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 再思考 再出发:中国金融改革开放40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股份制商业银行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大部分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过30年左右的快速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经历了由弱小到强大、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管理、由跟随发展到引领创新的历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品牌形象和竞争优势,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成为我国银行体系中充满活力的中坚力量。

一 股份行发展历程

1987年4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招商局出资人民币1亿元,在原招商局蛇口工业区财务公司的基础上创建了招商银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产权关系明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分别于2002年3月、2006年9月成功登陆A股及H股市场。

1987年4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发起成立中信实业银行,总部设在北京,成为第二家由国有企业兴办的银行。2005年7月,中信实业银行正式更名为中信银行,2007年4月,中信银行实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A+H股同步上市。

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1987年12月正式宣告成立,1991年即登陆深交所,编号000001,是中国第一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商业银行。2011年,中国平安集团控股深发展,并最终于2012年8月完成原平安银行与深发展的吸收合并,正式合并为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收购福建亚洲银行。2003年12月,平安集团收购了福州一家小型合资银行——福建亚洲银行,于次年2月更名为平安银行,向银行业领域迈出了第一步。

第二阶段:收购深圳市商业银行。2006年11月30日,平安集团在银行业务扩容之路上再次出手,出资49亿元收购了深圳市商业银行[7]89.36%的股份。2007年8月28日,完成整合的“深圳平安银行”揭幕。2009年2月26日,“深圳平安银行”改名为“平安银行”,业务开始快速向全国发展。到了2010年底,平安银行已在广、深、沪、杭等10座城市设立了分行,多项业务领先业内。

第三阶段:吸收合并深圳发展银行。1987年由深圳当地21家城市信用社合并组建而成的深圳发展银行是中国首家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首家引进外资——美国新桥作为大股东的中资股份行。2011年,平安集团通过多次增资,成为深发展第一大股东,重新从外资手中将深发展收回本土企业,最终于2012年8月,深发展与原平安银行完成吸收合并,并更名为平安银行。此时的新平安银行总资产达1.5万亿元,网点410家,跻身全国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行列。

第四阶段:零售转型。2016年下半年,平安银行拉开了零售战略转型的大幕,2017年初,提出了“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三大方针,坚定推进转型。到2017年底,平安银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1.08万亿元,零售金融实现净利润157亿元,占比高达67.62%,信用卡跨行POS交易份额持续提升,平安口袋银行App月活客户数1482万户,均位居股份制银行前列,零售转型成效显著。

1988年2月,国务院在《关于广东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请示的批复》(国函〔1988〕25号)中正式批准广东省成立广东发展银行。2011年4月8日,经监管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批复同意,原注册名称“广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更改为“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988年8月,经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福建兴业银行在原国内一家地方国营金融机构——福兴财务公司的基础上改组成立,总行设在福州。2003年3月,福建兴业银行更名为兴业银行。2007年2月,兴业银行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92年8月,中国光大银行在北京宣告成立,成为第三家由国有企业兴办的银行。经过增资扩股,1997年1月,光大银行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改制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复并经银监会核准,中央汇金公司注资200亿元等值美元,成为光大银行控股股东。2010年8月19日,光大银行在A股上市交易。

1992年5月22日,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集团,其后,党中央、国务院批示设立华夏银行。10月18日,华夏银行在北京成立,成为第一家由工业企业负责兴办的银行,也是国内第四家由国有企业兴办的银行。12月22日,华夏银行正式营业。1996年4月10日,华夏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2003年7月21日,华夏银行正式在A股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第五家上市银行。

1992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993年1月9日,浦发银行正式开业。经增资扩股,浦发银行注册资本金由10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1亿元人民币。1999年9月23日,浦发银行正式在A股挂牌上市,是第二家上市交易的商业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事件

1995年8月,海南发展银行在海南省富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海南蜀兴信托投资公司等五家信托投资公司的基础上,向全国募集股份组建成立。然而,短短的三年时间,海南发展银行就陷入经营困境,因严重资不抵债并爆发系统性支付危机,1998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对其实施行政关闭。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到位。海发行成立之初共有股东47家,其中包括原五家信托投资公司的股东22家,新募股东25家。由于原有股东资产水分太大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新老股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进而引发关于海南发展银行的控制权和控股权之争,造成董事会效率低下,无法发挥正常决策作用。

二是内控机制流于形式。海发行在成立之初就忽视了内控机制的建设,即使有一些规章制度,也是“设”而不“控”。一方面,在海发行成立之初就背负巨额债务和不良资产的情况下,大部分股东的资本金在到位的当天或第二天就被通过向股东本身及其附属公司贷款等方式变相转走。另一方面,海发行在资本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还盲目违规扩张业务,负债端变相向客户高息揽储,筹资成本加大,资产端信贷管理薄弱,缺乏对客户还款能力和风险的预警分析,又遭遇房地产价格泡沫破裂,贷款难以收回。

