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5章 空中遇故知
作为一个后世的飞行员,许亚林是很清楚的知道,管制频道内是可以聊闲话的。
一般来说,在后世的管制频道里不能聊闲话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免频道占用。即,在交通流量繁忙的时候,你最好老实一点,别在频道里面瞎哔哔,免得影响到正常工作的机组,听不清,或者忽略了对某些重要信息的接收。
在空域交通流量不繁忙的时段,你偶尔在空中用管制频道和别的机组聊聊闲话,管制员们一般也懒得管你。甚至在军航和民航分开指挥的年代,许亚林还见过有战友在夜航时,没事就和人管制女兵在安静的军航管制频道里嘎嘎一顿聊。
聊着聊着,最后甚至还谈上了恋爱,纯一个飞行员版的网恋了属于是。就听人家管制小姐姐的声音好听,连面都没见过,魂就被勾走了。
于是乎,这安静到半天都发不出个声响的管制频道,或许在这年头的许多飞行员看来是严肃压抑。可在许亚林看来:这频道里都勾八闲成这个鸟样了,老子聊几句能咋了?
更要命的是,许亚林前身还是一个试飞员...
相比于一般飞行员,试飞员不光是考验其飞行技术,同样,也很考验这飞行员的嘴皮子...
没法子嘛,试飞试飞。
你试飞的过程中,总得和地面的工程师们沟通,反馈吧。除了整体的飞行感受外,具体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机动动作的感受,如果全部等到落地后,再集中报告,那多少有点失真和遗漏。
直接单独拉一个频道,一边飞,一边实时跟地面汇报驾驶感受,也就成了试飞员工作中的一个常态。咱泱泱大国,又不是穷的尼玛拉不出一个无线电频道了...
这么一来二去,时间一久。
原身许亚林或许没这个毛病,但现在的许亚林,看着眼前随着主驾侧操纵杆移动而移动的驾驶杆,那种“不哔哔两句都特么不知道怎么飞了”的感觉瞬间就有那味儿了!
“没事,学员猜得很准,是军航的飞机在2000米高度上。”
于是乎,一边是寂寞难耐,大部分时间除了在管制室里发呆外,连个瓜子都没得磕的管制员,一边是许亚林这么一个不耍耍嘴皮子总感觉心里痒痒的“话痨”。
两个臭味相投的家伙,非常默契地达成了一种共识。直接无视掉徐机长那诧异的眼神,旁若无人地在管制频道里聊了起来。
“伊尔-14吗?运的什么东西啊,飞那么低,不敢往上拉吗?个瓜怂玩意。”
在长沙驻防过五年的许亚林,一听管制确认了是军航的飞机后,当下就来了脾气。
长沙和武汉,可谓是“空中的邻居”。没少在空中和他们打过交道的许亚林可太了解武汉这边的空13师是个什么来头了。
这空13师组建于四川江津,是如今空军师里,几乎唯一一个专职运输的运输航空兵师。54年时,调去了江苏,后来又调来了武汉,并划归空降兵领导。
作为运输航空兵师,空13师主要装备伊尔-14和运-5两款运输机。
运-5这种仿制苏制安-2的单发小型多用途飞机,虽然理论上的升限可以达到4500米。但这玩意和DC-3有个同样的毛病,没有增压系统...
换而言之,这飞机正常来说,是不会飞过3000米的。甚至,相比于DC-3,运-5,或者叫其原型安-2的开发年代太早,又是个单发活塞飞机。
这玩意正常的飞行高度,别说3000米了,2000米它一般都不会上。
因为在高空中,除了释压外,结冰也是一个大问题。
与DC-3一样,使用活塞式发动机的运-5,化油器一旦结冰,那麻烦可不小。甚至除了化油器(那玩意一般会配备加热功能),还有机翼结冰,螺旋桨上结冰影响运转功率等等可能出现的风险。
此时的时间呢,又恰巧处于三月初。
气温并不高,高空中,刚刚许亚林就报过1度。这已经是无限接近于冰点的温度了,而根据出发时,查询汉口机场气象条件所了解到的情况。今天武汉附近的露点温度是3度...
所谓的露点温度,其实是一个和空气湿度相关的气象指标。比如空气湿度假设有100%的话,那么任何进一步的冷却,或是水蒸气的增加,都将导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
换而言之,王家墩那边的空中,应该是存在不少水滴的。而这些水滴,在0度冰点时,又会进一步由液态转为固态的冰。
或许宜昌航段的露点温度没那么低,然后距离冰点温度也差一点。
但这个普遍数据,和实际温度、湿度之间,总归是可能存在误差的。
是以,在这种气象条件下,许亚林可不认为,现在在2000米高度上那架军航飞机,会是运5。那除了运5,空13师还有的一款主力机型,也就是伊尔-14了。
偏偏,伊尔-14这款设计研发于四十年代的飞机...它可是有增压系统的啊!
换而言之,这飞机,还可以飞得更高。在增压系统的作用下,其飞机内的乘员也不会感到任何不适。
结果,这特么的...
