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9章 你猜我的小目标是多少

于是换了造型的少女,再站到记者站这样的新闻单位,都是闪亮夺目的存在。

绝对不夸张。

因为章兰芝那样的穿着,已经是大众审美下,这年代能穿出来最合适的好看了。

站在蓉都最繁华热闹的街头放眼望去,普遍都是蓝绿两色的军装跟白衬衫点缀的灰扑扑色调,她那种好像是烫过点的蓬松披肩发、黑色半截裙衬着黑白格子衬衫已经很醒目。

街上偶尔有点大红大绿都显得媚俗。

可让卫东多少还是看过后世那些(施)各(老)种(太)穿着打扮,选的这件米白色的高领毛衫,自带紧身效果,居然能把董雪晴那点小身板都凸显出婀娜摇曳的风情来。

再加上条这会儿正经姑娘很少穿的喇叭裤,实际上就是后来比较紧身的时装长裤,故意把裤脚放大,就有了擎天柱踩着钢铁脚步的修长感。

最后那双半高跟小皮鞋藏在喇叭裤里面抬高了身形,特别显腿长。

要不是还在卡车上坐了会儿适应,完全是挂在让卫东胳膊上才离开服装市场的凤雏,都不知道该怎么走路了。

这种在服装市场罕见的搭配,高雅又时髦,引来无数目光追踪,然后循着款式,买爆了这身毛衫加长裤。

直到在记者站,董雪晴就尽量学着秘书那种斯文淡雅的笑容站旁边。

左右凸显出让卫东特别有面儿,记者站的主编和于松海看见都惊艳不已。

“有点像,像那个东瀛电视剧里的女主角?”

“幸子装吧,沪海记者站刚发过照片,很多市区年轻人流行这么穿。”

“拍个照拍个照!”

连章兰芝再多看几眼都能察觉:“真有点像,刚才是觉得眼熟,头发剪短再烫一下就更像了。”

只能说让卫东印象中的城市女性穿着超前程度,跟东瀛这会儿和内地的几十年时尚差距差不多吧。

今年春节前开始热播的东瀛连续剧《血疑》,实际上也是快十年前的都市剧。

依旧风靡全国城镇区域。

青年男女主角的穿衣风格绝对让城里人眼热不已。

董雪晴都忍不住轻轻拨弄自己的头发,只恨周围没什么大镜子。

哪怕她没看过这什么电视剧。

记者站的事儿有点啰嗦,先做了个正式访谈,从商州开始对改革步伐不一的基层看法,带动城镇弱势群众和城乡农副产品互助。

然后是对三线工厂、国营工厂军转民的销售案例,收录机、照相机到合金材料销售,都给列出来。

西山厂肯定是其中的亮点,现在已经供货七批,在春节后的这俩月时间里近两万台销售,章秘书那有确切数据,现在又新增百分之二十五的供货量。

绝对算是目前军改民、三线工厂转向不改制的模范标兵。

让卫东都听出来,西山厂这样不用改制就获得了好业绩的“偶然情况”,被有人当成这种国营模式还大有作为的论据。

于是争论很大的改制大潮居然都能被拖住,起码在蜀川这边有等等看的意思。

从上回去商州跟市里面谈话,让卫东已经感受到这个时代特点,所有人其实都不太知道具体要怎么做。

别看沿海做得风生水起,内陆顾虑多得很,随时等着看那些家伙出岔子。

于是各地都有激进和保守的不同思路在拉锯。

所以他这闪亮出头的案例肯定会被注意到,尤其军工厂这种业绩都没法隐瞒,不知道红光厂那边的钛锭生意什么时候会暴露。

内心有点慌:“这只是我们做出的一点点尝试,不需要送到风口浪尖去当争议人物吧,小生意,这才几万块钱的小生意,完全没必要这么聚焦。”

于松海又鼓掌:“聚焦这个词儿很好啊,小让在用词上常有精妙之处,但你可能没意识到这由小见大的意义,一家濒临停产的军工厂,选对了产品方向,选对了销售思路,就豁然开朗的在市场上打出翻身仗,这要是总结成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宝贵经验,能够帮助更多的工厂焕发新生,那就不是小事了。”

让卫东内心嘀咕,这特么是可以放之四海皆翻身的吗,不是老子如同开了天眼般的搞出这种新销售模式,其他产品你拿到西湖边,大学校园去卖卖看?

