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进财经类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
摘要: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企业对“财经类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大,这就使得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必然,而这也对改进财经类专业英语教学提出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当前专业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过分强调教师引导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难以及教学平台难以发挥功效等问题,这些问题与语言的公共品属性、教学模式单一化和教学平台构建要求高等存在密切的联系。就此,本文给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专业英语;语言;教学
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制定实施,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再上一个台阶,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涉外贸易人才的供给不足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缺乏专业的涉外贸易人才,我国中小企业在布局海外时得不到有力的智库支持,也就不能进行更具广度和深度的境外投资,进而使得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受到制约。而一个专业的涉外贸易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涉外贸易知识,还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鉴于此,鼓励高校培养“财经类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为顺应我国涉外贸易发展的必然举措。然而,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高校克服有限的教学时间的约束,调动一切教学资源保障学生不仅能习得扎实的财经类专业知识,还能熟练地掌握外语技能。而这也正是改进财经类专业英语教学的根本缘由。
1 财经类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财经类专业英语是一门综合财经类知识和英语知识的课程,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这两类知识的结合,还要对二者的独特性进行阐释。这也就表示学生若在课前具备了基础的财经类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否则以两类知识的系统性而言,需要安排较多的课时进行详细讲解。这也是为何财经类专业英语多设置在高年级培养方案中的原因。与此同时,课程特征用“专业知识为体、英语知识为用”来进行总结,也可以指出财经类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以及表明课程教学的重点和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公共英语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具有较多的相似性。
1.1 过分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如果将语言视为一种产品,那么教师和学生就是课程教学中语言的供需双方。其中,教师是语言产品的供给者,学生则是语言产品的需求者。要达到语言产品的“出清”,就需要实现教学双方的供需均衡。换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的语言知识恰好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则,在实际教学中,受课时、学生学习兴趣及个体知识储备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课程教学并不能轻易实现语言知识的“出清”。尤其是在学生没有充分表达学习需求的情况下,能否习得知识的主导权就会完全移交给教师,从而为课程教学中形成教师作为语言产品供给方的“卖方市场”埋下伏笔。这种“卖方市场”实质上就是着重强调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其最显著的后果即教师的不作为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具体而言,教师若在自主发展方面缺乏不断提升自身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的意识[1],会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表现出一方面对旧知识进行重复讲授,另一方面对新知识吸收不够,使得课程内容缺乏新颖性,进而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教育的真谛就是要让学生习得如何学习”,所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学生可以摆脱课堂教学的制约,独立自主地习得知识。尤其是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上,自主学习动力的形成更为重要。诚如上文所述,专业英语是两类知识的结合,课程内容涉及广泛,知识也较为深奥。学生若没有自主学习的动力,将无助于课程知识的习得。而自主学习的动力实质上就是学生习得知识的主观意愿。这种主观意愿在学生学习课程时可能会出现下降,具体在财经类专业英语的教学中表现为:一方面,学生会对已经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产生倦怠;另一方面,也会因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对课程产生厌学情绪。特别是当面对大学课程安排密集的情况时,这种主观意愿的降低将更为显著。
1.3 教学平台的运行难发挥功效
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财经类专业英语开始寻求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形式相结合、网络辅助与教师讲解相融合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与协同学习并举等教学方式。显然,这些举措都离不开以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学平台的构建与运行。借助教学平台的构建与运行,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些技术手段常存在滥用之嫌,非但无助于教学平台功效的充分发挥,反而会模糊教师授课的重点,迫使教师将时间过多用于信息技术的操作。调查显示,大学课程的周课时安排已然给教师造成不小的工作压力[2]。当这种工作压力不能得到有效纾解时,教师还要承担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与运行,这可能会让教师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当教师面对科研任务、职称评定等问题时,更会增加工作压力,不愿过多触及除课堂教学外的其他教学事务,进而使得教学平台的运行难发挥功效。
2 课程教学出现问题的根源
诚然,以上问题并不足以概括财经类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这一点从以“财税知识为体”的课程特征总结中就可得到印证。假如学生前期没有掌握好财税专业知识,将直接影响课程教学,而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不过,与英语知识的教学相比,这些问题的出现在课程改进中显得并不迫切和占据主导位置。由此,解决财经类专业英语教学问题的重心自然就在于英语知识方面,而其产生的根源也就与语言教学存在密切的联系。
2.1 语言具有公共品属性
