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丛书序言
宏伟壮丽的科学事业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科学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得人们在生活中的几十年,甚至几年的变化要超过现代科学出现之前的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变化。科学与社会进步的相互作用,使得科学体系本身也不断发展与壮大,从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断得到加强,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日趋显著。
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并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微观层面看,一个公民的科学素养程度影响到个人价值观和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看法,从而影响到个人的生存发展与生活质量。从宏观层面看,国民的科学素养已经关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科学素养是运用科学知识,确定问题和作出具有证据的结论,以便对自然世界和通过人类活动对自然世界的改变进行理解和作出决定的能力。科学素养大致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个方面,现代公民应该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科学研究的方法,并具备好奇心、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质疑、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创新和合作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因素之一,经典的科学方法有两大类:实验方法(包括观察方法、调查方法)和思维方法(即科学逻辑方法)。科学思维是从科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规律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对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的抽象概括和建构的反映,该反映以经验事实和科学知识为中介,借助推理和论证等形式,对多变量因果系统进行信息加工。
科学逻辑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本质,并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科学逻辑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这样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其本质就是科学思维,是归纳与演绎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主要包括科学推理、科学分析、科学论证等核心思维能力。
科学是现代人世界观的基础,而逻辑是人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科学作为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系统,极度依赖逻辑推理。科学知识固然重要,而科学的思维方法更具有重要意义。在思维技能培养中,演绎法与归纳法同等重要。相应地,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同等重要地培养公民的批判性推理(Critical Thinking,CT)、分析性推理(Analytical Reasoning,AR)两种能力。在北美及欧洲等发达国家,普遍把分析性推理和批判性推理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这两类能力的主要区别如下:

逻辑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和非演绎推理两大类,其中,分析性推理(AR)的关注范围是演绎推理,批判性推理(CT)的关注重点是非演绎推理(即广义归纳推理)。在科学活动中,科学认识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反复过程,达到归纳和演绎的统一。因此,科学逻辑既包括归纳逻辑,也包括演绎逻辑。
科学逻辑作为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是处理科学问题的思维工具。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某一专业领域的所有知识全部掌握。但一个人只要掌握基础理论,形成科学思维模式,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就能够熟练获取需要的知识并获得创新能力。可见,科学的思维技能比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好的教育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好的思维技能在面对与日俱增的新鲜问题的时候,能够调动自我的知识体系找到最优解决方案。理解和掌握科学逻辑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及公众普遍的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掌握科学的逻辑技能需要得到有效的指导和针对性的训练。
从科学问题和见解的提出到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的形成以及科学规律的应用,贯穿了逻辑方法与逻辑能力的综合运用和发挥。为此,本人先后撰写《科学推理——逻辑与科学思维方法》《科学分析——逻辑与科学演绎方法》《科学论证——逻辑与科学评价方法》三部著作,构成“科学逻辑”丛书。该套丛书自出版以来,被多家学术自媒体推荐,入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年度书单”“思维升级必读书单”,被推荐为“值得阅读一生的8本思维方法论书籍”,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
本套丛书以科学研究中的思维方法为核心论述科学的逻辑,书中有针对性地选用了科学史上一些典型案例,以及具有科学背景的逻辑推理与论证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此论述科学逻辑的原理与方法,从而启发思维并提升读者的科学逻辑技能。
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若有信息反馈请直接发至本人邮箱:zjwgct@sina.com。
著者
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