果。

●原则5:平衡理性和感性。

●原则6:保持健康的体魄。

●原则7:拥有组合的力量。

四、它能解决什么问题

虽然达·芬奇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500多年,但达·芬奇学习法却与现代的脑科学、认知心理学的原理相契合,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多种问题,比如以下列举的这些。

●如何应对厌学心理,如不想预习、不想听课、不想写作业、不想复习、不想考试等?

●如何积极有效地预习、上课、写作业、复习及考试?

●如何避免记不住、记不牢、写作没素材、上课老走神等问题?

●如何面对学习中各种不理想的结果,如上课被老师批评、考试成绩差?

●如何充分运用左右脑,实现全脑学习?

●如何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精力旺盛和高效率?

●如何实现学习中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

五、达·芬奇学习法的核心——自驱力和自驱型成长

达·芬奇学习法之所以有效,关键在于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方面,这套方法以好奇心为起点和核心。好奇心是人类的本能,它镌刻在我们的基因中,能够持续驱动我们进行实践。自驱力来自我们的身体,不依赖外界。

另一方面,这套方法通过各种方式保证实践的进行,并提高实践的质量。例如,健康的体魄保证我们拥有充沛的精力进行实践,充分感受保证我们获取足够的线索,平衡理性和感性、组合的力量则帮助我们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实践的每个环节又会引发更多的好奇心,形成一个循环。

所以,当践行达·芬奇学习法之后,我们会形成一个学习的循环。我们因为好奇心而学习,又因为学习产生更多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而继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成长,却不依赖外部的驱动力。这就是自驱型成长。

六、致谢

本书耗费一年多的时间才完成。在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如出版社策划编辑、“领读者说”的各位伙伴以及家人。如果你是想给孩子做成长规划的父母、教育人士,或者是热爱学习成长规划的朋友,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你,也希望你能留下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