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天后倒追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3章 回归《种田吧少年》的日子

在无数人的批判与坚守之中,许巷丝毫没有暴露自己的行踪。

他一个人静悄悄的离开了星城,回到了杭城市。

至于《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舞台现场版是经由《谁是歌手》节目组的手,上传到了各大音乐平台。

而许巷的单曲版,则是晚一天上传。

不过也没有关系,反正他也已经录制好了,并且上传了上去,只是还没有发布罢了。

等到夜里十二点了,点击自动发布就行了。

现在的许巷已经回到了杭城,正在往《种田吧少年》的节目组去赶。

网络上的沸沸扬扬,目前都跟他没啥关系了。

经过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他已经成功的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之前网上对他的议论,口风已经彻底扭转。

现在最多只是质疑他这首歌的风格是不是不够流行,却没人再说他不会写歌了。

而《谁是歌手》的节目组,上一周还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只能等待一个翻身。

现在经过了昨天晚上许巷的原创演唱之后,底气也终于再次足了起来,腰板邦邦硬。

这一切许巷都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他也不会怎么在意。不管外面的网友如何议论纷纷,这首歌是经历过许许多多年的风雪验证的。

它就是无可匹敌的一首歌。

许巷内心很踏实,也很坚定,那些观众说的不好听的话,很快就会被时间给打脸打到痛不欲生。

而谢时宜就跟许巷在酒店里待了一晚上,只不过那是套房。

两个人真就喝着红酒,聊聊一些剧本,再暧昧的说了一些话。

仅此而已。

没有表白,更不可能发生关系。

如今还是处于友情以上,恋人未满的阶段。

在周一的下午,许巷再一次他回到了杭城《种田吧少年》节目的录制地。

他感觉亲切极了,这里太松弛了,非常舒服。

只是干农活,身子会累一点,但是脑子是轻松的,更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要处理。

只需要除除草,养养牲口就行了。

在杭城的街头,寒风凛冽,如细密的针直往骨髓里钻。

许巷抬手招来的滴滴专车,像是寒夜中的暖巢。

许巷迅速钻进车内,瞬间被暖意包裹。

司机是个面容和善的中年男子,简短的寒暄后,车子缓缓启动,驶向国道,一场与冬日风景的邂逅就此展开。

车子平稳地并入国道,速度逐渐加快,窗外的世界也如被拉动的长卷,迅速向后退去。

这是12月中旬的冬日,午后的阳光虽肆意倾洒,却难以驱散彻骨的寒意。

天空呈现出一种清冷的湛蓝,澄澈得没有一丝杂质,仿若一块高悬天际的巨大蓝宝石,深邃而寂静,让人忍不住沉浸在这无垠的蓝色之中,感受着宇宙的浩渺与自身的渺小。

国道的一侧是广袤无垠的田野,冬日的田野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褪去了秋日的盛装,只剩下一片略显荒芜的景象。

枯黄的秸秆横七竖八地倒伏在土地上,像是大地写下的神秘符号,诉说着过去的繁荣与如今的沉寂。

蹲下细看,秸秆上还残留着一些细碎的谷粒,仿佛是秋天遗落的梦。

偶尔有几株倔强的野草在寒风中挺立,它们细长而坚韧的叶子在风中摇曳,发出细微的簌簌声,似在低语着对生命的执着。

田边的沟渠里,水已变得冰冷刺骨,水面上结着一层薄冰,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宛如无数颗散落的钻石。

凑近去瞧,冰面下的水仍在缓缓流动,仿佛在冰层的庇护下,默默积蓄着力量,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沿着田野的边缘望去,是一排错落有致的农舍。

这些农舍大多是白墙黑瓦,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古朴而宁静,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烟囱里升腾起袅袅炊烟,那烟雾直直地升入空中,起初还保持着清晰的柱状,随着高度的上升,逐渐在微风中飘散开来,给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几分温暖的人间烟火气息。

农舍前的空地上,晾晒着一些衣物和农产品。

花花绿绿的衣物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像是在跳着无声的舞蹈;玉米、辣椒等农产品被整齐地码放在竹匾里,金黄与火红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丰收图景。

