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竟成为了女先生](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11/53476311/b_53476311.jpg)
第2章 意外机遇
一日,暖阳倾洒,给这座古老而沧桑的城市镀上了一层暖金色的光辉街头巷尾,人来人往,黄包车在石板路上疾驰而过,留下一串串清脆的铃铛声;街边的小摊贩们扯着嗓子叫卖着自家的货品,热气腾腾的包子、香气四溢的糖炒栗子,各种食物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与街头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烟火气十足的市井画卷。
林悦身着一件月白色的旗袍,旗袍上绣着几枝淡雅的梅花,恰到好处地映衬出她温婉又不失坚韧的气质。她迈着轻盈而坚定的步伐,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如同一朵绽放在喧嚣尘世的青莲。街边的电线杆上,一张留学启事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像是一只挥动着希望翅膀的白鸽,吸引了林悦的目光。
她停下脚步,仔细端详起那张启事。那是政府与国外高校联合精心筹划开展的一项人才培养宏伟计划,其涉猎范围广泛,涵盖了教育、科技等诸多关键领域。旨在从国内广纳贤才,送他们远赴重洋,汲取世界前沿知识,培育出一批拥有国际视野、能为国家发展注入全新活力、引领时代大步向前的栋梁之才。并且,学成之后需毫不犹豫地归国效力,将所学倾囊相授,为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筑起一道坚固的知识长城。
林悦的心仿若平静的湖面被一颗石子击中,瞬间泛起层层涟漪,又仿若在黑暗中摸索许久的旅人,猛地看到了一盏明灯。这于她而言,无疑是提升自我、开阔眼界的绝佳契机,更是为日后深耕教育事业积攒磅礴能量的关键一步。林悦自幼便对知识有着如饥似渴的追求,成长于书香世家,在长辈们的熏陶下,饱读诗书,对古今中外的文化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见解。女子学堂的求学经历,更是让她接触到了新思想的春风,自此,她便笃定了教育救国的信念,坚信知识能够驱散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的愚昧与黑暗。而如今,这张留学启事宛如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正缓缓向她敞开。
然而,她深知,这条申请之路必定荆棘丛生,宛如攀爬一座陡峭险峻、布满荆棘的高山。家人得知她的想法后,反应异常激烈,好似平静的家庭湖面被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掀起惊涛骇浪。父亲是个传统守旧的大家长,在他的观念里,女子就该谨守闺阁,相夫教子,料理家中琐事,抛头露面是绝对不被允许的行为。当林悦鼓起勇气向家人提及留学之事时,父亲怒不可遏,他涨红了脸,额头上青筋暴起,拍着桌子吼道:“女子抛头露面,成何体统!你就该在家安心待嫁,莫要再想这些荒唐事!”那声音震得屋顶似乎都要颤抖,整个屋子瞬间被一股压抑的愤怒氛围笼罩。母亲坐在一旁,早已泣不成声,她用帕子捂着眼睛,泪水不停地从指缝间渗出,念叨着“女子无才便是德”,试图用这句传承了千百年的传统观念将她拉回“正轨”。在母亲看来,女儿的安稳归宿远比追求什么远大理想重要得多,外面的世界风雨飘摇,她不忍心让女儿去吃苦受累。
学校里,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保守派教员们听闻林悦要申请留学,也对她侧目而视,嫉妒眼红她的才华与勇气,如同见不得光的老鼠,在暗处偷偷使绊。他们故意给她增加教学任务,将那些最调皮捣蛋、让其他教员都头疼不已的学生一股脑儿地安排到她的班级,想让她应接不暇,在繁琐的教学事务中焦头烂额,无暇顾及留学申请之事。课堂上,这些学生们嬉笑打闹,故意捣乱,不是扯着嗓子大声喧哗,就是在课桌上涂涂画画,完全不把课堂纪律放在眼里。林悦每次上课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维持秩序,耐心地教导这些学生,常常累得嗓子沙哑。而在评优评先时,尽管她的教学成果有目共睹,学生们的成绩在她的教导下有了显著提升,对知识的热爱也被她激发出来,课堂氛围总是生动活泼且富有成效,但那些保守派教员们却对她的优异表现视而不见,反而将荣誉给了那些平庸却听话的教员。那些教员上课照本宣科,学生们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可就因为他们从不挑战传统,乖乖遵循旧规,便能在评优时占尽先机。他们妄图用这种不公平的方式让林悦知难而退,放弃留学的梦想。
