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高绵长在 教诲永铭心
——深切怀念恩师曹先擢先生
2018年11月7日,恩师曹先擢先生走了……先生的音容笑貌浮现眼前,先生的谆谆教诲回荡耳边……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对先生的深切怀念……此时,倍感先生的赠书《字里乾坤》《汉字文化漫笔》《八千种中文辞书类编提要》《通假字例释》《〈广韵〉反切今读手册》弥足珍贵,先生清雅的题字签名更加亲切亮眼。曹先生对我的指导帮助,让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1985年我有幸聆听曹先生讲授文字学课程。曹先生在担任国家语委副主任和秘书长期间,尽管行政工作繁忙,也坚持给研究生授课,还跟高景成先生一起指导我撰写《古文字分化问题探讨》的学位论文,直至我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毕业以后,曹先生继续指导、培养我:1989年带领我和李青梅同学参加北京电视台“日积月累”节目的录制,讲解汉字和字词规范;1990年推荐我撰写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汉字文化大观》第四章《字林独一枝——汉字的特点》,该书获得了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那几年在曹先生指导下的研究实践,为我后来的专业进步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多年来曹先生对我的教导和帮助是持续不断的。当我遇到专业上的疑难时就会去求教,无论是打电话,还是登门造访,曹先生从来是耐心和蔼,有求必应,每次都是用谦和的讨论式语气解答问题,常常是旁征博引,系连古今,有时还会根据我提出的问题,把合适的参考书或参考书目给我。2001年先生还为我的个人论文集《字·词·词典》撰写了序言,使我进一步得到鼓舞和激励。
2002年初我到语言所工作,所领导出于信任,让我主持新版《新华字典》的修订。那时我虽已责编或参与过一些重要辞书的编纂,但对于担当《新华字典》这样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品牌辞书的修订主持人,还是头一回,所以一时间感到压力很大,便想到要向曹先生求助。曹先生是语言文字学的大家,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方面功底深厚,担任过《新华字典》1971年修订版的主持人,还主编过《新华词典》等辞书,熟悉辞书特点和语文规范标准。“一定要请曹先生给《新华字典》的这次修订保驾护航!”我的这个想法得到了所领导的支持。尽管当时我听说曹先生已受邀主编《新华多功能字典》,而且正在给《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当审定委员会主任,估计会很忙,但是我还是在初步拟出新版《新华字典》修订计划后,登门拜访了曹先生,请求他来担任《新华字典》第10版的学术顾问,为重要语文条的修订审稿把关。曹先生没有拒绝我,而是欣然答应了!他一再鼓励我,列举了我的许多优点,说相信我一定能够不负众望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嘱咐我操作上要有规程章法,应当有修订过程的记录,谁改的,是什么原因要改,谁审的,审改意见如何等等,从初稿、复审、互审、终审定稿,都要签字或盖章,清楚修订原委才有利于后面的工作。先生的一席话,温暖了我的心,使我增强了信心和干劲。
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新华字典》第10版从前期准备到正式启动,到最后定稿,曹先生始终是我的主心骨。对于重要事项我一般都会向曹老师汇报请教,他不仅帮我审稿把关,解决疑难,还对有的条目另外单用卡片写出原条和对原条的修改以及修改原因。即使在2003年非典时期,《新华字典》第10版的编修工作也未曾停止。那段时间,我跟曹先生见面交换稿子和请教问题的地点改在了他家附近的小运动场,没有桌椅,只能是站着交谈,每次见面先生都会叮嘱一番。到了修订工作的后期,曹先生对我说:“从你们修改的稿面上,我就看出你们在操作上讲规矩,修订是有板有眼的,我对第10版的质量很放心。”
我在主持《新华字典》第10版的工作期间,跟曹先生学到了很多。最近在追思中重新学习先生亲自编审过的一些条目,温故而知新,对精要之处加深了理解,更加感受到先生在字条编审处理上的过人之笔和精益求精的大家风范。曹先生以宽广深厚的语言文字学功力,打通古今,加强语素分析,综合多种语料,立足现代,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处审到的字条,为《新华字典》的修订付出了很多心血。下面举几个曹先生提出过修订意见的实例,以表达对恩师的无限崇敬和深情缅怀。
(一)沟通古今,在原书基础上创新完善。例如:
第10版里对“毁”字义项和举例的增改调整,直接采用了曹先生的意见。
第9版:
毁(➊燬、➍譭)➊烧掉:烧~. ➋破坏,损害:这把椅子是谁~的?……
→
第10版:
毁(➋燬、➍譭)➊破坏,损害:这把椅子是谁~的?……➋烧掉:烧~.焚~ 使不存在:拆~. 炸~.摧~. 销~. 捣~. 撕~……