几只家犬慵懒地趴在门口,享受着午后的阳光,它们半眯着眼睛,偶尔抬眼看看飞驰而过的车子,便又继续沉浸在自己的惬意时光里。

国道的另一侧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河水在冬日的阳光下缓缓流淌,泛着淡淡的银色光泽,仿佛是大地流淌的血脉。

河边的垂柳早已褪去了翠绿的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在寒风中肆意舞动,宛如一群瘦骨嶙峋的舞者,用最纯粹的肢体语言演绎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有些枝条垂落在水面上,随着水流轻轻摆动,似是在与河水亲密私语,又像是在为河水弹奏着一首无声的乐章。

河面上,偶尔有几只野鸭在嬉戏,它们欢快地游动着,时而潜入水中,时而浮出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打破了河面的平静。

仔细观察,野鸭身上的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它们灵活的身姿在水中穿梭自如,为这略显单调的冬日河面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

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像是大地隆起的坚实脊背,又似一条沉睡的巨龙。

山上的树木大多已经凋零,只剩下一些深褐色的枝干,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在山的阴面,还残留着一些积雪。

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宛如镶嵌在山间的璀璨宝石。

半山腰处,有几座寺庙若隐若现,红墙黄瓦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寺庙的钟声偶尔传来,那悠扬的钟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余音袅袅,不绝于耳,给这冬日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车子继续飞驰,路边的电线杆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整齐地排列在国道两旁,飞速地向后退去。

它们的身影在阳光的照射下,在地面上投下一道道细长的影子,与电线交织在一起,在天空中勾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偶尔有几只麻雀停歇在电线上,它们小巧玲珑的身影在电线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可爱。

麻雀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热烈地讨论着什么,又像是在为这冬日的寂寥奏响一曲欢快的乐章。

当车子驶近时,它们便扑腾着翅膀飞向天空,在阳光下留下一道道黑色的剪影,转瞬即逝。

国道上的车辆并不多,只有一些货车和偶尔驶过的私家车。

货车满载着货物,发出低沉而厚重的轰鸣声,它们的车身沾满了灰尘,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有些疲惫,却又充满了力量感,仿佛在诉说着一路的奔波与艰辛。

私家车则各有各的色彩和姿态,有的风驰电掣,像是在追逐着远方的梦想;

有的不紧不慢,悠闲地欣赏着沿途的风景,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惬意。

每一辆车都带着自己的故事,在这条国道上匆匆而过,又消失在远方的天际,让人不禁遐想它们的目的地和背后的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西斜,光线变得更加柔和而温暖。

原本清冷的田野、河流和山峦,此刻都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整个世界仿佛被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如梦如幻。

田野里的秸秆变得金黄发亮,像是被镀上了一层金箔,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一种别样的魅力;

河水也变成了金色的绸缎,在微风的轻抚下,泛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轮廓变得更加分明。

明暗交错之间,展现出一种雄浑而壮丽的美感。

像是一幅被精心描绘的油画,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夕阳的余晖洒在车窗上,给车内也带来了一丝温暖的色调。

司机打开了收音机,里面传出悠扬的音乐。

播放的正是许巷上一周表演的曲目——虫儿飞。

那舒缓的旋律与车外的风景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许巷静静地望着窗外,沉浸在这冬日国道上的美景之中,心中的烦恼和疲惫也渐渐消散。