你一个明明能飞到3000米以上的,二十岁小伙子,偏偏跑来和我一个三十岁的老同志,抢低空高度...
你丫不讲武德!
“不知道拉的什么,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不敢往上要高度。你们来得晚了一步,他们先把2000米要去了,不然2000就给你们,我让他们上2300了。”
就在许亚林内心咆哮时,管制员无奈的声音也在频道里响起。
虽然是隶属于空军系统的管制员,但他们收到的也只有军航那边的飞行计划安排。至于那架军航飞机到底是在运什么,运人,还是运货,这他们就不清楚了。
“他们飞到哪了?要不换换吧?我们这老飞机客舱连个空调都没有。飞机上六个乘客,四个是老头,一会别给冻坏了。”
一听原来是前后顺序导致的高度层分配问题,那许亚林可来劲了。前脚刚和管制汇报完自己的想法,后脚许亚林就在频道里叫起了那个军航机组,试图和对方“py交易”一下。
“诶,军航的哥们,吱一声呗?别装听不见啊。你们飞到哪了?有条件的话,你们来2400,我们下2100,成不?老头身体不好,坐飞机本来就是折磨,再给人冻着了,回头他们下去还指不定怎么骂咱们呢。”
“刚过天门,首都121,我们上不了高度啊。我们拉的不是东西,是伞兵。军航041。”
emmm...
或许是因为这年头的民航飞行员基本都是空军飞行员,且管制员也是纯正的空军管制员的缘故。说来说去,大家都是“自己银儿”。
是以,军航的机组倒也没有隐瞒的想法。颇为干脆地说出了自己不方便和首都121调换飞行高度的原因,就是这话嘛,一下子给许亚林干得有点沉默。
“军航041,你们是训练吗?确定2000米跳?”
还是那句话,两边接壤,彼此都熟。许亚林也清楚空降兵一般的伞降高度就是300到800米。
低于三百米,和高于800米的开伞,都属于特种伞降的范畴了。那玩意根本不在正常伞兵的跳伞范围内,而如果许亚林没记错的话,咱华夏的特种部队,好像还没这么早建立吧?
你们这会就开始跳2000米,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确定,2000米跳,1200米开伞。”
还真是?!
得,这还说什么呢?
人家空降兵在2000米玩极限呢,还是让老头继续冻着吧。
如果不是这管制频道里不能抠6,不然“抠6达人”许亚林,怎么也得给空降兵兄弟们抠波6。
虽然2000米的高度,还没有达到许亚林认知的里,08年那伙4000多米跳伞支援灾区的空降兵英雄们的高度。但在这个技术实力还比较羸弱的年代,这群人已经开始拿着可谓古董级的降落伞,尝试2000米跳伞了...
这种不服输、不认输的精神,许亚林还是非常认同的。然后...
“牛皮,军航041。”
“牛皮?”
军航机组的人,显然没理解许亚林的意思。
“夸你们厉害,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军航:...
足足沉默了有好几秒,无线电里才传来一个情感复杂的回复:“人民子弟兵为人民...”
许亚林:...
妈的,真没意思。
和这年头的老古板们,完全聊不了一点。
然而,就在许亚林打算放弃闲聊,直接“闭麦退群”时,无线电频道里忽然又传来一道年轻的声音。
“首都121,你的声音我怎么听着有点耳熟?你之前是从咱们13师出去的吗?”
诶?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
许亚林忽然也感觉这道声音有点耳熟。
“你声音我也有点耳熟,你谁啊?军航041。”
“叶学兵,你谁啊?”
军航那边的人倒是干脆,直接报出了自己的名号。
而这名字...
好家伙!
同学啊!
“学兵?你丫怎么混去飞运输机了?”
“不是,你到底谁啊?什么叫我怎么混去飞...”
叶学兵的声音越来越小,显然,正处在运输机驾驶舱里的他。想必已经感受到了身边几道“足以刀人”的目光威胁。
虽然看不到那架军航041驾驶舱里的画面,但就是脑补,许亚林也能脑补出那家伙的情况。
作为当年四飞院里的同学,身为战斗机飞行学员的他们这一圈人里,就数叶学兵这家伙,对当战斗机飞行英雄这事,叫嚷得凶。
结果现在,自己跑来飞民航了,那家伙也被弄去飞运输机了。
想想都...
“哈哈哈哈,学兵,你也有今天啊?怎么个事啊,之前听小强说你不是去改装米格-17的吗?怎么改成伊留申了?是不是米-17太难飞,你被淘汰了?”
“许亚林!一定是你个混蛋玩意,你娘的少放屁,老子米-15飞得,凭什么飞不得米-17?”
共同关联人的名字出现,显然也让对面的叶学兵猜出了许亚林的身份。虽然自己为了面子,本来改装运输机的命令,非要吹个牛逼,说自己去改装米-17,结果被许亚林现场抓包,很是尴尬。
但一想到,这许亚林不也在飞运输机?还是民航的DC-3...
他比自己还惨啊!
那自己还尴尬个屁?
“你还别笑话我,你现在是怎么回事啊?当年我们几个人里第一个飞上米-17的人,现在怎么还退步的比我还厉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