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壤與閑田:唐蕃間的中立緩衝區初探[1]
楊長玉
19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摩爾根在描述印第安人的部落特徵時認為,部落與部落之間有一塊區域是中立地帶,不屬於任何一方。[2]恩格斯後來延伸了這一討論,認為這種中立地帶在歐洲大陸同樣存在。[3]周振鶴先生在闡述歷史政治地理學中的圈層狀地理結構時,將這種原始部落間的中立地帶稱為“中立緩衝圈”。[4]
在8世紀,唐與鄰近政權之間也存在過類似於上述“中立緩衝圈”的區域。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唐蕃盟誓中的“閑壤”、德宗建中四年(783)清水盟文中的“閑田”,皆是其例。為理解方便,本文將此類區域稱為“中立緩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