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章 秘籍突破
夜色尚未散尽,鸿鹤门内依旧弥漫着昨夜战斗残留的血腥气息。江逸站在院中,望着那些仍在清理战场的弟子们,心中却没有一丝轻松。他知道,那封残破信笺上的“精武会”三个字,像一根刺扎进了他的心头——这背后隐藏的,或许远比一场夜袭更加复杂。
他没有多说什么,转身走入门派密室。那里存放着从老者处得到的残缺秘籍,也是他接下来要突破的关键所在。
密室不大,仅容一人盘膝而坐。墙上嵌着两盏油灯,点燃后能维持两个时辰的照明时间。江逸将秘籍摊开在案上,深吸一口气,开始逐字辨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篆文。
这些文字并非纯粹的篆体,而是混杂了一些早已失传的伪字和变体。现代书法的知识在此刻派上了用场,他回忆起大学时临摹过的一些碑帖,将其中相似结构一一对照,再结合鸿鹤门典籍中的记载,逐步剥离出真正有意义的部分。
一个句子渐渐浮现出来:
“内息走督脉三转,气沉海底,引火归元。”
这句话让江逸眉头微皱。督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通常用于调气通阳,但“走督脉三转”却与鸿鹤门传统练气法截然不同。他心中隐隐有种感觉:这部秘籍所载之术,并非单纯属于中原武术体系。
他不敢贸然尝试,而是先将整段文字抄录下来,反复默念数遍,试图从中捕捉到某种规律。直到第一盏油灯熄灭,他才合上秘籍,离开密室,回到后院独自练习。
他按照秘籍所述,调整呼吸节奏,尝试将内息引导至督脉。起初一切顺利,可当气息走到第三转时,胸口突然一阵闷痛,仿佛有东西堵在心口,令他几乎窒息。额头冷汗直冒,视线也开始模糊。
江逸咬牙坚持,脑海中迅速回想着现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氧气供应、肌肉负荷、血液循环……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忽略了身体的适应过程,于是立刻放缓节奏,改为小幅度吐纳,并配合鸿鹤门原有的导引术,缓慢疏通经络。
不知过了多久,那种压迫感终于消退。他缓缓睁开眼,掌心竟浮现出一道淡青色的纹路,形状如同蛇鳞般细密,却又带着某种古老图腾的痕迹。
他怔了怔,随即迅速收手,将手掌藏入袖中。这种变化,恐怕不是偶然。
翌日午后,江逸来到演武场东侧的一片空地。他取出木桩,开始尝试将秘籍中的招式融入鸿鹤门拳法之中。然而刚一动手,便发现动作生硬无比,原本流畅的连击变得迟滞,甚至几次险些失去平衡。
他停下动作,闭目沉思片刻,重新拆解秘籍中的核心逻辑。那几页图谱看似繁复,实则围绕一个关键点展开——重心偏移后的反击时机。
他决定从这一点入手,放弃照搬秘籍的动作,而是提取其战术思想,结合鸿鹤门步法,重新编排了一组连击。这一次,动作顺畅了许多,尤其是最后一记虚实转换的踢击,让他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掌控感。
远处,周鸿鹤默默看着这一切,神情复杂。他没有上前打断,只是轻轻叹了口气,转身离去。
夜晚,江逸结束训练,独自沿小巷返回住处。月光被乌云遮掩,巷中昏暗无光。他脚步稳健,目光警觉,忽然察觉到一股异样的气息自拐角传来。
几乎在同一瞬间,一道黑影如鬼魅般从墙角窜出,手中短刃直取他咽喉!
江逸反应极快,脚下本能地按着秘籍所教的新式步伐向后滑步,同时右手一抬,以“虚实转换”的手法引对方发力方向偏离。那人身形一滞,攻势顿时减弱。
江逸趁机反守为攻,一脚踢在其小腿关节处,逼得对方踉跄后退。借着这个空隙,他迅速拉开距离,摆出防御姿态。
那人蒙着面巾,只露出一双锐利的眼睛。他没有继续进攻,反而低声冷笑一声,道:“你已不在剧本之中。”
话音未落,他身形一闪,消失在夜色中,仿佛从未存在过。
江逸站在原地,心跳仍未平复。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双手,又回想刚才那一瞬的应对——如果不是掌握了秘籍中的新式步伐与技巧,恐怕此刻已经倒在血泊之中。
他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抹寒芒。
这一夜之后,江逸开始更加频繁地研究秘籍内容。他在每一个细节中寻找突破口,不断调整呼吸、步法与招式衔接。每一次练习都像是在刀尖上行走,稍有不慎便会受伤,但他没有退缩。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他再次演练那套融合后的拳法。这一次,动作行云流水,虚实分明,每一击都精准有力,仿佛整个人都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当他收势站定,额头上满是汗水,嘴角却浮现出一丝笑意。
他知道,自己终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与此同时,在城外一座隐秘的院落中,一名身穿黑色劲装的男子正静静听着属下的汇报。
“袭击失败,鸿鹤门早有准备。而且……那个江逸似乎掌握了一些我们未曾预料的能力。”
另一名女子坐在角落,冷冷开口:“看来,我们低估了他。”
男子微微颔首,眼神阴沉:“既然如此,那就换一种方式。派人盯紧他,查清楚他到底在研究什么。”
女子轻笑一声:“也好,让我们看看,这位江逸,还能走多远。”
屋外风声呼啸,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而在鸿鹤门内,江逸站在晨曦之中,迎着初升的朝阳,缓缓抬起双臂,做出一个全新的起手式。
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只想自保的小人物。
他已经,踏上了一条无人走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