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章 四帝论天下
南海的浪潮拍打着占城的海岸,朱迪站在一处僻静的凉亭中,望着远处缓缓驶来的商船。这是一艘装饰华丽的大船,黑色的船身上描绘着金色的纹饰,三层高的甲板上站满了彪悍的水手,光是看着就让人心生敬畏。
“这南海商人排场不小啊。“朱迪心中暗想,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为了这次会面,他特意换上了陆秀夫的正式朝服,头戴官帽,腰悬玉佩,一改平日里的随意形象。
船只靠岸后,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在几名护卫的陪同下走下船来。他肤色黝黑,眼神锐利,一身绣着奇异花纹的华丽长袍,腰间挂着一把装饰精美的弯刀。
“在下马六甲海商联盟首领苏门答腊,见过陆丞相。“男子用带着口音但流利的汉语说道,拱手行礼。
朱迪回了一礼:“苏首领远道而来,蓬荜生辉。请随我到'复兴舫'一叙。“
一行人乘坐小舟,穿过隐蔽的水道,来到“复兴舫“的秘密港口。路上,朱迪悄悄观察着苏门答腊。这位南海商人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不断打量着周围的环境,看得出是个老练的人物。
到了议事厅,两人入座后,仆人奉上茶点。朱迪率先开口:“听闻苏首领在南海一带颇有威望,不知此行有何贵干?“
苏门答腊抿了一口茶,缓缓道:“实不相瞒,我们早就听说了'复兴舫'的传闻。据说这里有一群从北方逃来的宋朝遗民,在一位神奇的丞相带领下,创造了不少奇迹。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朱迪微笑不语,等待对方继续说下去。
“我们南海商人以贸易为生,航行于各国之间。元朝虽强,但在海上横行霸道,抢掠商船,征收重税,实为我等大敌。“苏门答腊眼中闪过一丝恨意,“听闻丞相有意复兴大宋,我等愿意结盟相助。“
朱迪心中一动,这正是他需要的海上力量。但他不动声色,问道:“不知苏首领打算如何相助?“
“我们可以提供三方面帮助:一是情报网络,我们的商船遍布南海各国,可为丞相收集元朝动向;二是武器装备,我们有渠道获取各国最新兵器;三是海上通道,可助丞相与其他反元势力联络。“
朱迪点点头:“条件呢?“
苏门答腊露出一丝笑容:“条件很简单:一是复兴舫需向我们提供贸易保护,驱逐海盗;二是日后宋朝复国,需给予我们特殊贸易权;三是...“他停顿了一下,“我想见一见那位小皇帝。“
朱迪眉头一皱:“这恐怕不行。小皇帝身份特殊,安全至上。“
“丞相误会了。“苏门答腊连忙解释,“并非恶意。我祖上曾受宋朝皇恩,此次冒险前来,一是为了报恩,二是想确认小皇帝是否真的还在人世。若能一见,我等可向南海各商会作证,引来更多支持。“
朱迪沉思片刻,最终同意了苏门答腊的请求,但设下了严格条件:只能在有重兵保护的情况下,远远地见一面,不得靠近交谈。
临别时,苏门答腊送上了一份厚礼:一箱精制火药和三十把南洋特制的钢刀。他神秘地说道:“这些火药比元朝的更加威力,可制作火炮,威力惊人。“
朱迪大喜,这正是他急需的先进武器。目送苏门答腊离去后,他立即召集众人,讨论与南海商人结盟的事宜。
会议上,意见分歧很大。
“不可轻信海商!“王刚激动地说,“他们都是些唯利是图的商人,今日与我们结盟,明日便可能反戈一击!“
另一位将领则持相反意见:“我们需要盟友!尤其是有情报网络的盟友。元朝势大,我们孤军奋战,毫无胜算。“
争论不休之际,朱迪举手示意安静:“两位都有道理。对于海商,我们既不能全盘信任,也不能拒之门外。我主张有限合作,互利共赢。“
最终,会议决定初步接受苏门答腊的提议,但保持警惕,缓步推进合作。
当晚,朱迪独自一人在房间中思考,眼前突然出现了熟悉的雪花屏幕——“帝王聊天群“再次连接。这次,界面上显示的头像增加到了四个!
系统提示:“四帝聊天群连接成功。成员:赵构、李世民、朱元璋、朱迪(系统管理员)。“
朱迪眨了眨眼:“系统管理员?我什么时候升级了?“
【李世民】:来了?朕都等了半天了!快说说,你今天和那个海商谈得怎么样?
【赵构】:急什么急,陆小子肯定有分寸。对了,那个叫朱什么的,醒了没?