但林悦岂是轻易言弃之人?她骨子里那股倔强如燃烧的火焰,越烧越旺,仿佛能将一切阻碍都化为灰烬。白天,她在女校全神贯注地授课,丝毫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走进教室,她便将所有的烦恼抛诸脑后,眼中只有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们。她用精彩讲解吸引学生,将晦涩难懂的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出来,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一个个奇妙的知识世界中。讲述古诗词时,她声情并茂地吟诵,把诗人的情感细腻地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古人的才情与风骨;讲解外国文学时,她绘声绘色地描述书中的场景,让学生们仿若亲身经历一般。她还用耐心辅导帮助学生成长,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她总是利用课余时间,不厌其烦地为他们答疑解惑,手把手地教他们理解难题,直到他们完全掌握。
夜晚,万籁俱寂之时,整个世界仿佛都陷入了沉睡,只有林悦房间的窗户还透着微弱的灯光。她独坐窗前,挑灯夜战,精心准备申请材料。昏黄的灯光下,她的身影显得有些单薄,却又无比坚毅。她查阅大量资料,从古老的典籍到最新的学术期刊,一本本、一页页地仔细翻阅,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有用的知识点。每一个词句,她都反复斟酌,力求完美呈现自己的学识与抱负。为了写好个人陈述,她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那些在学堂的点点滴滴,与同学们探讨知识的热烈场景,以及对未来教育事业的憧憬,都化作笔下生动的文字。她还四处奔走,拜访学界前辈。那些前辈的府邸,大多高墙深院,朱漆大门紧闭,门槛颇高,门卫常将她拒之门外,眼神里透着轻蔑与不屑。但她从不气馁,一次次诚恳陈情,站在府邸门外,耐心地向门卫解释自己的来意,请求通传。有时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寒风凛冽,吹透了她的衣衫,可她依然身姿挺拔,眼神坚定。终于,她的坚持打动了几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他们被林悦的热忱与执着所感染,为她写下饱含赞誉与期待的推荐信。信中,对她的才华、勤奋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赞她是一颗即将在教育领域绽放光芒的新星。
经过层层筛选,凭借扎实深厚的学识功底和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忱,她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了留洋名额。这一消息传来,林悦的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历经艰辛后的喜悦,又有对未来未知旅程的忐忑。启程那天,北平火车站人头攒动,喧闹非凡。有远行的商人,扛着大包小包的货物,吆喝着伙计们小心搬运;有归家的游子,眼神中透着疲惫与急切,脚步匆匆地往出站口走去;还有送行的亲友,拉着彼此的手,千叮万嘱,眼中满是不舍。林悦身着简约洋装,手提简单行囊,身姿挺拔,眼神坚定。她的洋装裁剪得体,虽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却透着一股干练利落的气息。行囊里装着她最爱的几本书籍,还有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这便是她踏上征程的全部家当。她回望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心中涌动着无尽眷恋与豪情壮志,看着古老的城墙、熟悉的街巷,想着家中的亲人、学校的学生,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她强忍着不让它们落下。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学有所成,满载而归,为祖国的崛起贡献力量。火车汽笛长鸣,喷出一团团白色的蒸汽,缓缓启动,载着她驶向未知而充满希望的远方,车轮与铁轨的碰撞声,仿佛是在为她奏响一曲激昂的出征乐章。
随着火车渐行渐远,林悦的身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