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矿太阳系,从奥陌陌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0章 开始建设“科考基地”

月球“科考基地”的大小是“前哨站”的6倍多,所以不能像“前哨站”那样一次性发射,一次性建设完成。

虽然这一年多时间,“扶摇”运载火箭的技术升级,对月运载能力提升至25吨,但是以“科考基地”的体积质量,仍然要发射17枚“扶摇”重型运载火箭才能完成“科考基地”的第一步建设任务。

再加上“科考基地”里的设备和人员、生活物资补给这些,也得需要至少7枚火箭,发射和建设周期计划是3个月内完成。

因为这座月球1号“科考基地”是银河集团和夏国宇航部合作的项目,所以宇航部承担了30%的发射和建设任务,为了登月,宇航部拿出压箱底的10号重型火箭。

“科考基地”内的一些科研设备,也是由宇航部下属的工厂或者研究所制造。

1号“科考基地”计划常驻10-15名科研人员,宇航部有5个名额,其余的名额都是银河集团的。

宇航部的5名宇航员中3名由宇航部的航天基地发射到月球,另外2名宇航员和银河集团的宇航员一起发射到月球。

银河集团的有人登月飞船(可飞行轨道舱)一次可载6人,外加7吨物资,货运飞船可运载15吨物资,返回蓝星可携带10吨物资。

这种所谓的宇宙飞船在于洋看来,只是一种临时过渡性质的太空交通工具,使用寿命几乎都是一次性的,往返地月一个来回就报废,所以连代号都懒得起,就简单的标记为通用名称。

如果使用这种“飞船”作为宇宙中的交通工具,那就别提到火星建造基地了,外星文明飞船还有八年多的时间就要重新折返太阳系,于洋得赶在捕获它之前到火星建成一座基地。(现在时间线2X20年)

好在第二代“玄鸟”穿梭机的研发还算顺利,外形只调整了10%左右,主要还是发动机技术和动力源技术,可以轻松满足地月往返飞行。

按照混沌研究院穿梭机项目组的汇报,快的话今年底,慢的话明年初就能完成新二代“玄鸟”设计研发,最迟年中即可制造一架验证机,这些后话暂且不提。

对于洋和银河集团来说,眼下的太空计划就是发射月球“科考基地”,除了研发设计的时间稍微长了一些,用时九个多月。

整个月球“科考基地”在地面制造出来的时候只用了三个多月时间,余下的时间就是各种静态测试。

虽说“科考基地”是放大了6倍多的“前哨站”,但“科考基地”的模块和功能毕竟比“前哨站”多的多。

“前哨站”有的功能“科考基地”都有,并且随着体积放大,功能也随之放大。

在“前哨站”中只有两台月球表面资源采集车(吸尘车),而“科考基地”除了配备了八台月球表面资源采集车,还配备了一台挖掘式资源采集车(月球版挖掘机?)。

这台挖掘式资源采集车也是试验性质的设备,用来挖掘采集月球表面尘土以下质地较为坚硬的土壤和矿物质,为了将来大规模开采月球矿产资源的一种试验性设备。

又因为月球重力过低,只有蓝星的六分之一,在进行挖掘式采集作业的同时,防止作用力过大被弹到太空,除了行进用的履带轮子之外,还装备了六只小机械爪,以抓地的方式将自身固定到地面。

挖掘式资源采集车的体积是资源采集车的四倍大小,也是一种无人机器,但也可以远程操作,降低宇航员在外执行任务的风险。

九台资源采集车和矿物粉碎筛选设备,充电站,机械维修站组成资源采集中心,面积近300平方米。

除了和“前哨站”一样的采集资源、地质勘探、发电存储充电等功能,“科考基地”最主要的就是宇航员维生系统和科学试验系统。

毕竟名义上也是科学考察基地,少不了科学试验的设备和场地,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配备一间,每间实验室面积在100平方左右。

化学方面除了一间实验室,还有一座小型金属冶炼室,配合多功能3D打印机,可以自行打印制造一些设备或者替换用的零部件,占地200平方米。

这是“前哨站”上没有的,“前哨站”上只配备了氦3提取设备和钛金属筛选设备,不算真正的冶炼设备,这也是为下一步建设月球工厂做准备。

物理方面的实验室还兼具设备维修车间,生物实验室甚至配备了一间150平方大小植物温室,除了可以为整个基地提供一部分氧气,还科技种植新鲜的瓜果蔬菜,果然夏国人到哪都不忘种地。

