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及对策
西藏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方面,必须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提高效益。其理由:一是西藏优势矿产资源较多,但基本处于待开发状态,矿业发展水平低,直接经济效益不高。二是矿产开发,目前基本上以开发资源、出卖原料(矿石)为主,属于资源导向型。三是矿业的发展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和速度,只有尽快跳出资源导向型的格局,才能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为此,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快摸清矿产资源的家底步伐,制定矿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开发矿产,首先要重视地质勘探,加强矿产资源的普查和勘探工作,摸清家底,查清矿产的种类、分布和储量。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西藏矿业发展的近、中、远期规划。其次,要根据矿产资源的市场需求和开发难易程度,抓紧对资源相对集中、价值含量高的优势矿产进行详查和勘探,提供可靠开采的工业储量。当前,应把勘察重点放在对铬铁矿、锡、金、以硼为主的现代盐湖沉积矿产和地热资源上,做到有的放矢。
2.抓紧调整、制定符合西藏实际的矿业产业政策。由于矿业在西藏国民经济中还没有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对整体经济总量做出多大贡献,经济社会效益也不十分明显。采矿往往还是一些企业的一门“副业”,其真正潜力并没有挖掘出来。因此,抓紧研究制定西藏的矿业产业政策,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我们应当下定决心,周密调研,抓紧对那些一无定型产品、二无出路、长期亏损的企业进行调整,促使这些企业早日转轨变形,从而达到优化西藏产业、产品、组织结构的目的,使矿业真正成为西藏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
3.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矿产加工业,逐步建立起具有西藏特色的原材料工业体系。一要采取“滚雪球”的方式,走以出售资源换回技术、资金、设备——扩大再生产、加工增值的道路,努力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二要根据西藏盐湖矿产中,硼、锂、铷、铯等矿产十分丰富且具有易开采加工、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尽快建立一批以各类化工原料(矿产)为基础的化工产品加工及生产企业,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逐步建立西藏的化工工业。三要加强对铬铁矿等矿产的加工,从粗加工做起,逐步建成西藏的冶金工业并迈向深加工。
4.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切实加强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西藏矿产类型的特点告诉我们,由于伴生、共生矿产多,在开发利用时,只有进行综合开发利用,降低成本,避免资源的浪费,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矿产资源绝大多数是不能再生的,用一点儿就会少一点儿。因此,我们要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十分珍惜和保护矿产资源,严格加强矿产资源的管理工作,以法规形式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近期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明确开发序列,努力做到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兼顾,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巨大的作用。
5.实行全方位开放,加强横向经济联合,促进矿业开发。发展矿业,搞封闭经营和单纯依靠国家投资,停留在“等、靠、要”上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实行对内对外、对上对下的全面开放,借助“外力”作用,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我们应当尽快研究制定出有利于放开搞活的优惠政策,积极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充分利用西藏自然资源丰富的长势,弥补西藏人才、技术、资金、设备和管理方法不足的短势,推动联合与协作的不断发展。在这方面,我们要舍得花本钱,克服怕吃亏的思想,换来长远的大利益,逐步改变西藏“富饶贫困”的格局。
6.加快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是促进西藏矿业开发的重要保证。能源的匮乏使矿产的开发和加工缺乏动力,无法进行加工增值。公路路况差、运输线长,使矿产品的成本增加,降低了应有的经济效益。因此,基础设施的建设应适当超前安排,为西藏矿业乃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7.高度重视人才培训和引进工作,以适应矿业的发展需要。根据西藏的实际情况,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做到用好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一是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调整人才结构,提高经济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为他们提供施展抱负和才能的机会。二是认真做好人才的引进工作,特别是要引进矿山开采、选冶、加工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三是采取多种多样的培养方式,不断造就一批既懂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建议在西藏大学设立化工专业,培养出西藏自己的化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之,只要是能够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办法和一切灵活措施都可以采用。
(载《发展研究》内刊1988年第7期,由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系作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