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春秋之谷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四年

鲁侯允十四年,癸未,公元前698年,周王姬林二十二年,晋侯缗七年,曲沃伯称十八年,卫侯朔二年,蔡侯封人十七年,郑伯突三年,曹伯射姑四年,齐侯禄父三十三年,宋公冯十二年,陈侯林二年,秦出子六年,楚王熊彻四十三年,杞靖公六年,许男郑十四年。

使用微信扫描以上二维码收听本章音频

图3 鲁允十四年人物关系图

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

最初,宋国国君宋冯拥立郑突做了郑国国君。宋冯自认为功劳很大,不停地向郑突索要贿赂,让郑突不堪承受。鲁允居中调停,让两边各退一步,没有成功。于是,郑、鲁、宋三国交恶。先是郑国、鲁国联合攻打了宋国。去年,郑国、鲁国、纪国三国联军又击败了齐国、宋国、卫国、南燕国的联军。经过两次战役,郑国和鲁国的关系重新拉近,郑突主动派人到鲁国来,要求和鲁国搞好关系。

正月,鲁允和郑突在曹国会面,曹人为会面提供便利,这是符合礼数的。按照当时的习惯,在曹国会面,鲁允和郑突要携带礼物送给曹国国君,表示“我们来打扰您了”,相应的曹国国君要设宴款待来访的客人,以尽地主之谊。

无冰。

二月,鲁国无冰可藏。

按照当时的习惯,每逢天寒地冻的时节,诸侯和大夫们会搞一些冰藏在冰室中,以备夏天解暑之用,这种举动被称为“藏冰之礼”。周历的二月是农历的腊月,应该正是寒冷的时候。可是,本年气候异常,春天来得早,二月天气已经暖和了,没有冰可以藏。

《春秋经》特意记录这件事情是因为,气候异常在古人看来,往往是上天给的预兆。

夏五,郑伯使其弟语来盟。

五月,郑国国君郑突再次派他的同母弟弟郑语到鲁国聘问,重温两年前跟鲁国的武父之盟,以及今年春天在曹国的会面。由此可见,郑国现在非常需要鲁国这个盟友,以便抗衡宋国。

《春秋经》记作「夏五」,应该是缺字;称呼郑语为「其弟语」,是为彰显郑语尊贵的身份。《春秋经》凡称「弟」皆是指同母弟,所谓「天子、诸侯所亲者,唯长子、母弟耳」(《谷梁传·襄公三十年》,天子、诸侯亲近的人也就长子、同母弟弟而已),国君的同母弟弟可以说是他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了。

秋,八月壬申,御廪灾。乙亥,尝。

八月十五日,鲁国的御廪发生了火灾。

御廪

廪是存放脱壳五谷的粮仓,御廪则是国君专用的粮仓。按照当时的习惯,国君每年要亲自耕种一块土地,国君夫人要亲自养蚕、取丝、编织衣服。国君耕地是为了提倡农事,提醒大家重视农业。当然,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所谓亲耕也就是做做样子,推推犁,撒撒种子,具体的事情还是由专人在专用的土地上进行。耕种出来的粮食,也不用来充饥,而是用来敬奉神灵。还是那句老话,国君的一举一动只能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端正法度,一个是敬奉神灵。

御廪存放的粮食都是用来敬奉神灵的,所以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作神仓,也就是专门为祖先和神灵准备的仓库。敬奉给祖先、神灵的东西一定是最好的,由此,就逐步引申出了御廪是存放国君宝物的仓库。

《春秋经》记录这次火灾为「灾」,「灾」字带一个火,只要提到「灾」,就是指火灾。当然,《春秋经》也会用「火」记录火灾。「灾」往往指的是天火,比如雷电、自燃或者莫名其妙的原因导致的火灾。如果是人为的,比如战争、动乱、纵火导致的称为「火」。

相对于「火」,古人更关心的是「灾」。他们认为这种莫名其妙、不知所因的火灾,很可能是上天降下的预兆。每当出现「灾」的时候,各级的头头脑脑、大人物们就会反省,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上天降下预兆是在警示什么?

虽然如此,十五日的御廪火灾,并没有造成很大的伤害,也没有引起众人的恐慌。八月十八,鲁国照常举行了尝祭。

按照当时的习惯,每年秋收后要举行祭祀,将丰收的谷物进献给祖先,这就是尝祭。尝祭属于一年四次的例行祭祀,照例《春秋经》不做记录,但是这次尝祭发生在火灾之后,《春秋经》特意将两件事情都记录了下来,以表明前面的火灾并没有影响到后面的尝祭。

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

十二月初二,齐国国君齐禄父去世,齐禄父的儿子齐诸儿继位成为齐国的国君。

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

宋国和郑国因为贿赂的问题两次交锋,都是以宋国的失败收场,这让宋国国君宋冯非常的愤怒。于是,他联合齐国、蔡国、卫国、陈国,五国伐郑。

一看这个阵容就会发现,郑国先君郑寤生死后这几年,在宋冯不断地运作之下,宋卫集团再次复活。宋国、卫国、陈国、蔡国就是当年四国伐郑的班底。齐国会加入进来,则是对郑国、鲁国联合纪国不满,即使国君新丧也没能阻止齐国出兵。

同样是五国伐郑,和郑寤生当年不同的是,郑国在郑寤去世后,政局一直不太稳定,防备非常地松弛,五国联军竟然焚烧了郑都的渠门,一直打到郑都城内的主干道。想当年,宋国被郑国攻入外城,被认为是奇耻大辱。这一次,联军竟然直接攻到了主干道,可以说郑国是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联军紧接着又攻打郑都的东郊,占领了牛首,宋军还趁机大掠郑国的祖庙,将郑国祖庙大门上的户植带回了宋国,作为宋都卢门的户植,以示炫耀。

古代的大门关闭后,会在门后插一根直立的木棍,木棍上可以加锁,这根木棍就被称为户植。因为户植有锁门的意思,宋国抢走郑国祖庙的户植,言下之意就是,郑国对我们宋国来说就是无人之境,哪怕是像祖庙这么重要的地方,我们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

宋国用这个来羞辱郑国,以宣扬对郑战争的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