在这个12月中旬的午后,许巷乘坐着滴滴专车,在国道上飞驰,领略着车窗外的风景。

这一路的景色,有荒芜与寂寥,也有生机与希望;有宁静与古朴,也有匆匆与忙碌。

它们共同构成了冬日里独特的画卷,让许巷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活的多彩。

内心的那些被刻意压抑下来的情绪,都随着这古朴而素淡的冬日气息,一并消失了去。

一个半小时后,专车抵达《种田吧少年》节目组的驻地,许巷与专车司机那个长相和善的中年男人挥手告别。

他终于回来了,恍若隔世一般的既视感。

在十二月的凛冬,风总是像藏着无数细小的冰针,直直往骨头缝里钻,许巷刚下了车就被一阵冷风直直的钻进了身体里,他被迫紧了紧身上的外套。

傍晚的天色开始早早地暗下来,可天边那轮夕阳却像是不甘心就这么退场,执拗地散发着温暖而柔和的光,给整个世界都镀上了一层金辉。

许巷就站在这片被夕阳笼罩的田野边,眼前是刚抽芽的小麦苗,嫩绿嫩绿的,在寒风中轻轻摇曳。

这些麦芽像是大地悄悄探出的小脑袋,带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又有些怯生生的。

许巷弯下腰,轻轻抚摸着那细嫩的麦芽,粗糙的手指触碰到麦芽的瞬间,他仿佛感受到了生命的蓬勃力量。

每一株麦芽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希望,在这寒冷的冬日里倔强生长。

他的身前,是三间被夕阳染成金黄色的木屋。

这木屋是他和九个少年,亲手动手,一点一滴改造的,每一块木板都承载着他的汗水和对生活的期许。

木屋里弥漫着淡淡的木香,那是家的味道。

此刻,烟囱里正冒着袅袅炊烟,给这清冷的冬日傍晚添了几分温暖的烟火气。

“大哥,你回来了啊!”

屋内传来少年们的呼喊声,那声音清脆而充满活力,在空旷的田野上回荡。

许巷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宠溺的笑容,直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朝着木屋走去。

推开木门,屋内的温暖瞬间将他包裹。

九个少年正围坐在一张大桌子前,桌上摆着几盘简单的饭菜,热气腾腾。

看到许巷进来,少年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大哥,你可算回来了,我们都快饿死啦!”说话的是王一恒,一个刚刚十八岁岁的少年,身形清瘦,眼睛却格外明亮。

许巷笑着走到桌前:“饿了就赶紧吃吧,今天的饭菜可都是大家一起做的,尝尝味道怎么样。”

少年们纷纷动起筷子,一时间,屋内充满了欢声笑语和碗筷碰撞的声音。

许巷看着这些少年,心中满是欣慰。

他们基本上都是和自己,从什么都没有开始加入到这里,为的就是一个希望。

吃完饭,少年们自觉地收拾起碗筷,开始打扫卫生。

许巷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夕阳,思绪渐渐飘远。

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也是在这样的冬日,父母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辛苦劳作,而他,只能在一旁默默看着,满心都是对未来的迷茫。

后来,他外出闯荡,历经了无数的艰辛和磨难,可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有一天能回到家乡,给那些和曾经的自己一样无助的孩子一个温暖的港湾。

“大哥,你在想什么呢?”王一恒不知何时走到了他身边,轻声问道。

许巷回过神来,“没什么,就是想起了以前的一些事。王一恒,你觉得在这儿过得怎么样?”

王一恒笑了笑,“我觉得挺好的,这里有大家,还有大哥你,跟着你能学很多东西。”

许巷拍了拍王一恒的肩膀,“那就好,只要你们都能过得好,我做什么都值得。”

天色越来越暗,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也消失在了天边。

许巷点亮了一号房屋内的灯,昏黄的灯光给屋子增添了几分温馨的氛围。

少年们围坐在旁边,许巷开始给大家分享起自己这几天的经历。

少年们也有的在说:“今天在田里帮忙干活的时候看到了一只野兔,跑得可快了。”

有的说:“学会了新的做饭技巧,下次要给大家露一手。”

还有的说:“在看书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梗,现在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讲给大家听。”

许巷静静地听着,偶尔插几句话,脸上始终挂着微笑。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夜晚,木屋里的温暖和少年们的欢声笑语,让他觉这种生活有种很幸福的既视感。

在不考虑未来的情况下,且忽视掉这是录节目的时候。

夜深了,少年们陆续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

许巷来到屋外,站在小院里,深吸了一口寒冷的空气,望着满天繁星,心中一片宁静。

他知道,生活或许还会有许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没有关系,他有很多传世作品傍身,那都是他未来的资本。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少年们的脸上,唤醒了新的一天。

许巷早早地起了床,来到田边查看麦芽的生长情况。

经过一夜的休整,麦芽似乎又长高了一些,嫩绿的叶子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

“大哥,早啊!”

