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的语言文字特点
本书所指的鄂尔浑文在不同学者的著作中被称为“鄂尔浑—叶尼塞文”“突厥鲁如尼文”“如尼文”“古突厥文”“蓝突厥文”等。鄂尔浑文被使用于蒙古国、南西伯利亚、图瓦、哈卡斯等地区发现的数百座碑铭文献和敦煌、吐鲁番、米兰等地出土的数百页写本残片中。其中“蓝突厥”这一称呼本身是有争议的,学界还未有公认的定义,而且这种文字不仅在突厥汗国通用,在回鹘汗国也一度流行,所以我们很难接受“蓝突厥文”这一称呼。“如尼文”(runik)一词来自“如尼”(rune),意为“神秘的”或“隐蔽的”。更早来自德语raunen,其含义是“密谈”。“如尼”一词用在此处更不恰当,因为如尼文是德国、丹麦、瑞士、挪威的南部、英国的东部地区发现的中世纪碑铭中用来书写部分北欧日耳曼语族的语言,特别是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不列颠群岛通用的一套文字系统。
鄂尔浑文石碑最早是由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芬兰人和瑞士人发现。在他们看来,此类碑文中的文字与他们曾在北欧见过的文字相似,故认为这些石碑也是由他们的先祖所刻写,所以他们把这种铭文称为“如尼”(rune)。他们归国后将收集到的石碑材料寄给了芬兰语专家汤姆森。汤姆森成功解读了这些碑文,并在其著作中沿袭了“如尼”(rune)这一叫法。汤姆森的著作是用法语撰写的,而在法语中 rune 转音为 runique。这里提到的文字是突厥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厄达尔(2015:120)认为,这是唯一由突厥人创造的文字系统,从语音和谐以及体现突厥语词汇虚化为词缀等方面来讲,是最适合记录突厥语的文字系统。这种文字和北欧人的古文字并无任何关系,所以不能称之为“如尼”(rune)。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中所使用元音字母见表1。
表1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中所使用的元音字母

厄达尔(2015:125)指出,鄂尔浑文中的元音/ä/、/a/用同一个字母表示,除了词首是长元音a:的16个词语以外,首音节中的字母A在其他词中不写出,换句话说,只有短元音开头的词语中/ä/、/a/不写出。此外,鄂尔浑文中虽然出现带长元音的a:ra,但该词的第一个元音同样没写出。
元音ė在部分词中用字母/I/书写,但在大部分词语中跟/ä/、/a/一样不写出:如tė-“说,讲”,ėt-“组织,派遣”,ėl“国,国家”,tėril-“组合,组装”,yėr“地”,bėš“五”,ėki“两”等。
元音字母 ẅ 在《塔里亚特碑》和《铁兹碑》中多用刻写,部分情况用
刻写。
鄂尔浑文有相对的辅音/k/和/g ~ γ/,/t/和/d ~ δ/,/p/和/b ~ β/。γ和g, D和d能表示爆破辅音和(元音后)擦辅音,同样B和b也在不同情况读作爆破辅音和擦辅音,如“兔子”在鄂尔浑文文献中应读作 tavïšγan,而非tabïšγan。厄达尔(2015:123)认为,这几种辅音在音节首位置读作爆破辅音,而元音后读作擦辅音。
S和Š在第二突厥汗国碑文中用和
表示,在《希纳乌苏碑》《铁兹碑》中用
表示,而在《塔里亚特碑》中用
表示。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中以下辅音字母各用两个不同的字母表示,即B(或b1),D(或d1),γ(或g1),q(或k1),L(或l1),N(或n1),R(或r1), T(或 t1),Y(或 y1),S(或 s1/š1)只和后元音拼在一起;b(或 b2),d (或d2),g(或g2),k(或k2),l(或l2),n(或n2),r(或r2),t(或t2), y(或y2)只和前元音拼在一起。
表2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中相对的辅音字母

表2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中相对的辅音字母续表

注:1. 三座碑铭中没有出现,但本书因技术原因,用
代替表示T的两个
和字母
。
2.《塔里亚特碑》中没有出现,但本书因技术原因,用
代替《塔里亚特碑》中
。字母
3. 表示T的字母只在《希纳乌苏碑》中出现。
4. 表示n的字母只在《塔里亚特碑》中出现。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中部分 č,m,p,z 等辅音不分与前后元音相拼的语境,均只用一个字母表示。
第二突厥汗国碑文中字母与前元音拼在一起,而鄂尔浑文回鹘碑铭中字母
与前元音和后元音相拼均可。
表3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中与前后元音相拼均可的辅音字母

注:本书因技术原因,用代替表示m的字母
。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中常见的lt,nč,nt等辅音丛只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在《希纳乌苏碑》中有13处用表示辅音丛nt,59处用
表示辅音丛nt。在《塔里亚特碑》中有3处用
表示辅音丛nt,28处用
表示辅音丛和nt。在《希纳乌苏碑》中有4处用
表示辅音丛nt,11处用
表示辅音丛lt。
表4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中表示辅音丛的字母

注:《塔里亚特碑》和《铁兹碑》中和
混用,本书因技术原因,用
代替表示
。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中、
、
、
等字母表示一个音节。ẅk,kẅ(即ök,kö,ük,kü)在《希纳乌苏碑》中有23处用
表示,14处用
表示;在《塔里亚特碑》中有11处用
表示,16处用
表示;在《铁兹碑》中有3处用
表示,3处用
表示。ïq,qï在《希纳乌苏碑》中有16处用
表示,8处用
表示;在《塔里亚特碑》中有4处用
表示,7处用
表示;在《铁兹碑》中有2处用
表示,2处用
表示。在《希纳乌苏碑》中有 1 处用
表示q,在《塔里亚特碑》中有6处用
表示q。ič在《希纳乌苏碑》中有2处用
表示,6处用
表示;在《塔里亚特碑》中有3处用
表示,3处用
表示。wq,qw(即uq,qu,oq,qo)在《希纳乌苏碑》中有17处用
表示,46处用
表示;在《塔里亚特碑》中有7处用
表示,32处用
表示。此外,在《塔里亚特碑》中有3处用
表示baš一词,另外15处则用
表示。
表5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中表示音节的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