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余世维说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 怎样培养团队的自主性

获得授权的员工能增强全盘规划工作的主动性,并能够在过程中担负起相应的责任,而不再事事依靠上司的指令行事。

明确授权范围,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请示

管理者对员工都是存在授权关系的,获得授权的员工能增强全盘规划工作的主动性,并能够在过程中担负起相应的责任,而不再事事依靠上司的指令行事。在授权的时候,管理者首先应该考虑的,不是员工能否把授权范围内的所有工作都做好,而是员工是否清楚地知道这个范围。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用羊圈来形容授权范围。100只成年育肥羊的羊圈一般有150平方米,被圈在其中的羊会走遍这个羊圈里的每一个地方吗?不一定!那么,在管理者所授权的工作范围以内,员工每个地方都能做好吗?答案很明显:不一定。

而大多数情况下,员工并不了解哪些事情需要请示,哪些事情可以自行操作,也就是这只羊不知道这个羊圈有多大,不知道自己能走的地方有哪些,所以管理者在授权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授权范围,要明确地告诉员工,哪些事情是需要请示的,哪些事情是不需要请示的,而不用过于在意员工能不能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

为了让员工明确自己的权限范围,管理者和员工不妨各自罗列一下哪些是自己认为需要请示的事项,哪些是不需要请示的事项,放在一起比较。如果管理者写了九件,而员工只写了其中的六件,那么管理者就可以明确地告诉员工,另外三件也是他自己可以做主的,属于“有效操作空间”,无须请示。

分清轻重缓急,设计优先顺序

假设有一天,某公司老总把财务经理请了过来:“吕经理,作为一个财务经理,你认为最重要的工作有哪些,请你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三项工作写出来。”财务经理写了一份,老总也写了一份,两份一对比,老总写的第一项工作是筹募资金,第二项工作是分配预算,第三项工作是追踪每一笔资金或支出的效益,而财务经理写的第一项工作是会计报表。这时,老总就可以告诉财务经理:“吕经理,我最在乎的是这三件事情,它们才是财务部门最重要的事情,以后这个会计报表,你就不用太关心了,会计部的人会做。”这样,财务经理工作的优先次序问题就解决了。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财务经理最重要的工作难道不是准备财务报表吗?答案是“不是”,准备财务报表是会计的工作。公司既然分出财务、会计、出纳这三个职位,那这三个职位所专事的工作肯定是不一样的。出纳的工作是负责日常资金收支、银行票据保管等,会计的工作是处理账务和税务等,财务的工作是对资金进行筹集、分配与运用等。在上面假设的场景中,吕经理原来不知道这件事情要先做,老总授权下去,就帮他明确了工作的优先次序问题。

另外,部门主管和员工明确工作的紧急程度也很重要。很紧急的事情要先做,不紧急的事情要后做。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做重要的和紧急的事情,人们一般就会认为他是尽职尽责的。相反,如果我们发现一个人每天都在做一些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就可能对他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这个人不重要,因为他每天都在做琐碎的小事;二是认为这个人只知道逃避工作,不愿意承担责任。所以,对工作的轻重缓急区分不好的话,不仅容易遗漏真正的要事,使工作难见成效,也会让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对个人的发展不利,久而久之,更会对公司的发展不利。

请记住,对于非常紧急且非常重要的事,必须立刻着手去做。对于重要但是不太紧急的事,可以放到第二步去做。对于有点急但是不太重要的事,可以放到第三步做。对于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最后做就行了。

对于非常紧急且非常重要的事,必须立刻着手去做。对于重要但是不太紧急的事,可以放到第二步去做。对于有点急但是不太重要的事,可以放到第三步做。对于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最后做就行了。

定期调整授权范围,进行扩张与缩减

权力授下去之后是需要调整的,可以结合定期考核,每半年或者一年调整一次。

很多公司都不会对某个人的授权范围进行调整,而是一直等到那个人离职,才把权力全部收回来。这种做法并不合适,一个人走不走是一回事,但工作做得好不好,是需要定期考核的。对于好或不好的结果,在他走以前就要进行一些相应的处理。权力授下去以后是需要调整的,可以结合定期考核,每半年或者一年调整一次,把执行人的权限范围按照其自动自发的程度适当地进行扩张和缩减。对于不自动自发的干部或员工,应当把他们的权力慢慢地收回来,让他们的权力范围越来越小,直到只局限于他自己的范围;对于自动自发的干部或员工,就应当逐步增加他们的权力,让他们的权力范围越来越大。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会对其他人起到警示的作用。

会议是留给重要的事情的,不要让会议变成琐碎事务的集中地。

大事会上说,小事随时说

为什么有些公司开会总是有讲不完的事情呢?我认为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公司一开会,所有的大事小事,芝麻绿豆、鸡毛蒜皮的琐碎事,全都拿到会上来讲。这样很不合适。会议是留给重要的事情的,不要让会议变成琐碎事务的集中地。各个部门的主管和公司高层管理者坐在一起开会,应该讨论跟大家有关的会议内容、跟公司业务有关的内容,一些小事甚至个人的私事,没有必要拿到会议上来浪费大家的时间。对于管理者来说,有些小事是可以随时发现并随时提醒员工的。这样做,效果也会比较显著,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员工也更容易记起你的提醒,主动改进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

有一次,我去公司的一个部门开会的时候,发现该部门的丁小姐在饮水机处接完水后,没有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而是直接站在饮水机旁边喝。当时我很纳闷,饮水机就在办公室的门口附近,喝完了以后再过来接是很方便的,为什么她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喝呢?

不一会儿,我就知道为什么了。当时另一个员工小杜也跑过去接水,一按水阀,水没有了。守候在旁的丁小姐就笑起来了:“呵呵,我这个是最后一杯。”原来她接到了最后一杯水,接完了却不想走,想要看看是哪个“倒霉鬼”过来会喝不到水。

我马上回头对她说:“丁小姐,请到茶水间去拿一桶纯净水过来。”

小杜说:“我去,我去。”

“不,你留下,丁小姐现在去。”我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一点儿笑容都没有。丁小姐知道我肯定不是开玩笑的,就赶紧到茶水间去搬了一桶纯净水来,小杜帮她装了上去。

等她弄完,我就在那个办公室里当众讲了下面这些话:“各位,以后喝水,如果谁喝到最后一杯,就请把它换上。不要天天喝别人给你换的水,知道了吗?”

通过这次事件,我相信大家以后都不会像丁小姐那样,接完最后一杯水再等着看别人的笑话了。

管理者一定要适时地提醒员工,让他们主动关注自己的言行,以后别再犯同样的错误。

上面的案例中我的做法,就是机会教育。管理者一定要适时地提醒员工,让他们主动关注自己的言行,以后别再犯同样的错误。

案例中的小事根本不需要开会的时候讲,但又不能不讲,那么碰到了随时提醒就可以,而且这种小事带有很强的即时性,也跟团队精神的建设密切相关,管理者碰到了马上就讲,还可以让员工加深印象,从而增强其改进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