王一恒和其他几个少年也来到了田边,他们手里拿着工具,准备开始一天的劳作。

“早,今天我们把这块地再松一松土,给麦芽施点肥。”许巷说道。

少年们纷纷点头,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虽然年纪都不算多大,且正是处于偷懒的年纪,不过因为录节目的缘故,大家干起活来都十分认真,丝毫没有因为寒冷的天气而退缩。

在他们的努力下,原本有些板结的土地变得松软起来,肥料均匀地撒在了麦芽周围,为它们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中午时分,大家回到木屋,简单地吃了些午饭,稍作休息后,又继续投入到劳作中。

除了田间的活儿,许巷还会教另外九个少年们一些其他的技能,比如木工、编织等。

当然了,有些时候,是这些少年们在教他。

大家都会有各自擅长的领域,没有人全知全能。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麦田在少年们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而他们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转眼间,一天又过去了,天气愈发寒冷,可木屋里的温暖却从未减少。

这天晚上,许巷把少年们召集到一起:“兄弟们,马上要过元旦了,我们一起想想怎么庆祝吧。”

少年们一听,顿时兴奋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有的说要一起包饺子,有的说要写春联,还有的说要表演节目。

最后,大家决定分工合作,一起准备一个热热闹闹的新年。

接下来的几天,少年们开始忙碌起来。

王一恒和几个小伙伴负责去集市上采购年货,他们冒着寒风,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挑选着各种食材和装饰品。

许巷则带着剩下的少年在家里打扫卫生,把木屋的里里外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他们还一起动手,用彩纸和竹子制作了一些漂亮的灯笼,挂在木屋的门口和屋檐下。

元旦那天,一大早,少年们就开始动手包饺子。

他们围在桌子前,有的揉面,有的调馅,有的包饺子,虽然手法还不太熟练,但每个人都充满了热情。

许巷在一旁耐心地指导着,时不时地帮他们纠正一下动作。

“大哥,你看我包的这个饺子怎么样?”王一恒举起一个饺子,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许巷看了看,笑着说:“包得不错,有进步,再包几个,你就可以出师啦。”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饺子很快就包好了。

锅里的水烧开后,饺子一个个下锅,不一会儿,屋内就弥漫着饺子的香气。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看着窗外绚丽多彩的烟花,心中满是幸福和喜悦。

“大哥,谢谢你。”王一恒突然说道,其他少年也纷纷附和。

许巷有些错愕,却强撑着说道,“不是,哥几个,你们都在矫情什么啊,我可跟你们说,咱们可没有多余的经费买酒喝啊,没有不醉不归那一套啊!”

伴随着许巷这句话的落下,大家嘻嘻哈哈闹成一片。

在这个寒冷的十二月,许巷和九个少年在木屋里提前度过了一个温馨而难忘的元旦。

第二天,周三了,农活的工作还得继续。

地里面还需要有人去,甚至牲口都还没有去买回来,连牛棚羊圈也只完成了个轮廓,都需要仔细的搭建。

要搭建希望之巢了。

说干就干,在乡村的广阔土地上,微风裹挟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悠悠飘荡。

许巷站在选定的空地上,身旁是王一恒等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

他们的面前,是一片略显荒芜的场地,而在他们心中,这里即将矗立起温暖的牛棚与羊圈,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大伙都听好了!”

