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序
中国是一个海外侨胞众多的国家,哪里有海水,哪里就有华侨华人。长期以来,远渡重洋的华侨华人,在异国他乡谋求生计、创基立业的过程中,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以自己的勤劳、智慧,为居住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华侨华人关心着祖(籍)国的强盛与进步,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诞生,从维护中国主权完整、民族独立到改革开放、振兴中华,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开展对华侨华人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利于让世人更多地了解华侨华人团结互助、艰苦创业的奋斗史,有利于了解他们对居住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就史,有利于了解他们爱国爱乡,为祖(籍)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贡献史,有利于了解他们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融入主流社会的发展史;而且更有利于我国总结开展侨务工作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探索华侨华人生存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了解华侨华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从而为党和国家制定侨务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提供参考和借鉴,更有针对性地为华侨华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以推进侨务工作的向前发展。
对华侨华人的研究,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就国外而言,华侨华人问题作为一个与国际经济和政治发展相关的移民问题,于20世纪初就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兴趣和关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密切往来,形成了双赢的局面和相互的联系,更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而成为热点研究的问题。就国内而言,华侨华人的研究工作可追溯到20世纪初,但发展、繁荣则是在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纪之交,中国学术界对华侨华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个阶段体现了四个特点:一是研究人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年轻一代专家学者在继承的基础上崭露头角,为研究带来兴旺的景象;二是新的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学术交流更加频繁,相互协作更加密切;三是学术研究成果显著,文章和著作数量繁多,研究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四是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更加注重现实侨情的研究,而且广泛涉及到华侨华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人口等领域,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研究的趋势。
作为全国性的民间学术团体——中国华侨历史学会,自1981年成立以来,在历任学会领导和历届侨联负责同志、侨界前辈、专家学者的关心支持下,学会的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进展,不仅发挥了全国性侨史研究学术团体组织协调的龙头作用,而且推进了地方历史学会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在资料收集、研究编撰、著书立说等方面,成绩显著、硕果累累,较好地发挥了侨史研究“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作用。
21世纪以来,随着华侨华人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内外学术界也越来越重视华侨华人的研究。为适应这种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编辑出版《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文库》,旨在为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学者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阵地和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
越南是中国的重要邻国,历史上大量中国人移民越南,形成了越南华侨华人群体。在越南华侨华人中,既有汉族华侨华人,又有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然而,对于越南华侨华人,特别是越南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历史的研究,目前尚属薄弱环节。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原副会长向大有同志,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民族元素”作为研究的尝试和突破,重新进行挖掘梳理的《越南封建时期华侨华人研究》,对越南华侨华人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华侨华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将此书作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文库之三十七出版,以期促进对越南华侨华人的全面深化研究。
在此,我衷心希望《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文库》的问世,有利于将华侨华人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