三是盲目重组。海发行在自身经营不善、流动性不足、资本金缺乏以及巨额不良资产的情况下,盲目重组(带有一定执行行政任务的色彩)了已经基本丧失流动性的28家城市信用社,却无力对其进行注资、整合和控制,导致被兼并方失去控制,风险反而进一步放大,最终出现挤兑危机。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公告:由于海南发展银行不能及时清偿到期债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关闭海南发展银行,停止其一切业务活动,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组织成立清算组,对海南发展银行进行关闭清算;指定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债权债务,对其境外债务和境内居民储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保证支付,其余债务待组织清算后偿付。

1996年1月,由全国工商联牵头,数家民营机构参股组建的中国民生银行正式成立,突破了商业银行原有的股权构成,成为我国第一家以非国有企业为主出资设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000年12月19日,民生银行正式在A股挂牌上市,2009年11月26日,民生银行登陆H股市场。

恒丰银行作为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总部位于山东省烟台市,其前身为1987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烟台住房储蓄银行。2003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正式改制为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1993年,浙江商业银行在宁波成立,是一家中外合资银行。2004年6月30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经过重组、更名、迁址,最终改制为浙商银行。2004年8月18日,浙商银行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杭州。浙商银行现有股东22家,其中21家是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占85.71%。2016年3月,浙商银行在香港IPO上市。

2005年12月,渤海银行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天津,注册资本金85亿元人民币,由发起人认购全部股份。渤海银行采取发起方式设立,同时也是我国第一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并以集合资金信托方式吸收自然人参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二 股份行品牌特色鲜明

作为中国银行业最具特色的群体,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从成立之初就扮演着中国金融“改革尖兵”的角色。在转型创新发展方面,股份行凭借敏锐的市场触觉和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注重差异化市场定位,通过不断巩固自身在优势领域的领先地位,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特色品牌。

(一)综合化经营取得先行优势

近年来,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试点稳步推进,部分银行通过发起设立或投资参股的形式,逐步形成了覆盖保险、基金、租赁、信托、消费金融的银行控股集团。

兴业银行已基本建成以银行为主体,涵盖信托、金融租赁、基金、消费金融、期货、资产管理等在内的现代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平安银行以其“综合金融服务”特色和优势得到市场认可;中信银行依托中信集团金融与实业并举的独特竞争优势,“做深融融”和“做大产融”协同发展,近两年增资信银投资,成立了中信金融租赁公司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浦发银行近两年先后设立浦银国际,收购上海信托、上投摩根和国利货币,经营领域已扩展至基金、信托、租赁、境外投行、科技银行、村镇银行、货币经纪等多个金融业态,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民生银行立足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着力打造客户、机制、产品、业务、功能等“五位一体”的特色经营管理模式,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实现差异化竞争和互补性经营;光大银行依托光大集团金融全牌照优势,搭建对公业务综合金融服务机制,成立综合金融服务暨大资产项目督导协调委员会,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二)差异化定位特色鲜明

股份制商业银行坚持市场定位,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契合度高的专业金融服务,特色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招商银行扎实深耕零售金融,坚定“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用“一卡通”取代存折率先实现联网通兑,以AUM(客户资产管理规模)取代存款创新财富管理新模式,实现两次关键飞跃,奠定了零售业务的扎实根基。招商银行推出的“一网通”综合网上银行服务、“金葵花理财”、招商银行App和掌上生活App服务等多款创新产品和服务广为中国消费者所接受。

在零售业务领域,平安银行实施零售贷款尖兵策略,积极创新“SAT(社交+移动应用+远程服务)+智能主账户”商业模式和新型消费信贷产品,升级口袋银行的整体功能,新口袋银行App成为一站式综合金融移动服务平台。在对公业务领域,积极创新数据化、标准化的中小企业服务模式“中小企业征信数据贷”(KYB),开创“C+SIE+R”(核心客户+供应链、产业链、生态圈客户+零售客户)全产业链商业模式。

光大银行打造统一的“阳光”品牌优势。光大银行多年来以“共享阳光、创新生活”为理念,努力打造“阳光”系列品牌,形成了品牌竞争力。光大银行首家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在财富管理领域形成竞争优势;首家具备全面代理财政国库业务资格;首批获得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人和账户管理人双项资格;打造了中国最大的开放式缴费平台“云缴费”;等等。

中信银行对公业务深受市场青睐。中信银行在业内首推“交易+”品牌,债券承销、并购融资、银团贷款规模保持领先,对公存款日均规模、存贷利差优势明显,同时围绕“三大”(即大行业、大客户、大项目),发挥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产品优势,批量服务其产业链上优质中小企业,“交易+”品牌进一步叫响做实。

此外,兴业银行深耕同业金融,注重输出管理、科技、业务流程,率先搭建起银行间合作平台,开辟了全新合作模式;浙商银行致力于成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初步构建了专业化经营、流程化管理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民生银行坚持服务民企,做优质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管家,不断强化民企服务品牌;华夏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持续创新和突破;浦发银行打造企业在线融资、跨境电商、e同行、供应链、理财转让及理财对外代销平台等交易银行特色数字化平台……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其经营实践中体现了坚持市场定位、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的精神,更以其各自特色形成了鲜明的品牌知名度和竞争优势,也对整个行业发展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