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无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灯下美人

掌柜叫住贾琮,道:“不知你何姓何名?”

贾琮知道这掌柜怕他把竹纸和唯一的时文集卷走,便道:“在下姓贾,名琮,就住在宁荣街。”

听见贾琮的来历,掌柜心中不由倒吸一口气,他没想到眼前的贾琮竟然是赫赫有名的开国公之后。

但掌柜也只是诧异一秒钟,虽然宁荣国两府奢靡腐败,但也有部分类似贾璜、贾菌依附贾府生存的清贫旁支。

毕竟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

“好。”掌柜点头表示自己已经明了,目送贾琮离开书肆。

贾琮才出了书肆,看见贾环正一脸幽怨地盯着自己,手上的零食早就一扫而空,身后的小厮正提着不少玩器之类的东西。

显然在贾琮钻入书肆这段时间里,贾环已经在附近闲逛过一遍。

“你怎么突然去那种地方。”贾环道,“我记得你也不是个爱读书的人。”

贾琮回答:“我只是进去看看有没有新的话本。”

贾环也懒得追究,哼一声在前头抢着上了轿子。

贾琮和贾环前脚才刚登上轿子,后脚书肆就进来一个特殊的顾客。

“掌柜,最近可有新来的时文集?”书生模样的人一脚刚踏入书肆,就向掌柜招呼。

这掌柜答:“柳相公,我兄弟最近从金陵淘到一本时文集,只是你来的不巧,我适才将这本给人拿去抄了。”

柳玉城答:“无妨无妨。”他低头看见贾琮遗留下来的字迹,便猜测这就是抄书人留下的。

这字迹让柳玉城感到眼熟。

柳玉城与贾政的清客程日兴是旧相识,只是与成日拍马屁奉承贾政的程日兴不同,柳玉城是当朝大儒陆九畴的学生。

虽二人志向不同,但平日凭着旧交情也算是有来有往。

柳玉城正从程日兴家出来,看到这熟悉的字迹,便忆起他在程日兴家中看到的那半首诗词。

听说这程日兴从贾府那里得了一首好词,只是他们都不知道此诗词的作者是谁,因此程日兴才求了贾政拿原稿到外头,请柳玉城等人一并欣赏,顺便以这字迹寻是否是认识的人。

于是柳玉城从掌柜里得知六日后贾琮会来这里交还时文集,便也有自己的打算。

且说贾琮回到东院内,见天色已晚,也只得匆匆用过晚膳,和枕月说笑一阵就胡乱睡了。

清晨,贾琮仍然早起做八段锦,这次他多了一项任务,一边做八段锦一边默背《千字文》。

当他流畅地将《千字文》从头到尾默背三遍后,就结束锻炼。

今天他的任务就是抄书。

这时文集收集的是当朝科举各地优秀学士的文章,对贾琮来说,时文集不仅起到丰富他学识的作用,他还能通过练字抄书换一笔钱。

字数不算很多,但对于想要写好字的贾琮,他也不敢马虎。

贾琮洗干净双手,铺开竹纸,专心致志地抄写。

尽管目前的贾琮只背下《千字文》,但凭着前世的底子,贾琮也是看懂这些锦绣文章,知晓文人雅士的才华。

贾琮正在抄字,一旁不远处的枕月却远远地望着,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堂堂一个荣国府的哥儿,竟然要靠亲自抄书换银钱。

虽贾琮和枕月说他抄书也算是练字的一种,但枕月还是心疼贾琮。

枕月如此想着,手上的针线活却没有停下来,她想多绣几个帕子,让陈福拿出去卖,这样她的琮三爷也不会这么辛苦了。

想到帕子,枕月想起那日发生贾琮顶撞邢夫人的事情后,自己原本要卖出去的绣帕还是收了起来。

因为在平儿的帮助下,他们整个小院的伙食就已经改善,她自然不用再拿娘亲的遗物绣帕去换取吃食。

枕月痴痴地想着,若没有贾琮的出头,以及平儿的帮助,她多年精心珍藏的绣帕势必会被卖了去。

这边的贾琮自然是不知晓枕月千回百转的心思,他一丝不苟地抄写,即使手酸也不敢停下来休息太久,略抿一口水就继续低头抄写。

除了用膳,贾琮基本上一整天都在抄写。

直到落日余晖照进窗边,贾琮才小心翼翼地把文集和竹纸收起来,命枕月把这些放在匣子里。

原本贾琮想趁早入睡,因为这漫漫长夜,在没有手机的时代实在是太难打发。

虽然贾琮也可以看书打发时间,只是这烛火实在是难得,贾琮一般只点了半截蜡烛,用来照亮准备一些睡前的洗漱和衣物替换。

当然当朝的夜生活也并非枯燥无趣,贾府的爷们可以去青楼寻花问柳,但贾琮只是个不受宠的庶子,那些尊贵的爷们臂如贾琏、宝玉自然不会想到要带上贾琮。

贾琮坐在炕上,看着天边渐渐爬上柳梢头的明月,发现在没有污染的天空下,点点星光清晰可见。

他打算再坐一会就睡去。

这时贾琮听到院子有敲门声,正在烛火下做针线活的枕月忙去开门。

贾琮正思考是谁在这时候找上他时,就瞧见枕月领着平儿进来。

“平儿姐姐,你怎么来了?”贾琮深知平儿的身份,忙下炕迎上去。

平儿笑道:“我是有话要来传的,怕小丫鬟说不清楚,所以我亲自来。”

“三爷快快坐下。”平儿扶贾琮坐下,解释道,“我们二老爷想这几日见一见三爷,我想着三爷这身衣服也不好见外客,于是就到了库房挑了些绸缎,让人赶了制作出来。”

平儿说着,命身后的一个小丫鬟把衣服递给枕月,告诉贾琮可穿这件衣服去见外客。

贾琮略思索一会,明白贾政想见自己的缘由,只是他没想到这半首诗词竟都传到贾政那里。

随后贾琮眨了眨眼睛,贾政的事情,她一个王熙凤的丫鬟怎么会知晓?

平儿果然是个钟灵毓秀的女子,看见贾琮的疑惑的神情,便解释道:“因二奶奶侍候老太太用晚膳时,听到老太太提了一嘴二老爷想见三爷的事情,所以二奶奶就叫我来给三爷送去。”

贾琮恍然大悟,这王熙凤向来是最会察言观色,左右逢源的,如此细微的事情都能让她留意了去。

贾琮明白若自己这样一身朴素地去见了贾政和他的清客相公们,只会打了贾府的脸。

王熙凤防患于未然,也避免邢夫人甩锅到自己身上,落个恶待庶子的名声,自然会提前替贾琮打点好衣物去见贾政。

朦朦胧胧的烛火光显得笑语盈盈的平儿变得柔和起来,更加风姿动人。

灯下看美人,犹胜三分色。

这平儿也悄悄打量着贾琮,瞧他是否真的像传闻中变得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