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4章 需要返航吗?
“晕机?你没搞错吧?”
方雅兰的报告声,瞬间让驾驶舱里,五个人的心头都浮现出了“地铁老人看手机”的表情:
有没有搞错?过去老徐那种堪比“博南拉杆”似的大仰角起飞都没见说有几个人晕机的。怎么这会,明明飞得更稳,更舒服了,还特么有人晕机了?
都不用许亚林开口质疑,李荣第一个跳出来,维护起了“小老弟”的名誉:“小方,你看看今儿是谁飞的?刚刚你自己感觉...没感觉比平时更舒服、更平稳吗?怎么会晕机呢?”
“这老张都没晕机,那人怎么回事?是不是本身就有啥毛病?”
李荣的话音刚落,在机械师张德馨一脸“这也能说啥来啥”的郁闷表情中,方雅兰亦是面露尴尬:“今天我的确感觉比平时更平稳。之前沈淑还在和我说这个感受呢,结果她才说到一半,就听见客舱里喊有人吐了。”
“我和你去看看吧。”
由于需要操纵飞机的缘故,许亚林听着方雅兰的描述。在纳闷和郁闷之余,一时间倒是不能回头,也不好去做什么。
但随着许亚林开始逐步加大在飞行上的工作量后,驾驶舱资源还是很丰富的。看看身边的颜思锡,给对方留下一个“你在驾驶舱看着”的眼神,李荣起身跟着方雅兰走了出去。
张德馨本想跟上,但考虑到配载平衡的问题,犹豫片刻后,还是安静地留在了驾驶舱内。
在等待李荣回来的时间里,许亚林有些心忧:“机长,你说如果这人,真的是身体有问题的话...那咱们?”
“希望不是吧,航前协调的时候,听阿兰她们说今天没有高龄旅客啊...按理说,不应该是身体原因。”
听出了许亚林潜台词是在问“要不要返航”的徐机长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种事,没法说。
要是乘客真的是突发疾病,那他们还能硬是不返航吗?
可要是返航的话,距离首都机场,这刚刚起飞还没一会,远是不远。可油量...超重了啊!
这DC-3超过24000磅的重量后,在滑行中的急刹车都可能损坏起落架结构呢。超重落地时,起落架砸在跑道上:可以说,这只要是得紧急返航,这架首都管理处121号的DC-3,别说后面的航程飞不了,短时间内可能都别想飞了。前脚落地,后脚下客,接着就是拖到机修厂里进行检修。
“要不要先和管制沟通一下?让他们提前准备好一块盘旋等待区?”
到底是人本身有隐疾,还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这些事,许亚林决定不了。
作为飞行员,在乘客的身体状况,还不是到了不抓紧时间就医就要死人的时候。许亚林的第一反应,还是保飞机。
对没有空中放油功能的DC-3来说,想要避免超重落地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想办法在空中把燃油消耗掉,消耗到一个安全限度内,或者,在实在紧急的情况下,把前货舱门打开,找一片无人的空地,直接把前散货舱里的行李货物从空中丢出去。
低空飞机,有低空飞机的好处。起码,空中开舱门,它完全不怕释压...
“嗯...思锡,你怎么看?盘旋的话,想要把燃油快速消耗掉。就是增加推力,这起码也得一个多小时,近两个小时。而且一直转弯的话,只怕是人家更加难受。”
耳边听着徐机长的话音,许亚林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了关于R-1830发动机的性能数据。单看油耗这一块,耗油量最大的无疑是起飞阶段。正常起飞的燃油消耗能达到每小时118-120加仑,最大性能起飞时,更是能进一步达到125加仑的消耗。
足足是巡航状态时,36.5加仑耗油量的三倍多。但问题是,这种大功率运转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5分钟。否则就有发动机损伤风险...
与起落架一比,显然是发动机的维修、更换更加困难。
所以,在能选择的范围内,也只有把发动机功率提升200RPM,再同步调节混合方式,加些油门,这样才能把DC-3的耗油量推到相对安全的67.5加仑每小时。
与正常巡航状态相比,单位时间内的耗油量提升一倍。油量下降的速度,也能快上一倍。
可面对长达三四个小时的航程,这哪怕节约一半的时间,也需要不短的时间才能安全落地。
“还是提前跟管制沟通一下吧,万一真有什么严重的事呢?”
道理谁都明白,可在现实面前,即便是无奈,该做选择时候,也得做出选择。
徐机长闻言,也不再多说,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颜思锡先行与首都机场的塔台管制员汇报此事。抢在颜思锡开口前,许亚林倒是多补充了一句:“方便的话,等待航线拜托让他们画大一点。这样,乘客应该能舒服点。”
“好。”
颜思锡快速点头,然后操纵起了无线电通讯:“首都121,我这边机上有乘客突发不适。可能要准备返航了...”