【朱元璋】:朕醒着呢!你们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能在朕的脑子里说话?是不是妖术?信不信朕把你们全抓起来凌迟处死!
朱迪看着朱元璋的暴躁发言,不禁莞尔。这位从乞丐到皇帝的传奇人物,脾气果然如史书记载的那般火爆。
“各位陛下,我是朱迪,现在附身在宋朝丞相陆秀夫身上,正在辅佐宋恭帝赵昺重建宋朝。这不是妖术,而是一种特殊的天人感应,能让不同时代的帝王交流。“
【朱元璋】:放屁!什么天人感应?分明是妖法!还有,你说你辅佐的是谁?赵昺?宋恭帝?他不是早死了吗?
【赵构】:(插嘴)什么叫早死了?那可是我赵家子孙!他现在活得好好的!
【李世民】:(打断)别吵了!朱元璋,对吧?你说你建立了大明,推翻了元朝?具体说说,朕很感兴趣。元朝是什么朝代?是在朕的大唐之后?
朱元璋似乎被李世民的问题分散了注意力,稍微冷静了一些:
【朱元璋】: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灭掉了南宋。朕发动红巾军起义,历经多年征战,最终推翻了元朝,建立大明。这些都是历史常识,你们怎么会不知道?
【赵构】:(震惊)所以元朝真的被推翻了?太好了!我大宋总算有人报仇了!说说细节,是怎么打败蒙古人的?
朱迪也非常好奇,赶紧附和:“是啊,朱陛下,能否详细说说您是如何从起义到建国的?这对我们对抗元朝非常有帮助。“
【朱元璋】:(警惕)等等,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对这些事情感兴趣?朕怎么知道你们不是元朝的奸细?
【李世民】:(不耐烦)朕乃唐太宗李世民,元朝在朕之后几百年才出现,朕怎么可能是元朝奸细?用点脑子想想!
朱元璋似乎被李世民的强势镇住了,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
【朱元璋】:好吧,姑且相信你们。朕出身贫寒,曾是和尚,后来加入红巾军起义。朕凭借过人智慧和军事才能,逐渐崛起,统一各路义军,最终攻占大都,赶走元朝皇帝,建立大明。
【赵构】:出身贫寒?和尚?有趣!朕还是第一次听说和尚也能当皇帝!哈哈哈!
【朱元璋】:(怒)笑什么笑!朕虽出身卑微,但凭真本事打下江山!你们这些养尊处优的世袭皇帝懂什么?!
【李世民】:(冷笑)放肆!朕的大唐江山,也是朕亲手打下的!玄武门之变,你听说过吧?
【朱元璋】:(惊讶)你...你是那个李世民?杀兄弑弟的李世民?
【李世民】:(暴怒)住口!那是政治需要!不懂就别乱说!
朱迪见三位帝王剑拔弩张,连忙打圆场:“三位陛下息怒!我们面临共同的问题,不如相互学习借鉴。朱陛下,您能告诉我们一些对付元朝的具体策略吗?“
朱元璋哼了一声,但还是开始分享他的经验:
【朱元璋】:元朝虽强,但有三大弱点:一是水战能力薄弱,蒙古人不习水性;二是统治松散,各地割据;三是民族压迫政策导致汉人不满。朕当年就是利用这些弱点,先在江南水网地带站稳脚跟,再逐步向北推进。
朱迪听得兴奋不已,这些信息对他太重要了!
“朱陛下所言极是!我们正处在南海地区,水战正是我们的优势。不知您对水师建设有何建议?“
【朱元璋】:水师要点有三:一是船只要轻快灵活,不求大而求精;二是士兵必须精通水性,能游能潜;三是结合火器,制造火炮火箭,远程攻击。元朝战船虽大,但笨重迟缓,正好被我们各个击破。
【李世民】:(惊讶)火炮?火箭?这是什么武器?朕的大唐怎么没有?
朱元璋得意地笑了:
【朱元璋】:这些都是我大明时期的先进武器,威力奇大,可远距离攻击敌人。唐朝当然没有,你们那时候还在用弓箭和刀剑呢!
【赵构】:火器我们宋朝也有啊!“突火枪“、“震天雷“都是我大宋的发明!
【朱元璋】:(不屑)那些都是玩具!根本比不上我大明的火炮火箭!我军的火炮一响,敌军丢盔弃甲!
