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羊倌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0章 开镰收稻,初尝灵米

钟隐借过把,好奇打量着。

形制瞧着与凡间的镰刀并无太大不同,只是更长更重些。

唯一特别的地方,就是刃锋处隐现抹赤光。

“这里面,掺了火云铜?”

他随意挥舞两下,竟是听不到破风声。

钟隐猜测道。

火云铜算是比较普遍的灵矿了,甚至凡间矿山中,都不时能在矿脉中看到些许。

虽然位阶不算多高,但综合质性相对而言却是比较出色的,颇具性价比。

唯一不好之处,就是因为近于火属,不可长久沾染水汽,否则很易生锈。

所以不用时,需得涂油密封,于干燥处保存。

不过,也是因为这些只是掺宗了少量灵材,并没有经过真正祭炼,依旧还是凡器的缘故。

但凡法器,哪怕是再不入流的那种,也不是些许水汽能够锈蚀。

“钟师弟,这回有你,我可要轻松多了。”

某个学徒笑着开口,亦是接过把磨好擦干的镰刀。

只见其运转灵力,手掌在刀身上抹过。

看不出有何玄奇,只是刃锋处多出抹森白寒光。

但钟隐却是知道,他方才已是施展法术,给镰刀加持了把《锐金诀》。

二公派的杂役们,虽然各个习有武功,气力远胜常人,但这些灵谷灵米亦非凡间五谷。

若是不加持《锐金诀》,割不到半亩地就要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

选择灵植术的,多半是修习的水木几行功法。

习练《小云雨诀》等事半功倍,《锐金诀》等就要反过来了。

钟隐来之前,康婷这边就只有他一人掌握了《锐金诀》。

每回开镰动斧,对其而言也是不啻于同人恶斗了场。

不过,未知是不是过于敏感,钟隐总觉得其话中还有着些许较量试探之意。

可能,觉得自己轻松同时,也有被自己夺去差事风头的不满吧。

钟隐轻声笑笑,没有作声,只是同样将手放在刀身上,默运灵力。

“西山藏太白,肺窍纳霜芒……”

不多时,镰刃上同样多出线寒光。

彼三己二,给五把镰加持过后,两人就自助手。

五名等待多时的杂役接过镰刀,一排站开,各自占住垄黄粱米。

弯腰俯身,左手抓住把谷秸,右手齐根割去。

“嘶啦”裂帛撕纸声连绵响起。

很快,在其身后就自多出一把把稻谷。

其余杂役紧忙跟上,将其打捆扎好。

那名学徒做完,就赶紧闭目调息恢复起灵力来。

钟隐倒是很感兴趣地多看了几眼。

两刻多钟过去,一亩黄粱米被割得干干净净,仅留一地整齐的根茬儿。

而两人灵力亦自恢复得七七八八。

在杂役们停下稍作休息时,给术法几近失效的镰刀重新加持上《锐金诀》。

然后杂役换班,原本开镰割稻的,这次负责打捆。

期间难免有谷粒掉在田里,倒也没有浪费,康婷早知会过饲养赤尾鸡、翠羽鸡的教习。

对方派出了数个学徒,十数名杂役,带着数十只大小灵鸡,在开割的空荡田地里四处漫步啄食。

如是循环,待到日上中天,炎气逼得不再适合干活儿时,已经收了足足七亩地。

看样子,一天之内,就能将余下的黄粱米一并收完。

今天,除去膳堂送来的午食外。

康婷还亲自选了几捆黄粱米。

现场脱壳,砻谷,碾作精米,扬去杂余的糠皮,上水蒸煮。

学徒吃饭,杂役喝粥。

美其名曰评鉴下这季灵米的质量口感,其实算是变相的“与民同乐”庆祝下了。

还是头次品尝灵米,钟隐心中也是有些期待兴奋。

方自出锅,用筷子挑起团热气腾腾的米饭,简单吹几下就往口中送。

软糯筋道。

口感确实不错,但是比起前世吃过的那些良种米却也不至于说有所超出。

关键在于,这是正儿八经的灵米,有着灵气存在的。

米饭入腹不久,他就感觉有丝缕灵机分解逸散起来,随气血游走融入肺腑经络窍穴当中,壮大着修为。

怎么说呢,比起直接从灵砂、灵石中吸收,还是大为不及的。

灵石中的灵气,不仅浓郁而且精粹。

灵米中的,份量既少,还需要行功运炼纯粹一遭儿才好吸收转化为修为。

但是考虑到只需吃饭,便能裨益灵气,节省打坐吐纳的功夫,好处还是很有不小。

只可惜,灵米虽好,却不是人人都吃得起。

他们这些练气初期的小修,只偶尔才能尝上一回鲜。

到了中期,倒是可以隔三差五地吃顿。

而如同康婷、孙老头这样,修为已达后期又掌握着一两门技艺的“高手”。

哪怕一日三餐,也负担得起。

不过到了他们这步,要求自然也随之提高,最好再搭配上灵蔬、灵肉,精心做成灵膳。

至于筑基修士,已经可以辟谷,口腹之欲变得极淡,还不如服气餐霞。

除非是真正的灵膳,或者上品灵米,才有些兴趣。

不过,上品灵米其实也堪比药龄久厚的灵草了,不是那么常见易得。

用过灵米,上午做活的在旁边休息。

而易佩瑛几个,则是站到了收割后又翻过的灵田内。

借着正午的炎阳之气,运转灵力,施放出《燧皇诀》。

将那些根茬,连带着地里的螟螣蟊贼等虫豸,齐齐焚烧成灰。

过两天天气湿润后,再补上一轮《小云雨诀》增加土壤的墒情灵气,就可以播种下一季的灵米了。

申时过半,日跌西天,炎气渐消。

恢复得神完气足的杂役们再次上工开镰。

没什么好说的,一切顺风顺水。

赶在红日彻底西坠,天色变暗前,终于将十六亩黄粱米收割交割完毕。

只是暮食,可就再没有尝灵米的好处了,让尝过滋味的学徒大感可惜。

不过,人人回去时。

腰间都多出了个小小的布袋,里面装着两斤半左右的黄粱米。

说是碎米,其实品相倒也没那么差。

真正的碎米,其实大半都被饲养赤尾鸡的那位教习要走了。

据说,付出的代价是给康婷只翠羽鸡打牙祭。

他们手头儿的,主要是看着不太干净,掺有些糠皮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