“首都121,返航证实吗?”
“还在等客舱消息,乘务员过去了。不一定会返航,但考虑到我们现在超重了,不太好直接落地。所以,提前汇报,方便协调。首都121。”
这一次,管制员的声音回答地就慢了不少。在短暂的沉默后,再次响起的管制声音已经变成了一个明显年纪更大的人:“首都121,可以在怀柔转向100,进行盘旋等待。具体的等待航线、高度,听首都区调指挥。”
“怀柔转100,联系首都区调,首都121。”
怀柔台,到首都机场中间,包括向南至大王庄、向东北至承德、向西至张家口方向。这三段空域,流量固然是比不上后世,但也算是如今首都机场附近最繁忙的空域。
留不出空子给需要在天上兜一两小时圈子的首都121,完成燃油消耗。唯独,向东方向...
由于靠近渤海,且暂时还没有多少往太平洋上飞的国际航班的缘故,那一块区域通常比较空旷。
飞行员虽然不会把航图完全背下来,也基本做不到将航图整个背下来。但经常飞的线路,那脑海里基本都有一个大致的轮廓。是以,在听见那颇似主任管制员的指令后,机组三人瞬间就领会了管制意图。
而在确定了盘旋等待的方案后,为了预备客舱乘客是突发恶疾的可能,老牌管制员的声音还在继续:“机场这边正在协调车辆,另外也派了人去天竺公社请大夫。其他方面,你们有补充吗?”
互相对视一眼,许亚林微微摇头;徐机长亦是摇头。仅仅是一个可能性,机场方面便配合着动了起来,在现有条件下能准备的一切都准备好了,他们还能补充要求什么?
“没有了,辛苦机场的同志们了。”
“为人民服务。”
话音刚落,飞机也飞抵怀柔。根据程序要求,在例行报告后,管制频道变更为首都区域管制室。
考虑到首都121现在,有乘务人员还在客舱活动,首都区调倒是没有要求改变高度层。嗯...说来也巧,起飞时的900米高度层,在转向东100度方向后,正好变成了东西向飞行。
虽然没达到巡航高度,但高度层,却符合了飞行中的高度层划分要求。
再然后嘛...
随着许亚林操纵飞机向右,缓缓地转向东方以后,前去客舱帮忙,或者叫探查情况的李荣也回到了驾驶舱。
刚一进来,李荣便迫不及待地将客舱情况讲了出来:“奇了怪了,外面那大婶吐得厉害。昨儿吃下的韭菜饺子馅都吐出来了,但我问她话时,她又不像是晕机的那种迷迷瞪瞪的感觉。”
“哈?怎么说?”
李荣这话一出,驾驶舱里几人的心登时就是一沉。
如果真不是晕机导致的呕吐,那反而麻烦了。
要是晕机,这玩意...你说严重吧,它发展到严重的阶段的确很吓人。但通常,晕机晕车,都不会造成直接的身体损伤。换而言之就是,大不了把黄疸水都吐出来,完了下飞机后让同伴给扛回家睡一觉。
第二天起来,就能好个七七八八。再过一天,基本也就没了什么恶心不适的感觉。
可如果不是因为晕机,导致的剧烈呕吐,那还有啥毛病可能导致这个现象的出现?
许亚林不知道,徐机长和颜副驾几人,想必也不知道。正是因为未知,所以才感觉可怕。在说不准这到底会引发什么后果的情况下,谁也不敢拿一条人命当赌注。
“一般晕车的人,身上是会有那种乏力的感觉,严重的话意识也不太清醒。就像是似醒非醒的那种,那大婶吧...乍一看是这样。”
“但我听她说感到有些心慌,喘不上气。我就想试试,给人把下脉,看看心跳节奏咋样呢。然后就在我碰到她手腕的瞬间,她就跟炸毛似的,手上力气忒大。反手就把我手臂扣住了,你们看,我这胳膊都给人抓出红印子了...”
李荣一边说着,一边解开自己衬衣袖口的扣子。待到他将袖子撸到胳膊肘以后,其小臂上一条清晰的红痕,十分明显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李荣小臂上,那红黑的印痕间,没有被尖锐物抓破表皮时,渗出的毛细血液。很明显,这不是手指抓伤,而是手指紧扣时,纯靠力气捏出来的,类似淤青一般的印子。
或许是担心前座的许亚林和徐机长看不到,李荣这家伙还十分贴心地把身子往前够了够。将自己的手臂,伸到了两人中间:
“你们瞧瞧,真不愧是革命老区的劳动模范。这力气,绝了!我一个大老爷们,估计都比不上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