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中外交流视角与13—14世纪丝路纪行创作的研究及深度解读·西游纪行系列
13世纪蒙古兴起,一方面以武力征服西域诸国,继而开始入主中原,建立起了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强大帝国,极大程度地打破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隔膜,为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交往提供了空前的机遇;另一方面蒙古人对驿站建设的重视使这种机遇得以实现。大批中原人士带着不同的目的西游,留下了不少西游的纪行作品,这些作品以多种不同的视角来观照西域,使自古形成的西域形象受到冲击,新的西域形象得以重新建构。
丘处机一行人以宗教身份西行觐见,最先将西域形象形诸笔端,写成《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旁及西域的山川地貌、风俗人情等各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丘处机一众人以方外之士的目光审视西域文化,颇能够做到公正客观,其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多被赋予道教气息,成为体道、证道的载体。相比丘处机一行人的来去匆匆,耶律楚材在西域逗留六年之久,《西游录》中关于西域人情习俗的记述更加让人信服。丘处机及耶律楚材都是身在高度汉化的金朝的统治之下,仍然算不得真正的汉人,真正以汉族的视角来描述西域,当数彭大雅和徐霆的《黑鞑事略》,彭大雅、徐霆两人出使蒙古时正值灭金的关键时刻,这时虽然蒙古、南宋双方能够保持相对的和平,但是蒙古的强大不能不让南宋担忧,所以彭大雅、徐霆两人出使多了一重刺探情报的目的,这反映在《黑鞑事略》的内容上,对与蒙古强大相关的马匹、军事方面记述得尤其详细,这时彭大雅等对西域文化的态度实际上比较能够代表当时汉人对待西域形象的心态。前面几人都是以他者的角度来观照西域文化,刘郁的《西使记》则比较能够站在蒙古的立场上展开叙述,这得益于常德出生时距离金朝灭亡相去不远,对于蒙古有着比较强的认同感,这就使得常德在记叙西行历程中的所观所感时带有比较强烈的自豪感。总体来说,西游纪行的系列作品,在以不同的视角呈现西域文化的同时,也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加完整的西域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