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研究对象简介
本书选择地处北京的一家事业单位为对象,将其放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开展具体的研究。在单位研究的学术谱系中,有少数研究者对国企单位进行了个案调查(杨晓民、周翼虎,1999;刘求实,2002;刘爱玉,2003,2004,2005a,2005b;刘爱玉、王培杰,2005;游正林,2000,2007,2009),却很少有研究者深入事业单位开展个案研究。
本书选择一家事业单位做个案研究,必然要面对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经典争论,即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不过,读者在后文中将会看到,尽管本书的研究是在一家具体的事业单位展开的,但它所呈现的事业单位改革历程以及所实施的具体改革措施与全国的事业单位保持了基本一致,其背后贯穿着的治理方式和治理逻辑也是大体相同的。这与费孝通先生面对农村研究的个案代表性质疑时的回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正所谓“把一个个农村看作是全国农村的典型,用它来代表所有的中国农村,那是错误的。但是把一个农村看成是一切都与众不同,自成一格的独秀,也是不对的”(费孝通,1996:132)。而且,本书充分吸取了在个案代表性争论与反思基础上形成的拓展个案法的理论与实践,从个案的材料和经验中“拓展出去”,不仅调查个案本身的情况,还将个案的历史、社会脉络都纳入考察范围,以求从独特之中抽取一般,从微观走向宏观,尽可能地将个案研究的结论进行“个案的外推”,而将个案的结论扩大到适合的其他个案对象(Burawoy,1998;王宁,2002;卢晖临、李雪,2007)。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书的最终落脚点是通过个案研究来揭示事业单位的共性,而具体的切入点便是事业单位中重要制度的变迁、运行及其背后稳定的制度逻辑。
秉持以上认识,在经历了认真筛选和多次考察后,本书的研究对象最终选择了地处北京的一家事业单位,并将其学名拟定为“京院”。之所以选择京院,主要有两方面的现实考虑。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是在1979年成立的,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基本同步,这一时期恰好是中国城市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阶段,它的经历也就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出体制改革之下事业单位改革带来的变化。而且,与2009年以来事业单位改革大步推进的历史进程相一致,京院自2009年起以领导班子换届和体制改革为契机,拉开了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的大幕,这为深入调查、近距离观察事业单位改革以及组织内部运作提供了一个绝佳机会。其次,在现实的入场与调查方面,笔者在联系调查地点的过程中发现,要想获得真实有效且深入的资料,必须找到比较合适的入场身份,而京院为笔者提供的身份是学院办公室实习生。由于学院办公室在整个学院起着上传下达、综合协调的作用,这一身份为实地调查提供了诸多方便,既有利于获取比较全面的历史档案,也方便在工作之余对全院开展调查。
京院的基本情况如下:它是国务院某部委直属的事业单位,行政级别为厅(司)局级,全称为该部管理干部学院,同时有“北京某职业学院”的牌子,实行“两套班子、一套人马”,既有本行业系统干部培训的功能,又是一所具有普通大专招生权的高等专科院校。京院形成这种比较独特的管理体制与它的历史演变有很大关系。京院的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部属干部学校,1983年12月改为部管理干部学院,主要承担该部所在行业系统的成人大专教育和干部培训功能。此后,京院不断积极地申请普通大专甚至本科的办学权,于1999年取得普通大专招生资格,并招录了一批大专生。2000年1月,国务院部署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确定学院不再承担高等教育的功能,而改为部属干部培训中心,主要承担干部培训功能。尽管如此,这次改革还是给了学院一定的缓冲空间,允许它有三年的过渡期,待2002年培养完1999级大专生之后再最终完成转制。从2000年开始,京院虽然不再具有独立的招生权,但它经多方努力争取到了与周围院校进行联合办学的机会,即周围学院招进来的学生在京院学习、生活,最后仍由招生院校颁发学历与文凭。而且,经该部领导的积极争取与努力协调,京院仍然保留了原有的编制与财政拨款渠道。京院正是在这样一种特殊环境中维持着生存,一直持续到2006年。到了2006年,京院通过注册基金会作为办学主体的方式重新获得了独立的自主办学权,成为一所高职院校,再次取得大专办学权。这种方式最终在2010年得到了中央编制部门的确认,京院作为部属的干部学院和大专院校,最终呈现当前的复杂状况。在笔者看来,京院所经历的复杂的体制转变,恰恰反映出事业单位改革是在多种探索、尝试与反复中不断推进的,它也能尽量多地体现出事业单位的一般性。
从所承担的功能来看,京院主要提供公共服务职能,它按照国务院2011年公布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方案应当属于公益二类。在经费来源上,它的资金主要来自两块,一块是国家财政拨款,由财政部门按规定全额拨付事业单位人员经费与办公经费,其拨款人数按照1995年以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中编办)核定的编制数215计算;另一块是学院进行干部培训、学生培养所获得的学杂费等各种收入。在机构设置上,经过学院在2009年进行的机构调整与改革,当年全院共设18个处级部门,其中5个教学系部,13个行政处室,全院共有在职教职工220多人,其中学院领导7人,处级中层管理干部37人。全院220多人中有大约150人属于学院的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另外的70余人属于编制外人员,他们是在京院发展的不同时期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学院工作的。2009年以来,中国的事业单位改革坚持严控经费预算和人员编制的思路,京院的编制数量保持不变,学院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可控编制数之内继续招聘和引进事业编人员,同时也补充了一些编制外人员。后文关于用人制度变迁的部分将对此进行专门关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