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关键词界定
(一)关于“当代俄罗斯”
本书所谓的“当代俄罗斯”主要指普京自2000年入主克里姆林宫担任俄罗斯联邦总统至2008年第二任期结束的8年时间。在这一时期,普京面对叶利钦时代留下的内外交困的政局,以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应对国际挑战、提高国家竞争力为目标,提出了独特的政治思想并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治国理念,在国家的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即以新俄罗斯思想来重建俄罗斯人的精神支柱,以此作为实现社会团结和睦的信念,以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来恢复联邦中央的权威,以维护俄罗斯联邦的统一和完整,以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作为公民共同的游戏规则来重建俄罗斯的法律秩序,在借鉴人类普遍文明与尊重俄罗斯现实的统一、赞同多元思想与信奉俄罗斯思想的统一、追求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建设公民社会与强大国家的统一、加强政治建设与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统一、实行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的统一、强化中央权威与发展地方自治的统一、肯定历史成就与否定历史错误的统一、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发展对外关系的选择性与全方位性的统一中,[5]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政权建设和政治改革的措施,从而使俄罗斯政治发展告别了叶利钦时代之“乱”,进入了普京时代之“治”。有学者将普京的执政理念定义为国家主义,其核心是总统集权,又被称作“新权威主义”或“可控民主”。8年来,普京唤醒了俄罗斯的民族意识,统一了民族思想,建立了一个将俄罗斯发展为超级大国的政治体制,也构建了以其为核心的新的精英统治集团。国民收入增长了一倍多,经济总量增长了60%,进入世界前十大经济强国之列。俄罗斯一改20世纪90年代的孱弱面貌,以迅速崛起的姿态回到国际舞台。其中,文艺战略作为其治国理政理念在文化领域的内容之一,对于俄罗斯国家文化发展、意识形态重构和民族精神凝聚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实现当代俄罗斯社会的经济发展、整体转型、文化认同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为了保持研究的联系性和前瞻性,本书考察内容也部分延伸到包括梅德韦杰夫总统任期(2008—2012)和普京第三个总统任期(2012—2016)时间内,以了解当代俄罗斯最新的文艺战略和文化政策动向。
(二)关于文艺战略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10月20日颁布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达多样性公约》(Конвенция об охране и поощрении разнообразия форм культурного самовыражения)定义,文化政策和措施主要是指地方、国家、区域或国际层面上针对文化本身或为了对个人、群体或社会的文化表现形式产生直接影响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包括与创作、生产、传播、销售和享有文化活动、产品与服务相关的政策和措施。[6]《俄罗斯联邦文化立法基础法》界定的“国家文化政策”则指在国家活动中国家在保留、发展和推广文化方面所倡导的原则及规范的总和,同时也包括国家在文化领域的活动。根据以上公约和法案所限定的俄罗斯通行的文化门类并结合本书主要研究文艺现象的侧重点,本书所研究的文艺战略主要指当代俄罗斯在文学、电影艺术、舞台艺术、造型艺术、音乐艺术、建筑设计艺术、摄影艺术以及其他种类的艺术形式,还有涉及艺术教育、艺术创作、美学培养等文艺活动等方面的国家文艺和文化治理思想和政策。[7]当代俄罗斯政府在文化艺术领域实行意识形态管理、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所采取的一整套制度性的规定、规范和原则,作为俄罗斯国家管理意志特别是普京“新俄罗斯思想”等治国思想在文化领域的集中反映,它是普京领导的俄罗斯联邦政府为实现重建意识形态、凝聚民族精神、保护和复兴俄罗斯文化的任务和目标而规定的文化准则和行为方式。因此,本书所涉及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当代文艺战略的发展脉络、制定动因、主要内容、基本形态、运行机制和实践效果等,从而为理解当代俄罗斯文艺战略形成和实施的政治机理、文艺事业管理和发展模式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形态、文艺政策与其他国家政策的体系关联、俄罗斯文艺乃至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等开辟重要途径,同时为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俄罗斯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和国家文化认同推广等角度开启了俄罗斯文化史、政治史研究的全新模式。
(三)关于“新俄罗斯思想”
苏联解体之后,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地位被彻底颠覆,共产党一党执政成为一去不复返的追忆历史。而90年代激进改革失败造成的社会动荡、混乱导致了多元意识形态泛滥和无政府主义盛行,使俄罗斯再度陷入危机。站在历史转型的十字路口的俄罗斯面临三个重大抉择:我们是什么人?我们要到何处去?我们如何去?即国家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的问题。其中重建失落的俄罗斯民族思想即意识形态成为摆在普京面前的首要课题。出于凝聚思想、巩固政权和恢复大国地位的实用主义考量,普京在其就职初的施政纲领《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提出了“新俄罗斯思想”概念,全面阐述了未来俄罗斯国家的官方意识形态。普京的“新俄罗斯思想”的关键词是“国家”。“强有力的国家”、国家主义、爱国主义和强国意识是普京治国方略的意识形态基础,是普京认定的未来俄罗斯社会的精神基础,他特别强调:“俄罗斯新思想是一个合成体,它把全人类的价值观和俄罗斯的经过时间考验的传统价值观有机结合在一起。重要的是不要强行加快,也不要摧毁这一重要进程。”普京将传统价值观归结为“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作用”和“社会团结”这四个方面的内容。[8]至2007年,俄罗斯新思想发展至更具国际号召力与形象力的俄罗斯文明,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俄语世界”概念,强调俄罗斯政治文化的影响,号召统一价值观和俄罗斯文明基础上的各族团结。他指出,“人民精神的团结和统一的道德观是和政治经济稳定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国家发展要素”。“俄罗斯为欧洲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俄语存在于千千万万俄罗斯人世界的现实空间中,远比俄罗斯国家本身的概念广泛。”[9]同年,格雷兹洛夫在党的最高委员会和总部委员会联席会议上作的《关于统一俄罗斯党实施普京计划的政治报告》中把“俄罗斯文明”作为“普京计划”的核心。他指出:“俄罗斯认为自己是远在其境外的俄罗斯人世界的大中心,并将这个世界团结在自己周围,这是完成使命的文明回归。”[10]至此,集合“强大国家”“政治独立”“主权民主”和“俄罗斯文明”为一体的俄罗斯新思想被正式确定为2000年以来俄罗斯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政策的总和,又是保证2008年最高权力平稳过渡和交接的一系列措施,更是俄罗斯“强国富民”的大国发展战略的“普京计划”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最集中代表。“新俄罗斯思想”是本书研究的基本概念之一,其中包含着“现代化强国诉求”“东正教文化归复”和“双头鹰民族个性”等俄罗斯思想厚重深远的文化内涵,体现着独具一格的俄罗斯文化精神品格,也是当代俄罗斯政府制定文艺战略的基本思想依据和政治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