曹先生为了这一条的修改,专门写了一整张卡片,正面写不下,就写在背面,正面和背面都写得满满的。在卡片背面说明了修订理由:“毁,《说文》中为二字:毁,缺也;燬,火也。今注‘烧掉’来源于后者。后者‘火也’义,古罕用,今更不单用。《现代汉语词典》循《新华》所注:②烧掉:烧~│焚~。该词典‘拆’②义项注中‘拆毁’,显然不是‘烧掉’义,而【捣毁】注为砸坏,击垮。此处‘毁’皆为‘火’之引申义:使不存在。火烧后使不存在了。注为‘烧掉’难以说明上述语素的‘毁’义。又:烧毁、焚毁显然不是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我们根据曹先生的意见对此条的修订,涉及两个重点:一是调整义项①和义项②的前后顺序,为的是突显“毁”字的主要意义;二是在“烧掉”的义项后,补充“使不存在”的引申义,并配上现代常用词例,因为这个引申义才是该字在现代汉语里作为语素的常用义。此条修订,厘清了该字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按原书体例增加引申义,配以现代词例,清楚地说明了语素义。这是曹先生经过认真仔细的考证之后提出的创新性改进意见。
又如,在第10版里,“祥”和“详”两个字条的修订也是根据曹先生的意见补充完善的。“祥”的义项②后面补充了转义“和善,友善”,以“慈祥”“祥和”举例,先生考虑到现代常用词“慈祥、祥和的语素义在字典里没有落脚处,故补”,还以极为谦逊的口气写道“当否,乞讨论”。“详”补充了义项“④(仪态)从容稳重:神志安~. 举止~雅”;先生在卡片上写了修订意见:“安详之详,必须写‘详’,理据何在?参考了《王力古汉语词典》立④义项,当否?要研究讨论。”在卡片的背面附上了考察的语料“【安详】1.《全后汉文》:‘安详审固,守持内定,非礼勿动。’2.《大般涅槃经》卷7:‘行来出入进止安详。’卷10‘执持衣钵,一心安详。’卷11:‘进止安详,威仪具足,得无所畏。’3.《大方广佛华严经》:‘平正安详,其疾如风。’卷13:‘一切诸佛,视瞻安详。’卷75:‘行止极安详。’”还加按语说“安详一词佛经中用得多,指‘仪态从容稳重’”。在小小的卡片上,我们看到了曹先生认真严谨的修典学风。先生立足于现代,在充分考证实际语料的基础上,概括出容易被忽略的常用词的语素义,通过字典的释义和举例,引导读者用字规范。这也是以学术研究领航在原有基础上的修订创新。
(二)重视方言等多种语料,尽量反映应用实际。例如:
“趖”字是《新华字典》1979年版按其古本义收录并释义的,未举例,至1998年第9版一直保留,但《现代汉语词典》等未收。修订组就第10版该如何处理的问题,拿讨论稿请教了曹先生。先生在认真考察后,给出了意见“‘日头趖西’例见《儒林外史》26,有据。趖,《现汉》《应用》(即《应用汉语词典》,下同)均未收,《新华字典》既然收了,不宜删去。它不是一个普通话中的词(字)。我查了《汉语方言大词典》(语言所)有此字:趖 贵阳 …… 建议补〈方〉”。根据曹先生的这个意见,修订组在讨论稿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趖 〈方〉移动:日头~西。
(三)尽量尊重原书,不轻易修改。例如:
对于“呶”字条,第10版修订组最初打算参考《现汉》修订,但也有些犹豫,为此请教了曹先生。先生考察了相关语料,拿出三例写在稿面空白处:“1.《柳宗元集》卷34:‘渐不喜闹,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2.《全唐文》619卷:‘其民呶呶面天而诉。’ 3.《欧阳修集》卷12:‘此所以呶呶而不止。’”先生认为“原注文右三例证皆合,原注文无错”,不赞同把“呶”字条的释文“喧哗(叠):~~不休”,改成“喧哗:喧~。[呶呶]说话没完没了,令人讨厌:~~不休”,指出“此为《现汉》注文。《应用》‘呶呶,喧闹声,饥婴哭乳声~~’,《王力古汉语字典》‘呶,喧闹声……宾既醉止,载号载~’”,据此“建议不改。①无必要。②改了,不一定好”。修订组根据曹先生的意见,最终在第10版里没有修改“呶”字条。
曹先生帮我给字典修订把关,一丝不苟,极为谨严,有时像是在给我们讲课或讨论问题,有时又像是在指导我们写作论文。当看到我们修订好的地方,有时会用点评方式加个旁批“好!”或“很好!”,当看到关键处哪怕是有一个字的毛病时,也会用百字或更多的篇幅,以讲解的方式委婉而透着严厉地加以批评。例如,在第10版早期稿里,“经④”的释义改为“尊为典范的著作或宗教的典籍”时,其中的“尊为”误写成“遵为”,先生发现后,便在该字修改页面上、下、右的空白处,写了四段批语,都是在强调说明“尊为”不能写作“遵为”。一处是委婉的批评“……原改稿已有误,当纠正。我改的对吗?乞酌”;一处是说明“尊”与“遵”在使用上的区别“遵,为遵从、遵命、遵守、遵照、遵循等。(稿中的)遵为典范当为尊奉为典范之省”;左上空白处是先生从网上查到录写下的“尊为”的实际用例“其CIS系统把业界尊为经典,孟子被尊为亚圣……”;右上空白处是解释“经”所指:“经,纲纪之书,古为道术者各有记载理论之书为经,管子经言,墨子经说,医为内经……皆待解释而后明,解释之书曰传、训、注等。”此后修订组以此为戒,加强了审看和核查环节,以防止因改动处出现新瑕疵。
2003年10月在曹先生的指导帮助下,我们按期完成了《新华字典》第10版的编修任务。这段记忆深刻的往事,迄今已过去17年,我一直牢记心间。先生为人师表的高尚品格和治学精神照亮了我前进的征程,曹先生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如今我已带领《新华字典》第12版的中青年团队完成了新版的修订任务,恩师曹先生却驾鹤西去了,学生感恩悲情难以言表……恩师德高绵长在,谆谆教导永铭心。敬爱的曹先擢先生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