许巷提高音量,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期待,“从今天起,咱们要一起搭牛棚和羊圈。这不仅是给牛羊安个家,更是给咱们的希望找个落脚地。”

少年们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搭建工作从丈量土地开始。许巷手持卷尺,与王一恒配合,一丝不苟地测量着场地的长宽。

“一恒,这边拉好,别松劲儿。”

许巷一边说着,一边在地上用石灰粉标记出轮廓。

其他少年则围在一旁,好奇地看着,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

“大哥,为啥要把牛棚建这么大呀?”老二路豪问道。

许巷直起身子,耐心解释道:

“牛体型大,需要足够的空间活动,而且以后要是牛多了,也得能装得下。”

少年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对接下来的工作充满了好奇。

接着是搬运材料。

木材、砖石堆放在不远处,少年们两人一组,开始搬运。

老幺王一恒和老二路豪抬着一根粗壮的木材,步子迈得有些艰难,但他们咬紧牙关,相互鼓劲。

“二哥,加把劲,马上就到了。”王一恒喘着粗气说道。

老二路豪涨红了脸,用力点头:“嗯,我能行!”

尽管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手臂也酸痛不已,但没有一个人喊累。

材料搬运完毕,便进入了搭建框架的关键环节。

许巷爬上梯子,指挥着少年们递上木材。

他熟练地将木材拼接、固定,动作干脆利落。

少年们则在下面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看着,学习着每一个步骤。

突然,一阵风吹来,梯子晃动了一下,许巷身子一歪。

“大哥,小心!”

少年们惊呼出声。

许巷稳住身形,笑着安慰大家:“没事儿,都别慌。”

他叮嘱大家在搭建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有丝毫马虎。

框架搭建完成后,开始砌墙。

少年们学着许巷的样子,拿起泥刀,铲起水泥,小心翼翼地涂抹在砖石上。

一开始,他们的动作十分生疏,水泥涂抹得不均匀,砖石也摆放得歪歪扭扭。

但在许巷的耐心指导下,他们逐渐掌握了技巧,动作越来越熟练。

“看,我砌得是不是直多了?”老三李铿锵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成果。

许巷走过去,仔细看了看,点头称赞:“不错,进步很大,继续保持。”

得到夸奖的老三李铿锵干劲更足了,手上的动作也更快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牛棚和羊圈的雏形渐渐显现。

然而,在搭建屋顶时,他们遇到了难题。

屋顶的坡度需要精确计算,否则容易积水或漏雨。

许巷皱着眉头,在纸上反复计算着,少年们则围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大哥,这是不是很难啊?”王一恒小声问道。

许巷抬起头,笑着说:“有点小麻烦,但难不倒咱们。大家一起想想办法。”

于是,少年们纷纷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想法。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终于借助互联网找到了合适的方案,顺利地完成了屋顶的搭建。

在搭建过程中,少年们也会因为一些小事产生分歧。

有一次,老二路豪和老三李铿锵在木材的摆放位置上意见不合,两人争得面红耳赤。

“就应该放这儿,这样更牢固。”老二路豪坚持道。

“不对,放那边才合理。”老三李铿锵也不甘示弱。

两个人吵的不可开交,谁也不让谁。

许巷叹了口气,只得无奈的走过去,耐心地听完了他们的想法。

然后许巷才慢慢说道:“你们俩都有道理,但咱们得从整体布局考虑。”

他拿起一根木材,演示给他们看,详细解释了不同摆放方式的优缺点。

最终,两人达成了共识,握手言和,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经过一上午的辛勤劳作,牛棚和羊圈终于搭建完成。

看着眼前崭新的建筑,少年们欢呼雀跃。

“咱们成功啦!”王一恒兴奋地跳了起来。

许巷看着自己和少年们的劳动成果,眼中满是欣慰。

他走进牛棚,仔细检查着每一个角落,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为了让牛羊住得更舒适,他们还在牛棚和羊圈内铺上了厚厚的干草,安装了食槽和水槽。

少年们忙前忙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哥,等牛羊住进来,肯定会很喜欢这里的。”老二路豪如此地说道。

许巷笑着点头:“那是肯定的,这可都是大家用心建的窝棚。”

牛棚和羊圈建成后,跟拍pd纷纷前来参观,并开启航拍器记录。

看到少年们的成果,大家都赞不绝口。“可真了不起,这么大的工程都能完成。”一位摄影师感慨地说。

许巷笑着回应:“都是大家好的努力,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接下来的日子里,许巷和少年们就可以一起等待着牛羊的到来。

