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部位各自为政,咔,系统崩溃
在担任全科医生的几年中,我逐渐意识到:我为患者开出具体的药物,帮助他们暂时抑制疾病的症状,却未能找出疾病的根源。如果某位患者存在抑郁症的症状,我们就会按通常的教科书式诊断法,认定其为一种由大脑化学物质的失衡引起的心理问题,接着医生便开具抗抑郁处方。
但我发现,抑郁症及其他诸多疾病往往是由不良的饮食习惯、压力过大或缺乏锻炼导致的,并且更可能是上述三种因素交叉影响的结果。皮疹也不例外,按照医学教科书,我们会给皮疹患者开具类固醇药膏之类的处方,但皮疹只是该疾病的一种浅层症状。人们几乎意识不到皮疹的病因复杂多样,其中包括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这种过度反应可能是患者对某种食物不耐受、肠道细菌异常甚至压力过大所导致。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做隔靴搔痒的无用功,而不去根治疾病呢?
我们的治疗方案必须更全面,即综合考虑患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们睡得如何?他们吃了什么?他们在工作时会久坐吗?他们是否一直玩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人体内在的互联互通系统,它会处理身体各部位受到的多重入侵,且不同部位的应对能力有所不同。如果各部位不加以配合,久而久之,这个系统将趋于松散并最终崩溃。
每个人崩溃的临界点不同,或者说阈值不同,这就是“阈值效应”。我喜欢把这个过程比作玩杂耍:大多数人可以同时玩两个球,有些人甚至可以同时玩三四个球。但是在扔给他们第五个时,他们就会丢掉所有的球。我们的身体会在这个临界点生病,生病时可能表现为皮肤不适、血糖失常、情绪障碍或睡眠障碍。因此,我的治疗方法强调根源,而不是表象。
治疗方案的不全面也是我们只能治愈20%左右患者的原因。此外,我们身体某个部位出现的症状,其根源往往是医学学习没有告诉我们的另一个部位。正因这样,我才坚信,在未来的医学领域将会有更多的医生成为超级通才,而不是超级专才。正如我们对人体的理解始终不断深入一样,医学实践同样也需要不断演进。我们良好的健康状态来自医学手术以外的领域,而不只是医疗领域之内,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往往是最有效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