虽然语言被界定为一种产品,但产品属性却更趋于公共品,这已为一些研究所证明[3]。而语言具有公共品属性也能解释学生为何出现自主学习动力不足。因为公共品可以分为纯公共品和俱乐部产品等,所以语言的公共品属性也会存在不同类别的划分。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讲,本国语言属于纯公共品,外国语言则可归为俱乐部产品。这是因为,语言学习者可在“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情况下“免费”使用本国语言,却要为“消费”外语公共品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以作为进入“外语俱乐部”的“会费”。由此,在没有明确外语公共品收益的情况下,外语的“俱乐部产品”属性就成为压倒外语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一点从留学成为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外语的首要因素中可得到印证[4]。在明确的收益导向下,学生会积极学习外语,但同时也应注意,这一人群的规模毕竟有限。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求职。只是英语在求职中的作用主要是作为应聘的辅助证明,所以在进入职场后,若没有高频使用英语的必要,外语学习者也就缺乏持续自主学习的动力。
2.2 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化
现阶段,财经类专业英语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所谓传统教学模式,是指课程教学的完成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预习、反馈为配合的模式[5]。由于这种模式是课程教学的基本状态,能够实现教师“教”、学生“学”的初衷,所以如果教师能认真备课,对知识点进行有条理的讲解,学生也能积极预、复习课程内容,参与课程互动,那么传统教学模式还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宽,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也日渐凸显[6]。首先,要求教师需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重要知识点进行系统的阐释,以便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7]。特别是在英语口语的培养上,由于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多处于被动“听”的状态,不能充分参与到教学互动中,也就不能充分体会英语知识的实用性,所以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上,常常缺乏持久的动力。其次,学生的个体性得不到充分培养。这种个体性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等都能给予尊重并进行个性化引导,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着重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识被置于次要位置,所以在教学效果的达成上往往会出现力有不逮的状况。
2.3 教学平台构建要求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多媒体等日渐成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各门课程都顺应趋势配备了较为完善的网络硬件设施和便捷的网络服务。借助网络、多媒体等新技术的运用,学生可在课余时间的任何地方获取教学内容、提交作业并进行在线测验,教师也可在线答疑和审阅批改作业等。可以说,信息技术的使用让师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保障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只是从教学平台的功效出发,即使建设了完善便捷的教学信息网络硬件,也不尽然构建起合宜的教学平台。相反,如果过分依赖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手段的使用,只会让课程教学沦为一场信息技术的展示,背离课程设置的初衷。由此,在构建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英语教学的内容、特征以及教学双方的供需状况等。只有将这些因素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教学平台保障教学效果达成的作用,所以构建教学平台需要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教学资源。
3 改进教学的结论及建议
综合而言,作为一门专业英语课,这类课程遭遇了与公共英语课类似的问题,即过分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教学平台的运行不易发挥功效等。面对这些问题分析发现,语言具有公共品属性、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化以及教学环境构建要求高等是造成其出现的原因。由此,在以问题和原因为导向的基础上,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对课程教学进行改进:
第一,注意“教”与“学”双方地位的并重性。教学程序的完成需要“教”与“学”双方的共同参与。若只强调其中一方的作用,就会在知识配置上出现“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等教学资源无效率的情况。而审视财经类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可以看出,当前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是着重强调了“教”的作用,而相对轻视了“学”的地位,所以课程教学始终没有收到足够好的效果。由此,改进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教”与“学”置于同等位置。通过强调“教”与“学”双方的并重性,教师不仅可以针对性地讲授教学内容,还可以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及时释疑,为学生习得系统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二,确保教学平台的顺利运行。教学平台的构建与运行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当前,财经类专业英语课程使用的教学平台主要是课堂,师生只能通过课堂问答、完成作业以及随堂测验等方式进行交流。虽然也借势网络技术不断扩展教学平台的构建和运行,但还是没有发挥出其预期功效。究其原因在于,教师除了要承担课堂教学外,还要为设计个体性的教学方案和网络教学平台的运营管理付出更多的成本,这就制约了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与运行。由此,降低成本成为保障教学平台顺利运行的关键。
第三,推动教学主体利益与教学目标的统一。虽然课程教学具有明确的目标设定,但在教学主体利益的驱动下,这些目标可能并不会完全实现。这一点亦如公共选择理论所述,集体目标的实现会受到个人利益的影响。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虽然师生的共同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但教师与学生都有各自的个人利益,分别是教师为了通过科研考核、评定职称,学生为了就业或升学。显然,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前提下,当这些个人利益与教学目标不能契合时,教学质量就得不到保障。基于此,以教学目标与个人利益相契合为导向设计激励机制就成为必要。
参考文献:
[1]王雪,张伟.高校英语教师自主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评《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研究:理论、现状与策略》[J].高教探索,2019(1):2.
[2]张冰.西部普通高校公共英语教师激励现状调查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21-128.
[3]张卫国.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初步框架[D].山东大学,2008:67.
[4]赵淑萍,王丽娟.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3(10):108-111.
[5]徐伟,袁海滨,陶淑霞.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究——以“普通昆虫学”课程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40):82-85.
[6]李英.论高职英语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模式与传统外语教学模式的整合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37-38.
[7]卢映西,王秀辉.新时代财经类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大学教育,2019(3):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