朱迪插话道:“朱陛下,我今天刚从南海商人那里获得了一批火药,但不知如何制造火炮。您能详细指点一二吗?“
朱元璋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开始详细解释火炮的制造方法和使用技巧。朱迪认真记下每一个细节,心中暗喜:“这可是无价之宝啊!有了这些先进武器,我们对抗元朝的胜算就大多了!“
【李世民】:(震惊)这种武器太可怕了!若朕当年有此神器,平定天下岂不易如反掌?
【赵构】:(叹息)若我大宋有这等利器,又岂会被金人、蒙古人欺负?
三位帝王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了各自时代的军事装备和战术。朱迪静静聆听,从中获取了大量宝贵信息。
突然,朱元璋问道:
【朱元璋】:等等,你刚才说你在辅佐赵昺?他现在在哪里?多大了?
朱迪如实回答:“赵昺今年九岁,我们目前在占城'复兴舫'安身,努力发展力量。“
【朱元璋】:(思索)朕记得历史上赵昺是在崖山海战中溺水身亡的...看来历史已经改变了。有意思!
【赵构】:那当然!有我这位先祖在聊天群里指点,小九子怎么可能像原来那样就死了?
李世民插嘴道:
【李世民】:少臭美了,分明是有朕这个千古一帝在指点!对了,陆小子,朕上次问你的问题,你还没回答呢!武则天到底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朕的子孙们后来怎么样了?
朱迪哭笑不得,李世民还是对这个问题念念不忘。他斟酌着回答:
“这个嘛...武则天确实是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她先是作为高宗李治的皇后掌权,后来李治去世后,通过废立太子等手段逐渐掌握朝政,最终改国号为'周',自称皇帝。“
【李世民】:(震惊)荒谬!简直荒谬!岂有此理!朕的儿子怎么会被一个女人操控?!高宗是朕亲自选定的继承人,难道是个窝囊废吗?
朱迪不知该如何回答。历史上的李治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武则天的影响,但这种真相恐怕会让李世民暴跳如雷。
【朱元璋】:(幸灾乐祸)哈哈!唐朝皇帝被老婆管,这事儿朕早有耳闻!据说那武则天还立了个叫“举头望明月“的石柱,专门诛杀反对她的大臣,手段毒辣得很!
【李世民】:(怒不可遏)混账!朕的大唐怎会变成这样!这都是高宗无能!若朕在世,岂容一个妇道人家如此胡作非为!
【赵构】:(安慰)陛下别生气,历史都过去了。您看我大宋灭亡,我不也接受了吗?
【李世民】:(愤怒)不一样!你的宋朝是被外族灭的,而朕的大唐竟是被自家儿媳妇给...气死朕了!今晚朕一定要托梦给李治,训斥这个不成器的东西!
朱迪和赵构面面相觑,不知道李世民是否真能托梦给李治,但看他气得不轻,恐怕是认真的。
为了转移话题,朱迪向朱元璋请教起了治国方略:
“朱陛下,听闻您建国后大力恢复生产,使民生迅速恢复,不知有何良策?“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朱元璋】:治国之道,首在安民。朕登基后首先减轻赋税,鼓励垦荒,恢复生产。同时严惩贪官,实行“罪己诏“,为民请命。要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姓若拥护你,江山就稳如泰山!
【李世民】:(冷笑)你这些都是跟朕学的吧?朕当年的贞观之治,不就是这么做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这都是朕的政策!
【朱元璋】:(不满)呵呵,谁跟你学了?这是朕自创的!朕一生节俭,明太祖“与民同苦“的故事,后世都传为美谈!
【赵构】:(打圆场)好了好了,治国安民之道,本就大同小异。重点是执行力度和坚持程度。朕当年南渡后也曾想实行仁政,无奈朝中派系林立,难以推行...
朱元璋突然转向朱迪:
【朱元璋】:对了,你既然是从未来来的,那肯定知道我大明后来怎么样了吧?是不是比唐宋都强大?朕的子孙们是否贤明?快说说!
朱迪一愣,这又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明朝确实繁荣了一段时间,但朱元璋的子孙们却并非都贤明,尤其是他的孙子建文帝还被朱棣夺了位。这些真相要说出来,恐怕又要惹怒一位帝王了。
【李世民】:(幸灾乐祸)怎么,不敢说了?莫非你那个大明也是个短命王朝?哈哈哈!
【朱元璋】:(怒视)住口!我大明一定是千秋万代,福泽绵长!对不对,陆小子?
朱迪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回答:“朱陛下的大明确实辉煌灿烂,开创了'三大征'、郑和下西洋等伟业,国力一度冠绝天下。不过...“
【朱元璋】:(急切)不过什么?
“不过后期确实遇到了一些治理上的困难...“朱迪含糊其辞。
【朱元璋】:(不满)具体说说!是哪个不肖子孙把朕的江山弄丢了?是朱标吗?不可能啊,他那么懂事!