但是得把牛棚和羊圈的卫生打扫好,设施也都检查完毕,确保一切都万无一失。

同时,这天下午,许巷和少年们一起学习养殖知识,让大家都了解牛羊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

这一天的时间就这么忙忙碌碌中度过,时间悄然而逝。

第二天来到了。

冬日的清晨,薄雾还未完全散去,许巷站在自家小院里,深吸一口带着凉意的空气,望着不远处那几间空荡荡的牲口棚,心中满是期待。

今天,他要和王一恒去市场买些牛羊回来饲养,这是他谋划许久的生计新方向。

“大哥,早啊!”

一道充满朝气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王一恒换好了新衣服,从一号房里面走了出来。

他是《种田吧少年》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年轻力壮,对这次养牲口的事儿充满热情与期待。

“一恒,你也爬起来了。”

许巷笑着迎上去,“东西都准备好了?”

“都备齐啦!”王一恒拍了拍身上的钱袋子,里面装着他们预计要用到的钱。

如果不够话,就还得先从节目组的工作人员手里挪用一些。

等到买回来之后,再还给他们。

两人简单寒暄几句后,便踏上了前往市场的路。

摩托车是借的老乡家的,正在乡间小路上疾驰。

两旁的田野还带着冬日的萧瑟,枯黄的秸秆在寒风中沙沙作响。

许巷坐在后座,看着眼前的景色,思绪飘回到了一个多月前。

那时,他们刚刚进村,就有村里的老把式告诉他,养殖牛羊效益不错,只要用心照料,市场前景广阔。

这个建议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一试。

抵达牲口市场时,太阳已经高高升起,市场里人声鼎沸,各种牲畜的叫声交织在一起。

“好家伙,这么多人。”

王一恒兴奋地张望着,眼中满是好奇与期待。

许巷带着他问了几次路之后,来到牛羊交易区。

这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和毛色光亮的羊被圈在不同的围栏里,供买家挑选。

“大哥,你看那头牛,多精神!”

王一恒指着一头黑色的公牛,眼睛放光。

许巷走上前,仔细打量着这头牛。它四肢粗壮,肌肉紧实,皮毛顺滑,一看就是健康的好苗子。

许巷伸手摸了摸牛的脊背,感受它的骨骼和肌肉,又掰开牛嘴,查看牙齿的磨损程度,以此判断牛的年龄。

这都是昨天书上学到的识牛之道,现在派上用场了,学以致用,就这么快捷。

“这牛大概三岁左右,正当年,干活、繁殖都合适。”许巷小声对王一恒说。

接着,他们又看了几头牛,对比价格、品相和健康状况。

在与卖家讨价还价时,许巷展现出了丰富的经验。

“老板,你这价格可不实在,别家同岁同品相的可比你便宜不少。”

他不紧不慢地说道,脸上带着诚恳的笑容。

卖家一开始还据理力争,但许巷对市场行情了如指掌,一番唇枪舌剑后,终于以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谈妥。

买完牛,他们又来到羊圈前。羊儿们或站或卧,咩咩叫着。

一只白色的母羊吸引了王一恒的注意,它体型圆润,眼神灵动。

“大哥,这只羊怎么样?”他询问道。

许巷蹲下身子,检查羊的蹄子、耳朵和尾巴,还摸了摸羊的肚子,看看是否有疾病隐患。

“这母羊不错,身体健康,繁殖能力应该也强。”

他又挑了几只公羊和小羊,确保羊群结构合理,便于后续的繁殖和养殖。

交易完成后,难题接踵而至。

如何把这些牲口运回家成了大问题。

许巷联系了之前合作过的运输师傅,可对方临时有事无法赶来。

就在他们发愁时,王一恒灵机一动:“大哥,要不咱们试着自己赶回去?也就十几公里路,慢慢走,天黑前能到。”

许巷犹豫片刻,最终点头同意。

于是,他们牵着牛,赶着羊,踏上了回家的路。

一开始,一切还算顺利,牛羊们在他们的引导下,有序地前进。

可没走多远,一头牛突然发起脾气,挣脱了缰绳,朝着路边的田野奔去。

“不好!”