脸上越发尽量苦着,一问就是生意不好做啊,前辈老尤还关着,现在也仅仅在全国开发了两处销售点,还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去到处奔走,距离打赢翻身仗还远得很呢。

也算是说给秘书听,别以为缓过气就能甩开老子去自己捣鼓。

于松海却根本不接老尤这个话茬,强调既然已经把照相机厂跟胶卷厂,还有阳光日报联系起来,那么这个在媒体关注下促成的影展,一定要做成今年国庆的献礼工程。

让卫东跟他对视,眼神表达这特么要看姓金的接不接这个五百块的活儿。

而且要是那家伙胡作非为的节外生枝搞砸了这事儿,那也是你的锅。

没想到结束访谈,在旁边翻看协议的记者站主编又详细询问关于收录机销售的活儿,这个之前于松海都一笔带过的随手项目。

让卫东也只能说这家江浙地区的厂家,产品质量和款式都很有特点,春节前自己进了批货,现在看起来已经很难拿到,好像是他们已经在砖儿台开始打广告了。

春节前后他似乎在电视上看到过,但心里知道还没听见那首著名的歌词,说明燕舞收录机的爆发点都还没到。

总之直到共进午餐,主编依旧更关注这个案例,并询问让卫东在蓉都停留多久。

“大概一周吧,很多工作要做,但我们在蓉都有办事处,小章同志也是西山厂的军代表人员,可以随时保持联系。”让卫东赶紧把秘书推出来当挡箭牌。

正专注在麻辣肺片和爆炒腰花里面的章兰芝,还是很有工作经验的马上收起筷子,艰难的把菜肴咽下,很文雅的点头示意。

主编却把重点锁定在让卫东:“西山厂毕竟还是藏在深山的军工企业,协议上提到你是以私人名义注册品牌,获得独家销售权,这样很不合适,应该注册成公司,用公司的名义跟军工企业合作,既然你在蓉都,那干脆把公司注册在这里,我们也能帮你尽快完成这个注册,拿到营业执照手续。”

前税务大院老保安还在琢磨你们记者站难道也想全民经商的来这公司占股吗?

但是抬头看于松海给他递了个眼色,主要是他知道自己也不擅长玩这些勾心斗角的厚黑术,顺势点头说好,用过餐安排秘书去买单,顺便跟着去记者站这边细致了解下注册公司需要准备些什么。

最后给董雪晴打暗语:“我跟于记者再去喝茶聊聊事情,你下午上课前,也跟着章秘书多学习下办手续的事,晚饭我看要不要去你们学校篮球场找你。”

没有手机、传呼、电话的无间道就这么朴实无华。

凤雏知道下午约好了要去省大跟那些打篮球的大学生碰头,连忙热情的表示把秘书姐姐追(拖)随(住)好。

章兰芝张了张嘴,还是没突破形象的喊出声,安静的服从指派去了。

这边于松海上车才给让卫东解释:“上级有给省里下达军民结合指导精神,今年之内必须要完成军工企业民品生产、科研和技术转让任务,你这个现成的项目不算进去简直可惜,有了这张牌作为护身符,你的销售工作也更有保障,基本很难再出现尤启立这种情况,我们报社当然也能重点报道,再把影展的献礼工程算进去,我们的任务也圆满完成。”

让卫东半调侃半试探:“我还以为是你们记者站想参股呢。”

于记者立刻觉得匪夷所思:“我们是新闻单位,怎么可能掺和这种事!”

让卫东把后来好多体制单位都有三产公司的话吞肚子里:“行,老于,你可以安排你老婆的爹妈或者什么可靠的亲戚,来这公司挂个名分点股份,没准儿以后你退休,或者想下海做生意了,这股份就是你的底气。”

于松海肯定像被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这,这这这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会儿没有什么公职人员不允许私人入股公司之类规定,甚至记者站来入股也找不到什么禁止条款。

所有人压根儿还没搞懂这个局面。

税务局见过太多这些把戏:“还是隐蔽点好,因为这家照相机销售公司能有多赚,我怕说出来吓着你,这就是为什么我对老金搞那个事情爱做不做的原因。”

记者很有勇气的深吸气:“那你来吓吓我。”

看他没那采访本记录,让卫东难得对他有点信任,老实说这都回到八十年代快一年了,连爹妈都不敢说自己的底细,其他人更是防范得严重,要说稍微敢信任点的可能就是董家姐妹。

他也需要倾诉压力:“我在外面卖29元一台你和西山厂都知道,他们给我十八元,这次我回去还主动要求涨回十九元,因为我的方法是直接把产品放到第一线卖,中间根本没什么成本,每周三千台,不,现在是每周四千台相机,每台我赚五元,你算算我每个月赚多少。”

于松海肯定知道让卫东能赚,但绝对没想到他能赚这么多。

每月八个万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