朱迪苦笑:“这个...历史变化无常,还是先关注眼前的事情吧。朱陛下,您能指点我们如何组建有效的情报网络吗?这对对抗元朝至关重要。“
朱元璋虽然明显对自己王朝的未来很好奇,但也知道朱迪在有意回避,便也不再追问,开始详细讲解他当年组建情报网络的经验。
四人聊了许久,从军事到政治,从经济到文化,无所不包。三位帝王虽然性格各异,但都是历史上的杰出君主,他们的真知灼见让朱迪受益匪浅。
就在讨论正酣之时,聊天界面再次闪烁起来,预示着连接即将中断。
【朱元璋】:怎么回事?画面怎么在晃?
【赵构】:习惯就好,这系统不太稳定,经常断线。
【李世民】:等等,还有个问题没说清楚!陆小子,武则天到底是怎么控制高宗的?他是不是被下了降头?还有,朕的功绩在后世是不是得到了公正评价?朕的诗在后世是不是广为流传?快说!
聊天界面越来越模糊,朱迪来不及回答李世民的连珠炮问题,最后只听到朱元璋的一句话:
【朱元璋】:下次见面,朕要知道大明的所有未来!还有,帮朕查查朱标是不是真的能守住江山!
聊天界面彻底消失,系统提示:“连接中断,能量不足,预计6小时后可再次连接。“
朱迪长舒一口气,额头上已经冒出了汗珠。面对三位帝王的灵魂拷问,比面对元朝使团还要紧张。尤其是他们对各自王朝未来的执着追问,让他左右为难。
“历史真相有时候残酷得让人难以接受啊。“朱迪自言自语道,“不过朱元璋的那些军事和情报方面的建议确实宝贵,值得一试。“
次日清晨,朱迪立即召集众人,开始实施新的计划。首先,他命人按照朱元璋的指点,开始试制火炮和火箭;同时改革水师编制,强调灵活机动;并派出小股人马,沿海岸线建立哨所,组成初步的情报网络。
几天后,第一门简易火炮制成。虽然工艺粗糙,但在试射时展现出了惊人的威力,一炮轰碎了一块巨石,震惊了所有在场的人。
“这就是火炮的力量!“朱迪大声宣布,“有了它,我们就能对抗元朝的战船了!“
士兵们欢呼雀跃,士气大振。但朱迪心里明白,与元朝的实力差距依然巨大,这只是第一步而已。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资源、更多的盟友。
这一天,赵昺在朱迪的陪同下,正式会见了苏门答腊。小皇帝虽年幼,但举止端庄,谈吐不凡,给南海商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陛下果然龙姿凤范,日后必成大器!“苏门答腊由衷赞叹,随即郑重承诺,将向南海各商会传递宋朝小皇帝健在的消息,争取更多支持。
会面结束后,苏门答腊送上第二份大礼:一张详细的南海航海图,上面标注了各主要港口、岛屿和航线,尤其是元朝水师的常规巡逻路线,这对“复兴舫“规划未来行动至关重要。
朱迪亲自送苏门答腊到港口。临别时,这位南海商人意味深长地说:“丞相,您或许不知道,南海各地已有不少反元力量蠢蠢欲动,只是缺乏旗帜和领袖。如今宋朝小皇帝复出,必将成为凝聚各方的核心。机会稍纵即逝,望丞相把握当前天时地利人和,早日有所作为。“
朱迪默默点头。他知道,复兴舫已经到了必须扩大影响力的关键时刻。元朝的威胁日益逼近,他们不能再龟缩一隅了。
回到复兴舫,朱迪站在高处,望着忙碌的基地。半年多的努力没有白费,这里已经从一个简陋的营地发展成一个小型城镇:有完备的防御工事、繁忙的船坞、整齐的训练场,还有不断扩大的农田和作坊。
“时与势,皆在我们这边。“朱迪喃喃自语,“是时候迈出下一步了。“
当晚,朱迪独自一人在书房,构思着未来的发展计划。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前功尽弃。
“帝王聊天群“的四位成员,各有所长:李世民精通军事组织,赵构擅长政治周旋,朱元璋则在平民起义方面经验丰富。结合他们的智慧,再加上自己的现代知识,朱迪有信心走出一条不同于原历史的道路。
“复兴舫,只是开始。“朱迪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占城也只是第一站。总有一天,我们会重回中原,恢复大宋的辉煌!“
远处,海浪拍打着岸边,发出阵阵轰鸣,仿佛是历史的回响,又像是未来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