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德意志之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第二次出游

弗兰茨放弃继承权这件事情无疑是爆炸性的,约瑟夫一瞬间就被卷进了政治旋涡的中心。自此之后,海因里希再没有见过他来上课,美泉宫众人也被这样一件事情搅得心神不宁,玛利亚就连上课都心不在焉了。

这种情况持续到五月,就连作为教授的海因里希都受不了了。他向弗兰茨大公递交了组织第二次出游的申请。“带他们出去散散心吧。”海因里希说。

弗兰茨也希望让子女们远离这种压抑的政治氛围,欣然应允了这个请求。

就这样,海因里希带着玛利亚、马克西米利安和小卡尔再次离开了美泉宫。“这回出游,我要带你们去救济穷人,我们一起去访问工厂和工人社区。”

听到要去工人社区,玛利亚等人纷纷皱眉,但既然是教授的任务,玛利亚等人也没有什么异议。

与上次一样,海因里希等人先在公馆落脚,乔装打扮一番,在向导的带领下前往维也纳工业区。几个工厂主热情接待了一行人,他们争相邀请海因里希他们前往自己的工厂参观,希望向他们介绍自己工厂优秀的管理制度与高超的制作工艺。

“我们这回主要是想来向工人们了解一些情况。”海因里希笑着婉拒了工厂主的邀请。

听到这种话,工厂主们的热情立马就冷却下来。“我们希望不受干扰的访问工人,所以麻烦各位回避一下。”海因里希说。工厂主们立即就散去了,显然,这并不是他们希望的访问。

海因里希一行人来到一家面包厂,一打开大门,一股裹挟着面包香气的汗臭味就扑面而来。玛利亚难受的捂住了鼻子。

“我是否可以请一个工人问话?”海因里希向随行人员询问。得到许可后,海因里希绕过工厂门口的各种瓶瓶罐罐,径直向工厂内部走去。

海因里希很快发现一个正在忙里偷闲的工人。他轻轻拍拍这个工人的肩膀,工人被吓了一大跳,工人慌忙站起来,嘴里跳出一大堆听不懂的话。

“先生,他是个匈牙利人,不会说德语咧。”他的工友提醒海因里希。“你们这外地人很多吗?”海因里希点点头,决定转而向提醒他的那个工人问话。

“挺多的,一直都有许多外地人来维也纳打工,当然主要是匈牙利人和波西米亚人。”那个工人回答道。海因里希心下了然。“请你跟我来,帝国特使有一些话要问你。”海因里希拉着这位工人来到玛利亚等人面前。

“你是哪里人啊,家庭情况怎么样?”海因里希当着众人的面大声询问。“我是维也纳人,家里现在有我的妻子和一个八岁的儿子。”那位工人显然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场面,他声音有点颤抖的回答道。

其实海因里希并不想以这种公堂会审高高在上的方式来了解情况,但在一大帮人的陪同下,其他方式又不太可能。“你每天得工作多少个小时,工资又是多少呢?”

工人脸上露出窘迫的神情,“从早上五点到晚上五点十二个小时,每个月如果没被扣工资的话大概可以领到600个克洛伊策吧。”海因里希想起玛利亚送他的那把佩刀,恐怕这个工人一辈子不吃不喝也赚不到那把刀的钱。

“这些工资够一个月用的吗?”工人挠挠头,“平常年岁是够用的,但如果碰上现在这样的荒年或者征税,就得让孩子和老婆出去补贴补贴家用了。”众人皱眉。

海因里希接着询问,“那这样的话,你们家平常可存不下什么钱吧,如果要是你出了什么意外或者生了病,那要怎么办?”工人眼色一黯,“借点钱,要是不够,就只能死了。”

工人用一种异常平稳的口吻说出了一句这样的话。玛利亚他们都对这样的回答感到无比震惊,看上去很难理解这个工人为什么能如此放弃自己乃至家人的生命。气氛瞬间有点压抑。

“好吧,一些普通情况就问完了,能否请你带我们去你的家里看看呢?”海因里希请求道。工人向在陪同人群里的工头看去,工头向他点了点头。“请跟我来吧。”工人叹口气,向玛利亚等人鞠了个躬。

一靠近工人社区那些拥挤的公寓楼,那种潮湿的粪便气味就笼罩了众人,皇宫里的诸位险些吐了。

“我家的马厩都比这里干净的多。”马克西米利安这样评价。可不是,这些压抑、肮脏的公寓窝棚俨然就是一个巨大的人类牧场,里面圈养着名为工人的牲畜。

名贵的白靴子踩在了工人社区泥泞的道路上,被沾染上了褐色的痕迹,玛利亚显然对此十分不满,她生气的向海因里希抗议,不过这显然是没用的。

面对众人的抗议,海因里希变成了一个无情的独裁者,“这就是让你们了解贫苦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你们连站在这里都不愿意,那些生活在这里的成千上万的百姓要怎么活呢?”

听到这话,众人沉默下来,海因里希看着他们,想到即使他们内心想法可能十分抗拒,但这次工人社区之行一定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公,你怎么现在回来了。”一位裹着头巾的中年妇女发现了带头的工人,说话的同时,她的手上还在丝毫不慢的做着针线活。

工人向妻子说了此行来意,妇人慌乱的向众人行礼鞠躬。她轻轻的推开她家那扇破旧的门,邀请众人进去。海因里希来到门口,微微弯腰走了进去,屋子里很小,顶多容纳五人,既没有隔断也没有窗户。

家具更是少的可怜,一张用木板胡乱拼装的床、一个用土堆砌的灶台,一口铁锅,还有放在门外的两把木椅子,这就是这个小窝棚的全部。这里甚至连灯都没有,可以想象,太阳一旦下山,这里就会陷入完全的黑暗。

众人人已经对一路走来看到的恶劣条件麻木了,玛利亚趴在门框上东张西望(挤不进来),疑惑地问,“你们的儿子呢?”

“他去给酒馆擦盘子去了,现在还没回来。”妇女回答。“你的工友都住这样的屋子吗?”海因里希问。工人摇摇头,“他们都住在大宿舍里,就是那种几十人一起住的屋子,我成家了才搬出来住。”

众人又在这个社区附近转了半天,即使维也纳主城区已经进行了一定的现代化改造,有了公共厕所和下水道排污系统,这里仍然到处都是排泄物和垃圾,孩子们甚至把堆积成山的垃圾当成自己的玩具,在里面胡乱的翻滚。

海因里希从兜里拿出十个古尔登(相当于1000克罗伊策)交给了妇女,作为他们这回的辛苦费,夫妻二人激动的道谢,恨不得当场跪下。

然而,海因里希等人不知道的是,当他们游荡于工人社区的时候,一双怨毒的眼睛正在狠狠地盯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