许巷大喊一声,和王一恒立刻追了上去。

牛在田野里横冲直撞,踩坏了不少庄稼,村民们纷纷出来围观。

许巷心急如焚,他知道,要是不尽快制服这头牛,不仅会造成更大的损失,还可能让其他牛羊受惊。

他绕到牛的前面,张开双臂,试图挡住它的去路。

王一恒则从后面慢慢靠近,寻找机会抓住缰绳。

牛似乎被他们的举动激怒了,瞪着血红的眼睛,低下头,摆出一副攻击的架势。

许巷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轻声呼唤着牛,试图让它平静下来。

就在牛准备再次冲锋时,王一恒瞅准时机,一个箭步冲上去,抓住了缰绳。

牛拼命挣扎,但王一恒死死地拽住不放。

许巷也赶紧上前帮忙,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牛制服,重新拴好。

经过这一番折腾,两人都累得气喘吁吁,衣服也沾满了泥土。

围观的村民们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有人还上前帮忙把牛羊赶回路上。

重新上路后,他们更加小心谨慎。每隔一段时间,就停下来让牛羊休息、喝水。

一路上,牛羊们走走停停,时不时还会被路边的青草吸引,赖着不肯走。

许巷和王一恒耐心地哄着、赶着,太阳渐渐西斜,他们终于看到了熟悉的村庄轮廓。

“终于快到家了。”王一恒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疲惫却欣慰的笑容。

许巷点点头,看着眼前的牛羊,心中满是感慨。

这一天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养殖之路的艰辛,但也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回到村子后,少年们得到信了,都已经老早的就迎出来一里多路,纷纷过来帮忙,把牛羊牵进牲口棚。

许巷和王一恒顾不上休息,又忙着给牛羊喂食、喂水,检查它们的身体状况。

夜幕降临,牲口棚里传来牛羊咀嚼草料的声音。

许巷站在院子里,望着牲口棚里透出的灯光,心中充满了希望。这一天,他们虽然遭遇了许多困难,但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

他知道,未来的养殖之路还很长,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们,但只要和其他九个少年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把牛羊养好,把这笔钱还上一部分。

接下来的日子里,许巷和王一恒全身心地投入到养殖工作中。

每天天不亮,他们就起床,给牛羊添草、喂水,清理牲口棚。

许巷凭借着自己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向村里老养殖户请教来的经验,精心照料着每一头牛羊。

有一天,一只小羊突然生病了,不吃不喝,精神萎靡。许巷和王一恒心急如焚,他们仔细检查小羊的症状,却一时无法判断病因。许巷赶紧骑着摩托车去镇上请兽医,王一恒则留在家里,守着小羊,给它喂水,试图让它暖和起来。

兽医赶到后,经过一番检查,确诊小羊是得了感冒,需要打针吃药。

在兽医的指导下,许巷和王一恒给小羊喂药、打针,悉心照料。经过几天的精心护理,小羊终于康复了,又活蹦乱跳地和其他羊儿们玩耍在一起。

这件事让许巷意识到,养殖不仅需要体力和耐心,还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于是,他开始利用空闲时间,阅读各种养殖书籍,参加村里组织的养殖培训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养殖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牛羊们在许巷和王一恒的照料下茁壮成长。

母牛顺利产下了小牛犊,好几头母羊也都生下了可爱的小羊羔。

看着牲口棚里越来越多的牛羊,许巷和王一恒等少年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里的人看到许巷养牛羊取得了成效,也纷纷前来取经。

许巷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带动了村里的养殖热潮。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子里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

许巷站在自家牲口棚前,看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这种生活完全不同于舞台上的歌唱,这虽然累,但是踏实。

如果是短暂的过几个月这样的生活的话,确实会让人的情绪变得松弛许多,也会健康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