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史

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史中最为古老的画种,中国早期绘画很多以人物为题材,当时的人物画更多的是为了图腾崇拜、政治宣传、宗教信仰等因素而产生,并非为了纯粹的审美需求。
现存最早的人物画为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这一时期的绘画技法是较为简单的线条勾描与颜色平涂。
秦汉时期的人物画现存的为墓室壁画,主要描绘墓主人生前日常生活的内容,常见内容为:狩猎、乐舞、宴饮或带有宗教色彩的镇墓辟邪、羽化升仙等场景。绘画技法进一步发展,线条的种类与形式逐渐多变,平涂技法进一步完善,晕染技法也得到发展。

《人物龙凤图》

西安理工大学西汉墓壁画人物

《人物御龙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这一时期人物画得到长足发展,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如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曹仲达等。唐代张怀瓘对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三家画风给予生动形象的概括和准确的评价:“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顾恺之,他提出“以形写神”的概念,其传世作品摹本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这一时期绘画技法进一步发展与创新,用线灵活、生动、流畅,色彩运用富丽,晕染更为成熟,张僧繇创没骨皴画法与凹凸花画法。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1(隋唐官本)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2(隋唐官本)

顾恺之《洛神赋图》南宋摹本,局部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局部
隋唐至五代时期,文化昌盛,人物画发展逐渐成熟并达到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仕女画兴盛,内容大多为当时贵妇的生活和她们的内心世界。人物画技法成熟,题材丰富,设色鲜丽、华美。这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画家,如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张萱、周昉、顾闳中、周文矩等,他们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传世作品,如阎立本的《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等,吴道子的《先师孔子行教像》拓片、《观音菩萨像》拓片等,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等,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等。

吴道子《先师孔子行教像》拓片

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张萱《捣练图》宋摹本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宋摹本

周昉《簪花仕女图》

周昉《挥扇仕女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局部
宋代是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人物画题材广泛,除僧道画、圣贤画、仕女画、婴戏画等外,风俗画在当时也颇受大众喜爱,文人画兴起。宋代绘画的技法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构图形式多样,线描多样、发展成熟,人物刻画细腻,设色有所创新,如使用水墨画法来晕染。有大批优秀的画家及作品出现,如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李公麟的《维摩演教图》,刘松年的《撵茶图》,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李唐的《灸艾图》,李嵩的《骷髅幻戏图》,陆信忠的《佛涅槃图》等。

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局部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刘松年《撵茶图》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

李唐《灸艾图》

李嵩《骷髅幻戏图》局部

陆信忠《佛涅槃图》局部

赵孟頫《人骑图》

赵孟頫《红衣罗汉图》局部

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局部

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局部

钱选《贵妃上马图》
元代,中国历史进入一个特殊的时代,这个时代文人画兴盛,在士大夫的主导之下,写意山水画、花鸟画有了重大发展,人物画退出主流,但这一时期的人物画还是有一定的发展。在题材上,宗教画流行,肖像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精神方面,这个时期的人物画给人一种“苦、雅、倔、孤、古”的特质,表达了当时画家避世的心态;在技法方面,基本沿袭了唐宋风格,同时画家个人也更注重笔墨情趣、张扬个性。这个时期的工笔人物画家及代表作品有:赵孟頫的《人骑图》《红衣罗汉图》,刘贯道的《元世祖出猎图》,任仁发的《五王醉归图》,钱选的《贵妃上马图》,王振鹏的《维摩不二图》,王绎的《杨竹西小像》,颜辉的《拾得子图》等。

王振鹏《维摩不二图》

王绎《杨竹西小像》局部

颜辉《拾得子图》

唐寅《王蜀宫妓图》局部

吴伟《流民图卷之二》局部

陈洪绶《为戴茂齐母祝寿图》局部

曾鲸《潘琴台肖像图轴》局部
明代文人画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山水画、花鸟画得到长足发展,人物画发展缓慢。明代人物画基本沿袭了前代人物画的传统,风格有画面精细、设色浓丽一派,亦有水墨点染、设色清丽一派。明中后期情节性人物画兴起,其具有叙事性、批判性特征,在民间广受欢迎。明代后期肖像画发展较快,曾鲸创立的“波臣派”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明代工笔人物画代表画家有:唐寅、仇英、丁云鹏、吴伟、陈洪绶、曾鲸等。

唐寅《嫦娥奔月图》局部

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

丁云鹏《达摩图》

郎世宁《乾隆皇帝围猎聚餐图》
清代文人山水画与花鸟画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人物画发展呈现颓势,但肖像画因受宫廷、文人士大夫与老百姓的喜爱,得到较大的发展。康雍乾时期,师法仇英风格的人物画、肖像画较为流行。清末效法陈洪绶风格的“海派”人物画成为主流。清代还有专为统治者服务的宫廷画家,常绘题材为征战、功绩、皇帝出巡等,代表画家有郎世宁、姚文瀚等。

郎世宁《乾隆皇帝落雁图》

姚文瀚《紫光阁赐宴图卷》局部
清代人物画的代表画家有焦秉贞、冷枚、金廷标、改琦、费丹旭、苏六朋、任熊、任薰、任颐等。清代的人物画技法受西画的影响,表现出透视、明暗、空间等关系,如焦秉贞的《仕女图册》。总体来说,清代人物画在继承和发展前代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焦秉贞《仕女图册》其一

改琦《元机诗意图》局部

冷枚《春闺倦读图》

金廷标《仕女簪花图》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其一

苏六朋《太白醉酒图》

任颐《苏武牧羊图》

任薰《水浒人物册》其一

任熊《湘夫人图》
从古至今,中国工笔人物画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累积的绘画技法和艺术表现语言以及审美情趣,深深地影响着当今工笔人物画的教学、创作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