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中医药文化的应用与实践

(一)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政策分析

1.2003年4月,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指出,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方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11月出台《中医药科学研究发展纲要(2006—2020年)》,指出要系统整理和诠释中医、民族医理论,总结现代研究成果,在思维模式、脏腑生理、病因病机、辨证治法、药性理论、方剂配伍、中药针灸效应原理等方面创新与发展,到2020年初步完成中医理论体系的系统整理和诠释,阐明理论的科学内涵,建立由现象描述向本质阐明的中医理论体系。

2.2009年,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文件精神,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以“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为主题,对中医药文化发展作出要求,指出,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弘扬行业传统职业道德,开展中医药科学文化普及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3.2009年4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文件要求必须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2011年,我国首次将“支持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彰显了中医药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规划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发展中医预防保健。

4.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对中医药文化内涵、核心理念、价值观念等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深入探讨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内容和方法。要求做好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与构建、中医药文化源流及内涵研究、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2017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作为中国第一部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法律,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高等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中医药文化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不论是理论探索还是实践尝试都在有序展开,并取得可喜成绩。总结概括起来,中医药文化与德育和传统文化等方面较为成熟,取得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经验。

1.中医药文化与德育教育

(1)一种观点认为,在中医药文化中天然孕育着德育因素,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与普及就是进行德育。如广西中医药大学吴彬《秉承岐黄文化之魂,打造德育“三色”之花》、辽宁中医药大学辛哲等《传统中医文化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德育》、南京中医药大学沈道海《从文化视野看现代高校德育的建构》、湖北大学姚迎春《大众文化条件下高校德育的文化思考》等。

(2)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医药文化具有德育功能,将其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会收到实效。如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易生富等《中医药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陕西中医药大学徐晓炜《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医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袁纲等《在德育中融入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思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李和伟等《在德育中融入中医药文化的实践与思考》等。

2.中医药文化与人才培养

(1)提出中医文化教育,培养中医药人才。南京中医药大学吴勉华等在《传承中医文化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一文中提出“三仁”文化,即仁德、仁术、仁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郭宏伟在《基于质量文化建设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一文中指出,高校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学科设置和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教材编写,中医药学术传承、发展、创新及对历代中医药人才培养评价上,始终没有离开文化自信基础上的质量价值观争论与实践,其本质是没有形成正确的中医药质量文化价值观,这也是影响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问题。

(2)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思想在留学生中的教育。上海中医药大学顾云湘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留学生教学方法初探》中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比较式教学、串烧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观摩教学等。

3.中医药文化与传统文化传承

(1)传统文化影响中医思维。山西中医药大学尹冬青在《论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医思维模式》一文中指出,中医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了五个基本特征:①重合轻分。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代表。②重用轻体。强调功能作用,不强调形态结构。③重时轻空。中国人虽认为时空合一,但更强调时间。④重悟轻测。强调体悟、直觉,轻实测。⑤重道轻技。相对于技能来讲,中国人更重视“道”,很早就提出“道法自然”。

(2)提出中医药院校加强传统文化的内容。河南中医药大学王献竹在《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探析》中指出,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自强不息精神教育、“和”的理念教育、道德修养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