除了这三座实验室,还有一座小型天文站,配备了一架高分辨率的射电望远镜,毕竟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对观测太空十分有利。

剩下的就是10-15名宇航员的活动空间,每5人一间宿舍,大学宿舍那种上下铺形式,各有一间独立卫生间,毕竟空间有限,要合理利用。

多功能会议室一间,兼具会议室、餐厅、锻炼室、娱乐休闲室等功能,面积200平方米。

主控室一间,100平方米,在“科考基地”正中间,联通着其他各个舱室,配备一台小型超算,可以控制整个基地的所有设备,也有机械操控备份。

为了科考基地的安全,相连的每个舱室之间都是有双层闸门保护,紧急情况下可以切断舱室之间的联系,手动平衡舱体内外气压之后可以从外部进入,整个基地有三个出入口。

总体来说,月球“科考基地”由主控室(100²)+会议室(200²)+宿舍(100²)+物资仓库(100²)+生物实验室(100²)+植物温室(150²)+物理实验室(100²)+天文观测室(50²)+化学实验室(100²)+冶炼室(200²)+能源室(100²)+采集中心(300²)+勘探中心(200²),一共13个舱室组成,合计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

加上5.5米的高度(屋顶和地下各1米管线空间,墙壁厚0.25米),可使用空间达到了5400立方米。

从科考基地上方看去,13座舱室成以主控室为起点,成斐波那契数螺旋状排列,像一只大海螺。

基地屋顶同样铺满了太阳能发电板(柔性太阳能薄膜),每个舱室的地板下,除了管线就是大量的固态超能电池。

在能源方面不用担心可以敞开了使用,就是水资源在基地初建的时候会有些紧张,不过随着后期从月球采集的矿物质中提取氢氧元素,就可以自己制造水。

主控室屋顶上还有雷达和天线用于通讯,“科考基地”四个方向三十米处还各安装了一架电磁脉冲炮,用来防御陨石流星对基地造成破坏。

由于现在往返地月的还是传统型飞船式运输,暂时不需要在月球建设机场或者港口,只需要在基地附近有一块相对平整的土地就行。

1号“科考基地”距离1号“前哨站”大约50公里,也是事先由探测卫星探测的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

月球“科考基地”占地近2000平方米,月球上很难找到这么大一块平地,而且还是在选定的资源点上,所以还是需要提前发射设备去提前平整地面。

研发人员在综合考虑之后,在“科考基地”新增的挖掘式月球资源采集车基础上,只需要增加一个推铲,就可以满足这个任务需求,前面是挖斗,后面是推铲,一车多用。

这台单独的多功能月球资源采集车,比“科考基地”提前半个月的时间发射,利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将基地安置点的土地平整。

“扶摇”重型火箭的月球运载能力是15吨,这台多功能月球资源采集车只有4吨的重量,加上替换用的配件和电池也才只有5吨。

剩余的10吨运力也不能浪费,月球“科考基地”毕竟比“前哨站”大很多倍,为了保障整个基地的安全和结构稳定,所以也得像在蓝星上建房子一样打地桩,修地基。

但是由于地外运输能力的限制,还不能向月球运送大型的工程机械,于是研发人员参考了钻探器,让桩子可以自行钻入地下。

好在“科考基地”只是一层的平房,打桩也只是起一个固定的作用,地基也只是稍微平整一下地面就可以了。

一切准备就绪,一台多功能月球资源采集车和20根8米长的自动钻探桩丁,以及备用零部件和固态超能电池阵列,整整15吨的载荷,将“扶摇”重型火箭的头部舱室塞的满满登登。

和上次“前哨站”一样,这次月球“科考基地”的任务所有流程,仍然选择了向全世界公开直播,主打的就是一个自信。

也算是变相的给这两款中小型的月球基地打广告,一是吸引买家,二是吸引夏国的民众和学生们,让他们更了解宇宙,能投入到宇宙大航海时代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